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占领北京后为什么没有破坏文物?

如题所述

你好。
日本当时在占领北平之后,采取的是“华人治华”的怀柔政策,而作为北方统治核心的北平则是文物众多,各类没有撤离的名人也有不少,所以日本当时想要拉拢当时的北平人,并没有大肆地破坏北平的主要文物。
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5
因为历史上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都是以掠夺通商为目的侵略的,能拿走的要拿走,日本人要侵吞国土的,占领了北京北京就是人家领土了,没必要自己掠夺自己
第2个回答  2017-10-25
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日军占领了北京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故宫并没有遭到日寇的大肆破坏,只是大高殿被日军抢占作为军事用途,成为日军的指挥所和兵营。
整个沦陷期间,日军不但没有破坏故宫,太庙、景山、皇史宬等处也没有毁坏,尽管大高殿被日军占领使用,但在沦陷期间还进行了维修和园林绿化保养。
分析日军没有破坏故宫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迟早会占领全中国,到时故宫作为日本皇家使用,如果破坏了,还要修缮。日本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中心应在北京,战后日本天皇、政府可以在故宫居住及办公,所以要保护好。如果他们大肆破坏对日本而言,在国际上的声誉会有所影响,所以才下达这样的命令。日军没有毁灭故宫,是基于国家战略来考虑的。日本侵略扩张的总战略是“大陆政策”,宣传口径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基于此,日本既然要全面控制亚洲大陆,就没有必要把占据的土地全部破坏;此外,从故宫在日据时期保持开放的情况来看,日本是将故宫作为一种宣传道具,毁灭故宫只会加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反抗,百害而无一利。
二是在战前大批文物已经转移。七七事变之前,经过国民政府安排,大部分精品文物已经迁徙,分别运往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地,留下的基本都是难以运走的或不值钱的文物。故宫博物院的一些主要人员也大部分南下,跟踪保护转移的文物精品。
1.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后又运至南京存放。1937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分院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重庆,但有2900余箱未及在南京沦陷之前运出,运往川、渝的文物,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仍有2221箱封存于南京库房,由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
2.北平沦陷后,故宫博物院由总务处处长张庭济留守,沦陷之前国民政府对故宫留守人员的训令是“该院留平人员处境艰危自属实情目前应于可能范围内尽力维持仰即遵照。”故宫采取的具体对策是闭馆,仅留中路、内东路对外开放,直到1942年故宫五路全部开放,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任命祝书元为代理院长,公布了整理故宫博物院院务临时办法。1943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分类委员会,开始对现存文物进行整理工作。
3.日据时期故宫文物的损失,主要是在北京“献纳运动”中损失的。1945年3月,侵华日军北京陆军联络部致函伪北京特别市市长,要求“北京特别市官民”,“献纳(供出)各自存有之一切铜类,以资直接增强战力,藉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之确立。”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统计,“本院(沦陷期间)被征用之铜品2095市斤外,计铜缸66口,铜炮一尊,铜灯亭91件等。
三是溥仪和汪伪政权的保护。当时溥仪仍然是东北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不看僧面看佛面。当时清朝皇族被日军所扶持,听闻日军侵占故宫后,便要求日军不要破坏。
同时,随后成立的汪伪政权也在保护故宫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在故宫设立理事会,主要负责管理和保护故宫。故宫丢失的文物,主要是后来日军因资源匮乏,抢走了54个明代的铜缸和2尊铜炮。
(部分答案来自知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