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句读五妙招

如题所述

古文句读五妙招
妙招一:明语法,定句读
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碰到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很难断定,这时若能明辨语法,巧抓主干,则会迎刃而解。因为在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为了体现句子内部的结构,主谓宾三成分之间是要有停顿的。
妙招二:据修辞,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常用对偶、顶真、排比、对称、反复等修辞,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且四六句较多,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妙招三:依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用等内容,一般都有标志性词语,如:曰、云、谓、道、告、对曰、语曰等,这些词语之后,通常要断句,标点符号则使用冒号和引号。
妙招四:抓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虚词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特别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所以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
①句首助词 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我们根据这些句首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则可将这些词前面的文字点断,也可以借助它们理解后面的文意。另常用于句首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一般前后也可以断句。
②句末助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乎、耶、欤、邪”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我们根据这些句末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就能将一篇文言文点断若干处。
③有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因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是要用逗号或分号来断开的。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妙招五:补省略,定句读
文言文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被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我们在翻译时需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而朗读时则需在省略处有所停顿。如:“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此句应该读成“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均省略了“鼓”,这些省略句子成分的地方都要作短暂的停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