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 琐忆的写作背景

唐弢 琐忆的写作背景

1961年,作者唐弢从上海调到北京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年恰逢鲁迅先生的80诞辰,外文出版社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作者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后来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刊载在这家刊物当年的九月号上。

作者谈到鲁迅先生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那就是: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

作者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不同方面得两种表现;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因此想到自己的纪念文章里两方面都讲一讲。同时,作者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些都已表现在《琐忆》这篇散文中了。

扩展资料

对于鲁迅著作及其有关资料的收藏,可以说是唐弢文库中最为丰富的一部分。唐弢对于鲁迅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成名也与鲁迅有关。

1933年,刚刚20岁的唐弢只是一个邮工,但已成为《申报自由谈》的特约撰稿人,当时鲁迅也是该刊的撰稿人。

唐弢的杂文嬉笑怒骂,针砭现实,接近于鲁迅的风格。他相继发表的杂文《好现象》、《青年的需要》、《新脸谱》、《著作生活与奴隶》等文都被“文探”们一口咬定是鲁迅的化名之作。

1934年初,在该报主编黎烈文邀请的宴会上,唐弢与鲁迅见了面,鲁迅诙谐地对唐弢说:“你写文章,我挨骂。”事实上,鲁迅对唐弢的文章也是欣赏和支持的,在唐弢的《堕民》发表后,鲁迅随即写了一篇《我谈堕民》在该报发表,评述补充唐弢的文章。

唐弢与鲁迅的联系从此开始,后来他曾给鲁迅写信,请教学习日语的方法。鲁迅迅速回了信,建议他不但学日语,还应该学点俄语,并给他开了书目。自此,因为对于鲁迅的深厚感情,唐弢日后十分注意搜集鲁迅的资料,并计划为鲁迅写传。

因为种种原因,在去世之前,唐弢的《鲁迅传》令人遗憾地只完成了11章,仅写到辛亥革命前夕,但他为这一写作所搜集的材料却相当惊人。

唐弢不仅收藏有鲁迅的小说集、杂文集及译文集的各种版本,还有《鲁迅手稿》、《鲁迅辑校古籍手稿》、《鲁迅辑校石刻手稿》、《鲁迅藏汉画像》等大量的原始资料。

为了研究鲁迅早年在日本的史料,唐弢于1979年和1988两次亲赴东瀛,搜集资料。这就是唐弢藏书中大量的日本鲁迅研究资料的来源,这其中有高田淳、仓山久雄、丸山升等人研究鲁迅的著作。

对于鲁迅研究来说,这些无疑都是无价的宝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琐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0

为纪念鲁迅先生八十诞辰,唐弢在1961年写下《琐忆》。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扩展资料:

文章围绕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代人挨骂;批评自夸“地大物博”者;鼓励自惭浅薄者;替人补靴与进化论;攀附阔佬的故事;抨击禁止男女同泳;“皇帝免冠”。作者把它们巧妙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在谈到自己和鲁迅先生多次交往的过程中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肖像,即“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这段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坚定、沉着、勇敢、顽强的战士性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琐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1
唐弢同志说:“要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空发议论并不好。当时,我的想法是要通过几个故事具体写,重点放在我自己和鲁迅先生接触的几件事情上。这样写比较真实、形象,能让读者更深刻地领会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我就写了两方面的故事。第一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怎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第二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如何‘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开头就用这两句诗总领全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