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不是对偶句

如题所述

不是对偶句。前后两句均有萧何,所以不构成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例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满招损,谦受益。(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尚书·大禹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不那么严格。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含义是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五字以上成语(或对偶句):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人怕出名,猪怕壮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万水千山,五湖四海 一不做,二不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雷声大,雨点小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打不相识

九牛二虎之力 吃一堑,长一智 万变不离其中

功到自然成 更上一层楼 一举手,一投足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一锹挖不成井,一笔写不成文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柿子拣烂的捏,核桃找硬的敲

好花不浇不盛开,良苗不育不成材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菜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 云彩经不住风吹,露水经不住日晒

快马也要靠鞭催,慢工更需细心磨 稗草长不出稻穗,公鸡下不出鸡蛋

粪堆里长不出灵芝草,狗洞里养不出金钱豹

成语典故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
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韩信首当其冲。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削去了王位的韩信,心想自己为兴建汉室出生入死,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既然你刘邦无情,休怪我韩信无义。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稀相约,陈稀在北方举事,韩信在长安响应。

公元前215年(汉高祖十年),陈稀果然举兵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而且一向过从甚密的萧何会是杀害自己的主谋。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钟室,残忍地杀害了。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后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不过韩信等一类将领,自以为立有战功,应当割地称王,但从人民要求统一的观点看来,不消灭这些割据者,即使希望战祸暂停也是不可能的。萧何协助刘邦臣,削除异己,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为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这是汉高祖刘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萧何辅佐刘邦做出的杰出贡献。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1
不是 前面的成也 是对 败也 但是萧何不能对萧何 对偶句是指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分句中的词或短语全部互相照应 所以两个萧何不算对偶 这句话不是对偶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