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发展简史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在航空工业等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部门用来加工复杂型面零件;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体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1960年以后,较为简单和经济的点位控制数控钻床,和直线控制数控铣床得到较快发展,使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各部门逐步获得推广。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成功试制出配有电子管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1965年开始批量生产配有晶体管数控系统的三坐标数控铣床。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第五代与第三代相比,数控装置的功能扩大了一倍,而体积则缩小为原来的1/20,价格降低了3/4,可靠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9
深州市通用机床配件厂,位于中国胶木基地-深州南护工业区。 濒临京九线.石德线.石黄高速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十分便利。 我厂建厂多年来,经过不断研制开发已经形成十余个系列,五十多个品种上千类产品的规模,是机械操作件的专业生产厂家,多年来过硬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得到众多客户的好评,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我们的主要产品有胶木手柄球 拉手 背波纹手轮 内波纹手轮 圆轮缘手轮 可折双幅条手轮 拉手 铰链 拖链 手柄套 长手柄套 把手 压花把手 十字把手 捏手 三角把手 直纹把手 五星把手 星形把手 椭圆手柄 波纹手轮 T型把手 塑料方拉手 弓形拉手 手柄 转动手柄 小转动手柄 长转动手柄 位置显示器 可折手柄 蝶形手柄 双柄手轮 满幅表盘手轮 小手轮 小波纹手轮 三角箭形把手 铸铁镀铬手轮 铸铁镀铬手柄 铣床手轮 可折铝双幅条手轮 塑料五星把手 摇手柄 铝质油标 黄铜油标 长形油标 旋入式油标 压配式油标 油杯 钢制拖链 导管护套 帆布防护套 橡胶防护套 可调手柄 可调塑料冷却管 工作灯 一字把手 固定蹄脚 可调蹄脚 机床减震垫铁 风琴防护罩 通孔星型把手 条纹把手 塑料可调手柄 可折摇手柄 网纹手轮 磨床手轮 数字表 波纹表盘手轮 刻度微调 刻度旋钮 等等上千个品种
第2个回答  2011-08-19
第一台是美国麻省学院的
刚开始 全部是用于军事工业
后来慢慢普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8-20
你这题有点让人蛋疼。。。
都在研究将来的方向。你还钻牛角尖。。前期发展受限于计算机。现在受限人机对话。。现在研究的也是人机对话。想办法让他越简单实用越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