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庄子》的“逍遥”思想

如题所述

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一种出世态度,避免社会纷争,从而影响自己的身心,有点类似禅宗的修为,到了境界能够置死若生,达到永恒的快乐,所以庄子是独于天地精神往来。而现今社会我们所说的逍遥是一种入世态度,要进入花花世界,要有一定基础,生活的悠闲,不劳而获才能称逍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1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强调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即“逍遥”。这种境界并不是追求某种外在的成就或者物质财富,而是通过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超越达到一种自由、平静和超越的状态。
在《庄子》中,“逍遥”的境界是通过“无名”、“无功”、“无己”三个方面的修炼来实现的。无名指的是放下个人的名利欲望,不被外界的评价和标签所束缚;无功指的是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被功利所驱使;无己指的是放下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一种与道合一的状态。
通过这种修炼,人们可以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即“逍遥”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一种积极的超越现实,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和体验。
总之,《庄子》的“逍遥”思想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越的精神追求,它强调了放下个人的名利欲望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2个回答  2019-12-11
战国之世,
九家
之说崛起,诸侯互争,外则交相攻伐,内则加强统制,
庄子
生当其时,身心俱受重重之拘束与压迫,故思探求一绝对之自由,超脱一切限制,使其精神获得彻底之解放,故有逍遥思想之产生。
「逍遥」为一迭韵连词。与今日所谓「自由」相当,乃不为物所役,不为事所困之意。林景伊先生说:
「庄子悲天下之沈浊不可处也,故求徜徉自得,高远无所拘束,与天地同运,与造物者游,以极其逍遥之致。夫能极其逍遥之致,而无所拘束者,盖即随心所欲,亦今所谓自由也。」
http://hi.baidu.com/%C1%F5%B3%CB%B0%B2/blog/item/a17d8fccbc2f851100e928fc.html
第3个回答  2020-06-08
道家哲学术语。“逍遥” 亦作“逍摇”,“消摇’。 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境界,既指身体的不受羁绊束缚,又指心灵的自由放逸。哲学上指不因他物的在场或不在场而自为绝对自由的存在。在庄子看来,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应是人之为人的最高目的。人之本性是自然、自在而自由的。但现实的个体往往为物质欲望如美食、功名等所累,为物所役,因而不仅形体不自由,内心更不自由。庄子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修养高尚
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俗世的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则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保全心灵的安宁与淡泊,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自由才是达道之人所应追求的目的。而这一目标的展现就是逍遥游戏于人间之中,无待于外物。所谓逍遥就是彻 底的人生解 脱和解放,不为外物所牵累, 羁绊。里面举了列子乘风 而行的例子,但就庄子看来仍旧是有所依靠的那就是“风”,文章阐发了庄子心中理想的精神解放境界。 齐物 则从宏观的角度说明 所谓高下,长短,甚至生死 无别 既然无别何必去追求所谓的高,大,显荣与富贵 所以不如安贫乐道。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所谓的逍遥,是一种远远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境地,体现了庄子面对不完美世界的一种至臻追求。这种境界的达到,需要极深的功夫,非一般而能为之、一蹴而能成就。
第4个回答  2019-06-15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中的消极、颓废的一面,后来成为一切没落失意的阶级或集团寄托精神世界的武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