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的文学样式和其中的代表人物及这个人物的代表作

很急的 大家帮帮我
我想举例:元朝 曲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宫汉秋>...

1,先秦
先秦散文:代表为《春秋》《国语》
先秦诗歌:代表为《诗经》、屈原的《楚辞》
诸子散文:代表为《论语》《老子》《墨子》等

2,秦汉
汉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汉史:司马迁《史记》

3,魏晋南北朝
文学理论: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骈文: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4,唐五代
唐诗:以李白、杜甫为首的一大批诗人将唐代的诗歌推向了中华文学的最高峰。
散文:代表为韩愈《原毁》、《师说》、《进学解》、柳宗元《永州八记》
骈文:王勃《滕王阁序》
5,两宋
宋词:与唐诗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柳永《雨霖铃》,苏轼《水调歌头》
骈文:王禹的《待漏院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及欧阳修《醉翁亭记》

散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赤壁赋》
6,元明清
元曲: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杂剧:代表为-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元曲四大家”的被称为”爱情四大剧”的《倩女幽魂》、《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
戏曲:王实甫的《西厢记》及汤显祖的《牡丹亭》
明通俗文学:冯梦龙的《三言》《二拍》,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笑笑生《金瓶梅》为代表
清戏曲: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清长篇小说:曹雪芹《红楼梦》和吴敬梓《儒林外史》为代表
7,近代
散文: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诗歌:以南社诗人为代表
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刘鹗《老残游记》
8,现当代
以散文,小说为主。百家争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5
  1、春秋战国时期“诗”
  代表作品:《诗经》
  2、楚辞
  代表人物:屈原、宋玉。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3、汉代的“赋”。代表人物是,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代表作《甘泉赋》、《羽猎赋》。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
  张衡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
  “赋”的特点:(1)、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2)、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
  (3)、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4、唐代的“诗”
  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勃、王维、孟浩然等。
  代表作品: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
  特点:(1)、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诗48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了时代的考验。
  (2)、作者广泛。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统计)。
  (3)、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正如闻一多所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4)、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
  5、宋代的“词”
  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
  代表作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观雨》(长空万里);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6、元代的“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代表作品: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等;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郑光祖:《倩女离魂》等;白朴:《墙头马上》等。
  特点:(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7、明清的“小说”
  代表人物: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
  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特点:(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第2个回答  2006-12-12
春秋战国:诗经, 代表作:<雎鸠>
楚辞,代表作:屈原<离骚>
汉朝:赋,代表作:司马相如<子虚赋>
唐朝:诗,代表作:李白<将进酒>
宋朝:词,代表作:苏轼<水调歌头>
元朝:曲,代表作:马致远<宫汉秋>
明朝清朝:小说,代表作: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