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

如题所述

前瞻网摘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国家战略体系的支撑,因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工业类别,如果单凭地方或企业的力量,则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政策体系的不配套,资源的浪费的现象,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隐患,所以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制定实施其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策略,才能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良好的发展
当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机遇期,各国政府及汽车厂商都制定实施了相关战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了竞争。面对这一国际形势,我国必须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而汽车拥有量却相对较少,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同时拥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技术上已经具备比较好的基础,前期小规模示范与国外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应该而且能够定位于世界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国家战略体系的支撑,因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工业类别,如果单凭地方或企业的力量,则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政策体系的不配套,资源的浪费的现象,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隐患,所以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制定实施其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策略,才能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良好的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汽车王国,汽车的保有量和销售量均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在其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2008年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31.4万辆,是全球混合动力车销量最大的国家。创新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美国汽车工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来看,先后经历了混合动力汽车计划、新一代替代能源汽车合作计划和氢燃料开发计划。
布什政府于2002年提出燃料电池汽车FreedomCAR协作计划,由美国能源部与美国汽车研究理事会(USCAR)共同投资开发可用于市场化推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能供应的配套设施技术。
奥巴马新政府上台后,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施政重点,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美国经济振兴计划的一个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进传统汽车产业的升级,转换和再造,斥资140亿美元支持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购车补贴和政府采购。
除直接投入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大幅度的税收减免。如《2005年美国新能源法案》规定对新购买的替代燃料汽车(非改装)的消费者给予超过同类型燃料车购买成本部分500k的减税,对替代燃料消费税采取先征后返的鼓励政策。美国还设立了一个总量为250亿美元的基金,以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厂商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每年汽车燃油经济性提高一倍。
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制定大量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如1990年《空气清洁法案》、1992年《美国国家能源政策法案》以及《2007年能源促进和投资法案》、《2007可再生燃料、消费者保护和能源效率法案》等法律的制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美国近年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法案及计划。
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之一的通用汽车公司在金融危机中,曾濒临破产的边缘。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之下,通用实现了股权重组,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发展战略是充分利用通用在插电复合动力车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如2008年推出的雪佛兰VoIt,重新占据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如氢燃料电池车、生物乙醇燃料车,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从而为市场提供多种新能源汽车选择。
2、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日本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的重要原因是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政府及各大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用一直抱有很高的热情,技术市场发展均较为成熟。
日本政府、研究机构与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已经达成战略共识。日本政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在《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正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2050年进入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200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出台的《2030年的能源战略》将使日本对石油的依赖从目前的80%降低40%,并制定了到2030年普及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研发燃料电池产业化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化运作等资金的支持。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日本主要采用绿色税收措施作为它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核心,通过确定一系列具有高能效和低排放量的车辆对其提供税收激励政策,激励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含燃料电池车)、CNG车、甲醇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客车、载货车)。1995年5月提出“汽车税制绿色化”(绿色税制),2005年5月制定《有关推进国家机构等部门采购环保物品等的法律》(绿色采购法),其中新能源汽车在满足一定标准时被列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燃料电池汽车是日本中长期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日本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给予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开发、燃料电池产业化实验、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并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对大学、研究所从事燃料电池开发给予了较多的补贴;通过政府财政资金购买燃料电池汽车,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运行实验。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航者,尤其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销量己经突破两百万辆,推出了普锐斯等著名的混合动力汽车品牌,已顺利进入了市场化竞争阶段。在丰田2009-2020年的发展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已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混合动力车型的数量逐步增加,预计到2020年时,将实现所有的销售车型都将提供混合动力版。另外,丰田汽车公司将混合动力作为新能源技术的核心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其他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仍在开展对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技术的研究。丰田于2008年6月成立丰田电池研究部门,并与松下合作成立了松下EV能源公司,专门研究车载电池,并于2010年全面投产。
