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电视剧〈精武门〉中讲的霍元甲和陈真,结局很令人难受

他们牺牲的太不值!特别是陈真,完全可以保存有生力量。
历史上是怎么说。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故事吗
请解释一下

  霍元甲(1869——1909)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迷宗拳大师。字俊卿,绰号“黄面虎”。祖籍河北东光,世居静海(今属天津市)。出身武术世家,父亲恩第便是一位性情慷慨、喜好交游之人,精祖传秘宗艺,名闻大江南北,人称“霍二爷”,以保镖为业。
  霍元甲幼年体弱,据说他12岁时和邻居七八岁的孩子玩打斗较力,大输。父亲考虑他学武不成,见他资质甚高,便希望他能够在“文”上有所造诣。可霍元甲偏偏自己立下志向:学武图强。每天他都偷偷潜伏在枣林中偷看父亲向兄弟传授技艺,并细心揣摩,披星戴月,苦练不辍。父亲知道后严厉斥责他,霍元甲当即表示:“我绝不和别人比武,绝不丢霍家面子。”面对霍元甲习武图强的坚定志向,父亲没有理由不给以表扬和鼓励,并从此允许他与兄弟们一道练武。
  经过十余年的苦练,霍元甲后来居上,功夫大进,技艺超过同辈,尽得七代相传的秘宗拳精髓。在继承自家功夫的基础之上,他更多方访贤问道,集百家之长,汇各派之精华,将秘宗拳发展为迷踪艺。
  1890年(光绪十六年)秋天,有来自河南的武林高手杜先生闻霍元甲父亲之名前来拜访,希望能够与霍父较量比试。父亲先让霍元甲的弟弟霍元卿与之较量,结果弟弟技不如人,饮恨败北。正当父亲准备亲自出马之时,霍元甲说:“我来陪客人走几合。”声落交手,杜顷刻倒地。从此,霍元甲在家乡一带名声大振。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霍元甲到天津卖柴,遭盘剥者十多人持械围攻,他奋力挥起扁担,逐一破之,大快人心。此后,落脚天津谋生,成为怀庆药栈掌柜。因为他可以单肩担走数百斤药担,又可以一脚踢开大石滚子,被人们尊称为“霍大力士”。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霍元甲痛斥到天津卖艺的俄国力士,一雪“东亚病夫”之耻。
  1909年(宣统元年),英国力士奥皮音在上海挑衅摆擂,污辱中华民族。霍元甲应上海武友之邀,南下上海滩与奥皮音相约比武,同时以中英文刊登广告称:
  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之“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钢筋铁骨,无所惴焉……
  英国力士奥皮音对霍元甲之威名早有耳闻,未敢交手便悄然逃跑。
  不久又有自称东海、海门两师徒要求登台较技,霍元甲再三谦避,并以“余来沪与民族较长短,不与同胞自残”相劝。该二人不从,执意比试,后大败而归。
  霍元甲不仅武功卓绝,而且知书达理,敦厚谦恭,主张“天下武林是一家”,力斥好勇斗狠,力排门户之见,深得中国武林人士称赞。
  后来在虹口的日本技击馆,又有旅居上海的日本武士向霍元甲挑战摔跤,霍元甲连挫劲敌,在上海滩声威大盛。
  霍元甲于是决定在上海滩传授武艺,发扬尚武、精武精神,在上海武术界名流陈其美、陈公哲等的支持下,于闸北黄家宅创立“中国精武体操学校”。孙中山盛赞他“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的理念,亲笔写下“尚武精神”的匾额相赠。霍元甲亲任主任教师,刘振声任教师,传授十二路潭腿等武技。
  数月后,霍元甲病逝。
  第二年,陈公哲等在原精武体操学校基础上改组成立精武体育会,奉霍元甲为该会创始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精武会在国内8省及南洋11埠建立分会43处,会员超过40万人。
  万里长城永不倒。随着众多影视作品的再现,霍元甲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尚武精神和精武正气的集中代表。他一血中国人东亚病夫的耻辱,将爱国强种的誓言坚持到底。

  历史上霍甲徒弟有刘振声,并没有陈真,是虚构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6
历史上根本没有陈真这个人

霍元甲是有的

李小龙演的确实是死了

李连杰演的陈真却没有死
第2个回答  2006-12-06
李连杰版的霍元甲真的不行,只不过比<无极>好一点点.
1.在政治立场上,它是反动的.把霍元甲青年时代塑造成一个流氓混混,与日本武士比武是对方让的,霍元甲遇害编得太简单,孙英杰案都不如,当中国人弱智;
2.本末倒至.青少年霍元甲写的太多笔墨,而迷踪拳只字未提,精武馆一笔带过,倒象是写失足青年改造世界观的故事,霍元甲为何成为民族英雄的,光看这个片还看不出来;
3.性格刻划不足.霍元甲先文后武,性格应该跟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有点象,电影里拍的是李奎才对.而霍师傅的功夫应当不是以力量见长,该片的中国功夫全是刚勇一派,令人难以信服;
4.动作场面没有突破.去上海打擂台赛那场最假,明显假球.
5.气氛渲染不够.导演到底还想不想突出国人自强不息这个主旋律?整个电影只有一个日本人中田是坏的,其他武士都具备相当的奥林匹克精神,比武前的气氛也刻划失真,象比武招亲;
6.演员演技太差.少年霍元甲,疯子,日本武士,严重不合格.
7.音乐太差.霍师傅出场没有"昏睡百年"那个曲子衬托,就好比许文强出场没有"浪奔浪流",江总探访群众不抱个小孩一样,缺乏色彩;
此外,为何要设计一个少数民族场景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必要性,那段象是凑戏;霍师傅的武学精神传下来没有,也没交待;陈真出现太突然;那个农劲菘老大简直不是人,是共产党!什么先进性都在他身上体现了.
综合以上,这个片不足以成李连杰收山之作,罚他再拍一回<少林寺>.
第3个回答  2006-12-06
L历史上只有霍元甲,并没有陈真这个人,是杜撰的◎
第4个回答  2006-12-06
历史上只有霍元甲,并没有陈真这个人,是杜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