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斤相当于宋朝多少斤?水浒传,武松体重500斤。。。相当于现在多少?

如题所述

宋代一市斤为640克,一市斤又是十六两。现在一斤500克,一斤十两。所以宋代一斤相当于现在1.28斤,武松所说的500斤相当于现在的640斤。

古人对英雄人物就喜欢用夸大、神化。一只成年虎也就200-300公斤,武松体重快赶上老虎了,又有拳法,棒法,这老虎就不占优势了。所以武松体重也是被夸大了。

古代【铜钱制度】与【斤两制度】有重大影响关系,宋代改制就是明证。

又如秦半两、汉五铢、唐(宋、明)通宝钱,标准铜钱能当做砝码使用。但历代都有劣钱流通,又难禁缺斤短两现象,导致【斤两实际值】在【秦汉标准值】一斤256克一两16克与【隋唐标准值】一斤640克一两40克的基础上一再下滑。

结果分别是【东汉魏晋标准值】的一斤224克一两14克与【南宋明清标准值】一斤600克一两37.5克,一两分别下降了2克与2.5克。

古今度量衡换算简述: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

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扩展资料:

衡制沿革:

现行的一斤十两(合500克,0.5公斤)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当时温州人姜周元先生首倡的,十两一斤建议提出后,很快得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重视。

1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国多个地方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实施衡器计量全面改革,普遍使用十两秤。

事后,中央政务院还向姜周元颁发了“中国衡器改革建议者”的证书。姜周元 这一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衡器改革的首倡人物,是深受人们爱念的。

2003年春,姜周元先生去世时,有一副特别醒目的挽联是这样写的:“一斤改十两,一斤得十两,做人做账同原则。 十亿出一人,十亿只一人,肯干肯缄不普通。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挽中央政务院“中国衡器改革建议者”证书获得人姜周元》)。

武松相关遗址:

武松墓原位于西泠桥畔。今武松墓是基于旧墓( 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毁)的老照片的基础上,于2004年重建,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组成。

牌坊上镌有“嵚奇瑰伟”四字篆书,两侧石柱上刻着由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的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

景阳岗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说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总占地面积33.3公顷。

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狮子楼坐落在山东省阳谷县城十字街首,始建于北宋景祐三年,涉及《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文学奇书。

此楼坐西朝东,主楼为全木结构,红柱灰瓦,雕梁画栋,飞角翅檐,古朴典雅。它美名远播,为一地之胜,名人雅士纷纷来访,并为之赋诗作画。

著名书法家万里云曾书题:“狮子楼前气势宏,惩奸除暴显神风,游人临时心犹壮,遥想当年勇武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2

根据古代唐、五代、宋、元、明、清换算公式∶1斤=596.8克,1两=37.3克 

武松的体重相当于现在的500多斤,算夸张手法。

宋元时期一尺等于31.68cm。水浒传中 武松“身长八尺”,金瓶梅中 武松“七尺以上身材”。

按最低计算,武松在2.2米以上,巨人型,武松体重500斤,身高八尺,估计腰围也是八尺。

按照小说中中各种描述,武松应该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壮汉,体重最多也就150-180公斤。

【中文名】武松

【别    名】武二郎、武行者、武都头

【国    籍】北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邢台市清河县  

【职    业】阳谷县步兵都头

【梁山座次】14

【星 位】天伤星

【封号】清忠祖师

【人物外貌】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

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

扩展资料∶

古今重量换算公式∶

1、周朝 1斤=228.80克1两=14.30克 

2、秦朝与西汉1斤=258.08克 1两=16.13克 

3、东汉、曹魏与两晋 1斤=222.72克 1两=13.92克 

4、南朝齐 1斤=334.08克1两=20.88克 

5、南朝梁陈 1斤=222.72克 1两=13.92克 

6、北朝魏1斤=222.72克1两=13.92克 

7、北朝齐1斤=445.28克1两=27.83克 

8、北朝周1斤=250.56克1两=15.66克 

9、隋朝(开皇)1斤=668.16克 1两=41.76克 

10、隋朝(大业) 1斤=222.72克 1两=13.92克 

11、唐、五代、宋、元、明、清 1斤=596.8克 1两=37.3克 

从周朝至清朝均为 1斤=16两,1两=10钱=100分=1000厘=10000毫 

12、今天 1斤=500克 1两=50克 1斤=10两=100钱=1000分=10000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度量衡