3、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欧洲主要国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于欧盟对汽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欧盟国家和汽车制造商一直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较为重视。生物燃料和氢燃料汽车是欧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生物燃料汽车是欧盟短期内发展的重点,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更有前景的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汽车则是欧盟在中长期发展的重点。
欧盟计划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础征收机动车税,大力支持生物燃料作物种植,对成员国的生物燃料作物进行补贴。欧盟、欧洲工业委员会和欧洲研究社团联合制定了2020年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计划,将在燃料电池和氢能研究、技术开发及验证方面投资近10亿欧元,希望在2020年前实现这些技术的重大突破。
为了在欧盟国家落实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欧盟和相关企业不仅将在未来3年内,将超过10亿欧元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制,而且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制定一套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技术参数和车型标准,以便规范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生产,健全市场经销和售后服务等领域的配套系统,从而布局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另外,一些欧盟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本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如德国政府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使德国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德国政府希望借助这项计划突破诸多技术和基础设施瓶颈,使德国成为世界电动汽车市场领军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我不是工程技术人员。但是,我认为电动汽车是一项简单的工业技术。之所以是简单技术,只要我们看看众多老百姓天天骑行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就理解了。一个低直流安全电压的电动机与小体积的干式电瓶及简单的控制电路就驱动行走了。外配一个几十元的电瓶充电器(家庭手工作坊都能够买电子元件组装)。时速可以50公里长时间行使驶,家庭电路普通插座4小时充满电里程50公里。电动轿车应该与它是大同小异的动力系统。为什么专家认为是高技术与复杂技术,因为专家的高地位,他们不使用电动摩托车,他们脱离了实践。他们不去用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物辩证法思想去研究开发新事物。燃油汽车技术最复杂。因为发动机最复杂,已经使用有百年了吧。发动机上配套的就有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启动机),还有电瓶。还有雨刷器控制电路。铁路与码头装卸已经使用电瓶叉车可能有50年了,老式的硫酸液体电解液电瓶组充电与行驶和起重使用经验有50年了吧。可控硅调速技术在电瓶叉车和有轨与无轨电车上使用足有45年了吧。还有理由鼓吹电动汽车技术没有攻克吗?如果这样说,只能是证明电动汽车结构发展路线方向没有切合现有电动驱动行驶基础配套实际现状。燃油汽车除了污染,人们都能够满足使用心理。一个小于像床头柜大小的桶,隐藏在车体里面,装40公斤危险液体(汽油,柴油,或者高压天然气气体)。除了价格是人们犹豫的外(虽然有污染但只是嘴上说,没有构成人们使用心理障碍)人们没有其它心理担心障碍能够阻挡了使用燃油汽车。换上电瓶替换燃油,没有污染与噪音,并且日常使用费用也比燃油的低,电动汽车为什么就没有路面保有量呢(看不见)呢。外认为就是电动汽车没有做到像燃油汽车一样的不间断行驶保障。简单例子:燃油汽车从黑龙江省可以一口气不停留开到海南岛(几次的非常暂短的加油时间必须停留下来,人们心理能够接受容忍)。而电动汽车即使是电瓶一次充满电能够做到行驶1000公里,中途也得必须长时间停留下来继续充电,让人心理忍耐不了的就是这个充电时间。人们都了解的事情,一个手机充足电还要1个小时呢,何况那么大的汽车电瓶呢,笨人也能够知道充电时间不会比手机短。况且连续里程达到1000公里的电池电瓶即使开发生产出来,按照现在的市场规律,得多少钱啊,大众能够接受得起那个电瓶价格吗。因此,电瓶使用实行俱乐部模式,配套沿途几十公里设立一个电瓶更换站的续能(电)方式才是电动汽车进入人们购买使用心理的正确路线。 我不是电动汽车专业人员,我在网上粗略地看了看人们对于有关政策与部门现状的描述,给我的印象是,一,国家的政策偏向于充电桩模式,例如,电池充电规定2c,3c充电电流,意味着必须达到快速充电。我认为这个方向是不能够促使电动汽车发展的。二是,工信部没有发挥好中央权威国家计划一盘棋的思想。本位利益高于了社会利益。如,我看到的此网上介绍的国度电力公司实行的做换电模式的电动汽车续电架构,由于生产汽车企业不能够赚到电瓶的现实与后续利润,就不与国度电力合作,而工信部站在汽车企业立场,使国度电力放弃换电模式,而走向充电桩模式。我认为,是方向错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必须走换电模式的架构,充电模式只能够是换电模式的附属。否则,电动汽车难于被人们接受其续航性能与价格据高不下的现状。电瓶与车必须分开。石油与电力部门是换电站,充电站的主要建立部门。工信部制定好电瓶电池充电接口标准与电瓶框外观标准。充电电压应该以220为标准。只有这样,投资建设才能最低廉。如果采取高压充电,汽车与电力投资变得巨大与不安全。大电流快速充电,也会要建设新电力电路,投资巨大,占地增加。电瓶成本也会高高上升。只有换电才能充分利用现有民用电力设施,而且最主要是,换电模式,能够保障电动汽车不必纠结行驶里程。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应该不是新技术。因为我国铁路装卸部门早在70年代初就使用电瓶叉车了。最少已经近50年经验了。他们有大型充电房间,当时是老式的液体硫酸电池组。电瓶叉车起重量一吨。有2个直流电机,一个运行,一个起重。电压可能是48伏(24个电瓶,每个2伏),是前轮驱动,后轮转向。前桥有差速器与半轴。早期是脚踏板动作转换开关(凸轮控制器原理的小机械式大电流触点式开关)切换用铸铁做的电阻片通断而改变电阻进行走行调速,负载最大时,是前面叉子举着一吨重的货物,进行转向与行走,货物能被举高2米。76年实现了可控硅调速。去掉了转换开关与电阻片。只用一个电视机顶盒大小的半导体电路板连接脚踏板,和电瓶与电机线,实现了无极调速(没有冲动与节能)。已经有45年的经验了。老式硫酸电瓶每班工作12小时,搬走货物达到50吨。如果作业量大叉车电力耗尽,就用另外一台叉车方便地吊出电瓶箱,马上吊入另外一个已经充满电的电瓶箱,只用拧3个普通螺丝(正付极和灯光线)。铁路几十年的电瓶叉车制造,使用与维护经验,完全能够为电动汽车的驱动与电瓶充电与维护提供现成的,及时的,免费的研发资料。因此,铁路部门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也是对更快地发展电动汽车,也是捷径。铁路叉车的经验也是极其重要的经验资料,尽快了解与收集,对于降低电动汽车成本是行之有效的路线。另外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已经广泛使用多年,这些生产单位的经验也必须立即借鉴。一个电动汽车卖价10几万,20几万,这么高价格,简直就是个笑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16
在过渡时期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同时开发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重点问题是电池的性能,电池的性能决定了整车的续驶里程,对于天然气汽车得找到廉价的氢气制备的方法以及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3个回答  2014-01-21
这个。。太难了哈!国家都整不明白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