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一、原文

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二、释义

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和神灵交往的大节。现在成子(指成肃公)表现出懒惰不恭,丢弃天命了,恐怕回不来了吧!”

三、解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在强调祭祀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对鬼神的信奉。

扩展资料

《左传》《论语》等儒学经典中关于祭祀的论述

一、《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解释:牛羊的牲畜以及玉帛,不能够缺少。

二、《论语·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解释: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三、《论语·述而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解释: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9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意思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与战争。祀:祭祀。戎:军事,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