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后鲁迅干了什么

如题所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本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附鲁迅先生年轻时照片一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厉害!厉害!加油!写的丰富内涵图片色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