百度百科-武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03
  宋初官秤斤重的680克,到北宋中叶的640克,到南宋初期的625克,现在一斤相当于0.7--0.8斤,水浒传,武松体重500斤。。。相当于现在625---680斤,武松的体重似乎有些夸张。
  宋代之秤一斤重多少?刘承珪之秤明言以淳化钱一枚为一钱之重。按《玉海》一再记载:御书淳化钱“令与开元通宝钱轻重等,付有司以为定制。(《玉海》卷八、律历。淳化权衡新式、景德权衡新式))“永平监用开元通宝钱法,肉好精妙”。(卷一八○钱币.开宝钱监)这就可以断定宋代的斤两之重是承袭唐制,在初年并无改易。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北宋初年的宋元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二十六枚的重量平均计算,每枚为四二四五克,约言之为四二五克,确与唐开元通宝等重,由此宋初官秤一斤之重为680克,确与唐代相等。而且从宋开始法钱一枚之重即称为一钱了。
  在观存的文献中也不乏支持宋斤重680克的史料。
  据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一中所说;刘敞(原父)所藏的那个汉时谷口铜甬“重四十斤”,“原父以今权校之,重十五斤”。(南宋张采臣亦采入《珊瑚钩诗话》中)也就是宋一斤相当于汉代的2.67倍。两汉一斤之重的实物大抵在250克左右,以武库一斤铜权而言,其重为252克,如宋一斤以680克计,则斤重为汉之2.7倍,与刘敞所测的比例十分接近。
  元祐时吕大临在《考古图》中收集了几个比较可靠的古器的今古权衡比对衡比对结果:一、秦二世时的斤权。当宋秤六两,宋斤当秦斤的2.67倍。二、好畤供厨鼎,铭刻“重九斤一两,今重三斤六两”,宋一斤相当于汉的2.69倍。三、宣帝五凤四年造的车宫承烛铜盘,铭重三斤八两,实测为宋秤一斤五两,宋秤为汉秤的2.67倍。。如以宋一斤为680克,按比例倒推,秦汉一斤之重为254.7克(2.67倍)与252.79克(2.69倍)。按秦汉时铜权实物,其一斤之重确有252克以至258克的,因此这些材料可用。即使按秦汉标准斤重250克计,宋秤与之的比例也无非是二七二倍;但如把宋秤斤量算小,比例就会缩小,而和吕氏推算结果就碰不拢了。
  有的学者提出新论,主张把宋一斤之重定为640克或更低些,说是有出土的实物可以作证。按:近年发表的宋权实物主要有这三件。一是湖南湘潭出土的“嘉祐百斤铜则”’,制作讲究,系标准权式,实重64000克,1斤合640克。二是浙江瑞安出土的“永丰熙宁百斤铜砣”,由当时的池州永丰监铸造,实重625000克,一斤合625克。(见《图集》157、158页)。三是山西垣曲发现的元祐七年“垣曲县店下样’’,系大型标准石权,实重140公斤,无铭重。(《文物》一九八六年一期及一九八七年七期)。是民用样权,供运盐途中比对秤盘之用。北宋运解池盐一大席重二二○斤(宋斤),自安邑经含口到垣曲可报损耗二斤,如称量对比其重为二一八斤,即表明合于标准,并无偷取之事发生,这个样权就是称量一大席解盐用的(去损耗两斤):140公斤乘千克除以218斤,等于每斤642.2克。三件实物有两个特点:一、不是太府寺、文思院的官秤,而是专业部门特制的、或由民间依样仿制的秤,有的更明确是称盐专用的;二、不是北宋初期的实器,而是中期的产物,并且时间越晚,权重也越轻。宋代扩大商品专卖,盐茶是最主要的专卖商品,官府是最大的卖主,小秤出,正可从中多占便宜,以一斤言,由宋初的680克,减至嘉祐时的铜则斤重640克,轻了近百分之六。熙宁铜砣斤重比宋初减轻百分之九还多,这里面既有时间差,也可能还有部门的差异(铜砣自钱库取样,由钱监铸造)。北宋后期秤权的减 轻并非特有的现象。唐后期(大历时)长安二市所用之秤权比唐初减轻百分之八四,每斤之重不过623克,宋代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但正像不能以唐后期权重的减轻来否定唐初 一斤重680克,对于宋代也不能无视其初年斤重同于唐初,而把有宋一代的斤重都定为640克,或把不同时间的斤重如640克丛625克拿来平均,那样做是抹煞了宋代衡前后阶段上的变化。
  其实宋代衡制的变化还并不限于专业部门、限于专卖商品秤重的减轻。随着时间推移,通过连锁的反应,权衡减轻现象更进一步扩散到别的方面。这从银铤每两所含克数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唐代银铤每两合四二.五克,宋代银锭、银铤明显减重。北宋末银铤每两在四十克多一点或四十克,即每斤合640克多一点或640克的居于多数。说明在一般商品的买卖和银钱收付中也正通用着64 0克的秤。到南宋初连广州经总制起发的银锭也降为三九克(绍兴二十六年),即每斤为624克,可见熙宁永丰监铜砣那样的斤重(625克),此时已通行于财政解库之中,当然更用于其他场合,尤其应用于支出场合。再后来银铤每两的克数更减少到三八克左右。南宋末叶(理宗时)解库的银锭上标明“系市秤伍拾两重”、“贰拾伍两”,实秤只一.八七五千克、九三七五克,即市秤一两平均只合三七五克,市秤一斤为600克。这种市秤被用于官府的财政结算上面,具有公然的合法性。收入用如此减重的秤,支出更是小秤以出。联系宋以后的历史来看,这一情况很值得注意:即宋时减轻了的市秤竟成为后来朝代合法的官秤,明清官称一斤之重接近六百克,不正是从宋代市秤一一斤之重演变过来的吗?
  自宋初官秤斤重的680克,到北宋中叶的640克,到南宋初期的625克(北宋熙宁时的六二五克似仅用于钱物付出时的秤量,因宋徽宗大观政和时银铤的收入—进奉、缴库,尚用斤重640克之秤),再到南宋末叶的六百克,历史的发展过程,脉胳应该说是很清楚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8-03
宋朝一斤=600g

武松体重500斤 相当于现在的300千克
第4个回答  2011-08-03
武松不是历史人物,是小说人物。小说是会夸张的。他是否存在唯一凭证是西湖边的武松墓。古代一斤十六两,现在是十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