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君王天下事”了却的是什么事?

如题所述

“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全诗(节选)如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如下:

烈马奔驰好似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词句注释如下:

⑴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扩展资料: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国、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94416.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7

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3个回答  2013-04-05
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国、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