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在什么阶段?

如题所述

叛逆期其实有几个阶段:
青春期早期的反叛(9-13岁):严重的反叛通常始于青春期初期,这个年龄的反叛主要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年轻人拒绝了他或她现在想要摆脱的旧的孩子身份,为将来更成熟的重新定义扫清道路,在这个青春期早期的反叛者宣称:“我不再被定义为一个孩子,不要再把我当作一个孩子!”。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强烈的反抗?不用太反抗孩子或者打骂孩子,从中引导。
青春期中期的反叛(13-15岁):在青春期中期,在中学后期和高中早期,大多数的反叛是为了创造必要的差异来突出自己,当父母尝试去教育孩子却作用不大时,可以让自然后果发生,并提供积极的指导,注意观察孩子,多陪伴孩子,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把孩子置于孤单一人,孤单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温柔对待后而听从他人的话语。
青春期后期的反叛(15-18岁):我所看到的许多高中叛逆都是由于青春期的延迟而发生的,这个年轻人最终戏剧性地叛逆,把自己从孩提时代对父母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因为他们总是“好孩子”。例如,独生子女与父母分离的速度往往较慢,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依恋感,而且双方都会长期坚持。最后,在高中,这些年轻人,随着越来越独立的毕业迫在眉睫的一两年,可能需要发起后期叛乱,以获得分离、分化和自治。在这一点上,父母需要记住的是,年轻人和他们一样害怕和痛苦。因此,他们需要让孩子有更多的独立性。
了解孩子的叛逆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才能战胜。孩子有叛逆期是正常的,如果特别叛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要理解、尊重孩子,不能以暴制暴,压服孩子遵照家长意见行事,与孩子交朋友。
2.在理解、交流过程中让孩子明白道理。
3.在孩子经历的过程中陪伴他成长,指导他走出情绪问题或认知误区。家长的陪伴、指导与引导意义重大。
4.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叛逆都代表着孩子的成长需要。作为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适当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学会自己安排,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也适当给孩子一些承担责任的机会。
5.和孩子交流时,要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我的孩子在读高一时,很叛逆,学习成绩也很差。后来我从百度下载了一套大脑开发课程,孩子通过课程的学习后,才改变了这种糟糕的情况。他变得懂事孝顺,不再叛逆。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提高了,上课也不再走神,学习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尼古拉特斯拉训练》激发了我孩子的潜能,让他能考出好成绩。希望我这些分享能给你带来帮助,祝你一帆风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孩子的叛逆期大致分三个年龄段:2-5岁,8-12岁,12-17岁。做家长的掌握了孩子的心理年龄,在每个年龄段给予合理的引导和教育,掌握沟通技巧,合理的引导加教育,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快乐的渡过这一时期。

2-5岁间的叛逆,是因为孩子已经从任人摆布的小娃娃渐渐的成长为一个会简单思考并想把自己思考的行为和语言结果表现出来的小东西。凡事,让我高兴了,这件事就是好事,让我不高兴了,不管啥事都是坏事!对他的所作所为只要有所干涉,说的最多的一个字是简单而干脆的“不”。

这个时期,做家长不要过分跟孩子强调一件事的对或错,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有时不妨顺着他,让他自己去体会不合理要求所带来的“后果”。比如夏天时,有些孩子会要求穿棉袄或棉裤等,在完全不听劝说下,可以让孩子穿上,让他自己体会一下高温下穿棉袄的感受。他对“对与错”、“好与坏”的认知度不够,只是单纯的用自己心情高兴和不高兴来判断一切的好坏。但让他体验后,他自己感觉到热了,难受了,就会不高兴,才会知道夏天穿棉袄这件事不是件好事。这时候,再给孩子讲道理,说明为什么夏天不能穿棉袄的原因。这种让孩子吃点“苦”,顺着他的做法,比打骂说教的效果要显著的多。

2-5岁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用大白话说还处于四五六不分的阶段,做家长的切莫操之过急,拿出耐心和爱心,用聪明的办法教育孩子。当家长希望孩子做某事又怕孩子产生逆反心里也不做,那试一下“反鼓励法”。比如你想让他画画,如果直接生硬的跟孩子说,他可能会觉得你在干涉他支配他,这时不妨找出他以前画的画对她说:“唉呀,这画画的真漂亮,是你画的吗?”任何一个小东西都不会让你看“扁”的,面对你的质疑,他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拿起笔证明给你看!当看到成绩后,做家长的立即对他这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我相信孩子会心花愤放的,这种反鼓励法收到的效果立竿见影。当然,对于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要适当的满足。孩子正确做法,要及时的给予赞许,让孩子自己体会到“我长大了”的快乐。

8-12岁的孩子,随着认知度的提高,语言及行为能力有了目标,会对事物提出反对的意见及理由,会反抗父母的“指令”。但因为年龄有点小,胆识有点小,对父母还是有些恐惧心里,有些事情孩子往往会敢怒不敢言,迫于家长的“淫威”暂且屈服,但在孩子心里已经结了下一个打不开的结。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动辄“你懂什么?”、“你知道什么?”、“你看***家孩子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久了,孩子的的心里会非常悲观,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无用的孩子,长此以往,消极及不满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积攒下来,让孩子扭曲了对生活的认知,对身边事物及人的看法,当这种不健康的情绪带到学习中,厌学的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叛逆的心里会更加严重。所以,这个阶段的父母还是要以引导为主,不要用家长的身份立于孩子的头顶高高在上。要放下心态和身份,不要一味的打压孩子的想法。凡事跟孩子要有商有量的才好,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在孩子提意见时,家长把不同意见及正确的做法阐述给孩子,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父母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个阶段培养了良好的沟通氛围,为以后再沟通做了很好的铺垫。

15-18岁的孩子,从心里上心理上已经完全把自己成人化的看待了,有时会不经父母的同意去做一些他认为正确的事,并有了自己的隐私。如果说在孩子8-12岁时家长学着把孩子当成人对待,那么在这个年龄段就应该完全把孩子当成人对待了。唠叨和不断的重复性的说教完全毫无任何意义可言,只会让孩子更增加了烦感和叛逆的情绪。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要再擅自安排孩子的活动,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支配权和独立办事的权利,并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要让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对于不合理的安排和事情,给予适当的建议和理由,不能全盘否定孩子自己的安排。

生活上的事,比如家里要买家电或要买房或人情往来走亲访友互相探访,最好都要跟孩子说一下。一方面要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里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学习一下与人的交往之道。多让孩子发表意见和建议,对于孩子提出的建议,合理的即予以肯定并实施。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也要让孩子参与到家长的生活中,家长与孩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也是认识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只要不是非常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管的太多太严,有些孩子会变得唯唯诺诺,性格上会有缺陷,而有些孩子则会更加叛逆。

孩子有各阶段的成长特点,无论是心理上生理上及思想上,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智,做家长的要跟孩子拉近距离,友好相处,慢慢的辅佐孩子渡过叛逆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3

叛逆期的几个阶段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叛逆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孩子叛逆时破坏性强: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孩子叛逆时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第3个回答  2019-12-24
叛逆期一般都在。十岁到15岁中间这属于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期。
第4个回答  2019-12-24
叛逆期在初中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