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张作霖?他又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张作霖,是一个有野心、封建帝王思想浓厚而又能顺应潮流的人物。张作霖在奉系崛起之初一心为“张家王朝创基业”。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孔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张作霖自领掌奉天军政后,自1917至1926年,先后五次用兵关内,规模一次比一次扩大,时间一次比一次延长。由此,可看出张在政治上的追求是强烈的。但他不愿人们说他有野心,一有机会就表白,只有报国志,而无个人野心。 1921年12月5日,张有针对性地说:“我张作霖是毫无野心。我的唯一志向,就是把国家治理得好好的,使能立于世界国家之林。 ”一次,张对军校毕业生致毕业词说:“你们知道现今天下潮流吗?中国是谁的?就是咱们的。 ”这些说明张作霖虽然有封建帝王思想,但他看明白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更顾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的现实。张作霖不一定真正地理解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内涵,但他却承认这一发展趋势,并懂得利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资源。

中国近代军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既接受民主政治形式,同时又行封建专制之实。这一特点,在张作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张对当时的各种民主制度是承认和重视的,省议会开会他也常以省长或其他身份到会致词。而他更重视的是利用民主政治资源来维护其统治,当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直系操纵的北京政府下令免除张作霖本兼各职,听候查办。张在奉天却以奉天省议会与吉、黑两省代表会议联合推举的形式,使他由“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转而又当上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发表东三省“联省自治”宣言。北京政府的罢免令,不能动摇张作霖继续对东北统治的事实,一方面说明,张作霖还具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是军阀本质特征的显现;另一方面,他能充分利用议会和代表会议的形式,并以此产生和就任新职,说明他很会利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资源。

宣布东北“联省自治”的承诺,“在三省的省议会里曾激起过短暂的振奋。 ”然而,张作霖只是通过这种形式承认其统治的合法性,“希望文官担负起填满地方金库的任务”。“关切的只是反对直系特别是反对吴佩孚的对策,他全神贯注于战争和军火”。至于“联省自治”的原则,民主、法治的精神,实行与否他并不在意,甚至无视它的存在。张作霖和其他军阀一样,在力能进取时主张武力统一;仅能自保或希图自保时,便倡导“联省自治”,本质上都是扩大或维护其个人的独裁统治。张作霖对东北的统治,是利用民主政治之名,以取军阀专制之实。

我认为,张作霖的一生,作为封建军阀他具有落后甚至是反动的一面;作为统治者,他的多重性格特征是十分突出的;作为东北边疆大吏,他对东北的经济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文化教育尤其是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更是可圈可点;在对外关系上,他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张作霖字雨亭,原海城县第六区驾掌寺村西小洼人。1875年(清光绪元年)生。少年家贫,仅念不到一年的私学馆,后学兽医。平日交往一些土匪。 1894年甲午战争,他到营口投入毅军,在马三元部下当哨兵。因部队移防关内,借拔营前混乱之中,携械潜逃,回到二界沟赵家店赵四海家。经赵四海暗中串联一些半拉黑人物,没过十几天辽河下游的一些失业群众与散兵,打闷棒套白狼的朋友,陆续来投张作霖,不到半年扩充40多人。张作霖一心往大干,于是把“绺子”拉到庙儿镇安了窑。后被独霸一方的金寿山色引俄国军队打的落花流水。只好投奔三界沟“大瓢把子”(匪首)杜立山,不久把众马拉出了三界沟,投靠了八角台的张景惠,当了团练才,办子大团,并邀请匪首汤二虎(汤玉麟)入伙。队伍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1902年,张作霖率部二三百人,经八角台豪绅作保,由新民府知府增韫呈请盛 京将军增其批准收编,张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不改旧习。日俄战争开始时,张倾向俄国,但随着战局的变化,转而又为日本掩护日谍,刺探情报。 1906年,奉天旧军编者按成八路巡防队。张作霖任前路统领。1909年改为五路时,复任前路统领。 1911年,武昌起义,张作霖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急调入卫,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以赵尔巽和张作霖等33名旧军将领,发出愿效忠清廷的能电。清廷覆灭,袁世凯主任临时大总统。张作霖被子认句子为二士七师师长。自此,张一面计好袁世凯,一面向日本帝国主义靠拢。 1916年,春,袁的帝制梦行将破灭。下敢开罪张作霖,又被迫任命张为威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 按使。6月袁世凯死后,张又奉春天督军兼省长,攫取了奉天军班大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