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三摩地是指什么,何谓三摩地

如题所述

三摩地
梵语sama^dhi,巴利语同。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大毗婆沙论卷一○四、成实论卷十二定相品、成唯识论卷五、大乘义章卷十三](参阅‘三昧’580)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摩地
(术语)Sam&amacron;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见三昧条。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英汉对照词典》三摩地
又称为专一禅定,是禅修的最高形式。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佛学常见辞汇》三摩地
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法相辞典》三摩地
p0172
显扬二卷六页云:三摩地者:谓已转依者,心住一境性。
二解 如三三摩地中说。
三解 瑜伽三卷七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一境性。又云: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四解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
五解 瑜伽五十五卷三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彼彼境界,随顺趣向;为审虑依心一境性。三摩地为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六解 瑜伽六十三卷八页云:问:何因缘故,说诸静虑,名三摩地?答:于所知事同分所缘一切影像,平等平等,任持心故。
七解 五蕴论二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八解 广五蕴论五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心一境性,所观事者,谓五蕴等及无常苦空,无我等心一境者。是专注义与智所依为业,由心定故,如实了知。
九解 杂集论一卷十一页云: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
十解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三摩地,谓心一境性。
十一解 界身足论上二页云:三摩地云何?谓心住、等住、现住、近住、不乱不散、摄持、寂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三摩地
梵语 samadhi,为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地。意译为等持、正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的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见《成唯识论》卷五。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藏传佛教辞典》三摩地
定、等持,梵音译作三摩地。略作三味。于所观察或于所缘,一心安住稳定不移的心所有法。《萨迦世系史续编》
或译定或止,为一切禅定之总括,谓令心一境性为体与静虑略有不同。《词义宝藏论》
即入定,心定于一处而不动的境界。《藏传佛教萨迦派》刘立千着
梵语,译为等持,指修定时意识高度集中而不散乱,达到最极宁静的境界,即所谓入定。《土观宗派源流》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佛教哲学大词典》三摩地
读音:[san1 mo2 di4]
即“三昧”。御书释迦一代五时继图(第六七九页)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阿毗达磨辞典》三摩地
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
与三摩地相关的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7
“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 三摩地
   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三摩钵底又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是禅定的一种。佛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说:“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 “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   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死请柬》一书中,第一章——中国禅的形态种种<那是一只野狐狸文中>.慧能的一个弟子南阳慧忠是当时的国师,后来有个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来,被传得很神异,慧忠便被请去试试这大耳三藏的真伪。他问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你是一国国师,为什么在天津桥上看猴戏?”慧忠说:“对。”然后入定了一回,问:“现在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现在在江边看赛舟。”慧忠说:“是。”然后深入禅定,又问:“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回答不上来。慧忠说:“你这狐狸精!”便让人把他驱逐出长安了。据说此时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里。这个故事不知道是怎么传下来的,但足够进入玄幻小说的情节了。
第2个回答  2013-10-27
三摩地(定):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

三摩钵底:又译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意译为等至、正受或正定现前。指禅定时,身心经由定的势力所领受的平等安和之相。三摩钵底系指身心安和的状态,即三摩地的境界。

想要知道糖到底是怎么个甜度,只有你自己去尝尝。要知道定和定的境界也要你自己去修行。那要如何才可以有定呢?送你一句《楞严经》里的记载“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先学习摄心的戒律,常保持戒律就自然会积累定力。因为定力的积累就自然会引发自己的智慧。

还有哪位出家师父可以说的过佛呢?所以要以佛经为依据。根据佛经所指点的道路来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就自然明白佛经的道理了。真的佛经其实都写全了,只是我们没有完全明白罢了。所以要坚持实践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