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与术后处理

如题所述

后囊破裂:裂口较小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仍无困难。但破裂口较大,应判断后囊膜存留的大小,如果能够支撑人工晶状体,仍可植入;如果后囊或悬韧带不能支撑人工晶状体,应根据术者的选择,将进入前房的玻璃体全部切割清除后植入新型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或实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如果部分悬韧带断裂,则需要用调位钩将人工晶状体襻作斜行放置或水平放置,已避开破裂的区域,使未破裂的悬韧带支撑人工晶状体。 (1)角膜水肿:防止角膜水肿的主要措施有,避免器械和人工晶状体接触角膜内皮;尽可能在前房关闭状态下操作;使用粘弹剂保护内皮;避免异物吸附于角膜内皮上;避免长时间冲洗;冲洗液不要直接朝向角膜内皮,速度不要太快。用作前房灌注的液体应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性。
(2)前房积血:预防的措施包括在角巩膜切开前适当的烧灼止血;避免在3点和9点位置作切口;作虹膜切除时,切除部位应尽量离开虹膜根部,稍近瞳孔,以避开虹膜大血管。一旦出现前房积血,可用空气﹑液体或粘弹剂增加眼内压。
(3)虹膜睫状体炎:预防的方法有,避免损伤虹膜;用粘弹剂保护虹膜;彻底吸出皮质;术后6周内点用皮质类固醇和前列腺素抑制剂;术毕结膜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口服皮质类固醇,术后密切观察。
(4)瞳孔纤维蛋白渗出:引起视力下降,瞳孔阻滞及继发性青光眼。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激光虹膜切除以解除瞳孔阻滞。轻中度纤维蛋白渗出伴虹膜后粘连,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即可。
(5)人工晶状体毒性综合征:随着人工晶状体质量的提高,与人工晶状体直接有关的毒性反应极为少见。
(6)眼内炎:早期诊断,分离致病菌,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对前房抽出液和经扁平部作玻璃体抽出液培养病原微生物并作药物敏感试验是重要的。及时进行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多能控制感染。
(7)青光眼:使用粘弹剂太多,术后炎症,小梁网水肿,术后人工晶状体表面或晶状体襻反复摩擦虹膜后表面,可导致色素细胞脱失,引起青光眼。术后早期测量眼压。
(8)瞳孔变形:前囊膜残留,虹膜内卷,瞳孔后缘局部粘连导致,通常不影响视力。
(9)前囊膜和晶状体皮质残留
(10)后发性白内障: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与炎症反应和上皮细胞增殖有关。成人的发生率在3年后可为10%~50%,而儿童则无一幸免,可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或外科手术切开。为了预防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多数术者主张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即作后囊切开。后囊切开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眼内炎,应严格早无菌操作下进行。
(11)视网膜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首先寻找并消除如炎症﹑玻璃体条索牵引黄斑部视网膜等可能有关的原因。可以口服或者局部滴用消炎痛,炎症明显时口服或结膜下给予皮质类固醇药物。近来有报道小剂量乙酰唑胺治疗有效果。
视网膜脱离。
(12)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瞳孔夹持,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全部或部分位于虹膜前。游离性夹持,虹膜与晶状体囊膜未发生粘连,可以通过先散瞳后缩瞳的办法复位。也可以在术眼表面麻醉后裂隙灯下,以棉签或小波棒轻轻压襻所在部位的角膜可使其复位。固定性瞳孔夹持,虹膜与晶状体囊膜发生粘连,需手术复位。
(13)脉络膜下爆发出血:少见,但后果严重。发生时应马上关闭手术切口,同时用平衡盐溶液或粘弹剂注入前房升高压力,再根据情况就定是否放弃植入人工晶状体。
(14)术后散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2
ICL植入术,又叫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LASIK激光手术、PRK和飞秒激光等角膜切削手术进行屈光矫正的技术。ICL晶体不同于传统隐形眼镜在眼球表面,而是放置在眼内,位于虹膜和自然晶体之间的睫状沟内,达到长久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ICL适用人群
ICL植入术适用于以下人群:
1、 年龄在18-55岁。
2、 屈光度数稳定,近2年内屈光度数比较稳定(最好2年之内增长不超过100度)。
3、 近视的矫正范围是50-1800度,散光600度以内。
4、 具有足够的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
5、 无全身及眼部严重器质性疾病,无活动性炎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