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协议的相关事件—人民币升值

如题所述

谈到人民币升值,就认为这是广岛协议的重演,当年阻止了日本的成长,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来阻止中国的成长。中国的成长必将减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亚洲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一个区域,这绝对与美国的利益相背。2013年的中美关系是短期合作,创造了双赢局面,但我们还没有寻求出让对方长期信任的方法。我同两国的领导都打过交道,中国会不停同美国解释,美国不相信中方的解释,中方也会怀疑美国的意图并不是如表述的一样。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2013美国又瞄上了中国,人民币升值,房价飚升,股市疯涨。
现在有日本作为前车之鉴摆在面前,不知道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会使用什么手段抵挡美国发动的经济战。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中国股市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当前,很多人担心我国股市涨得过快,而基本面方面如同当年的日本,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本币升值、消费物价不高、央行实行低利率、股民预期良好,等等;认为有可能导致经济泡沫。如何衡量泡沫度?泡沫与国情、体制与经济增长阶段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不说清楚这些,就不能对一些表面现象轻言泡沫。
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中日两国的不同点,才能真正弄清问题之所在。尽管对中国股市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当时的日本有巨大的实质性区别:
人民币升值与日元被动升值有本质区别。从2005年7月中国实行新的汇率体制以来,近两年的时间,人民币升值不到10%,而日本在“广岛协议”后,两年内升值超过100%。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认为,中国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是合理的,人民币正在成为世界货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把人民币升值幅度控制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中国设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之差,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基本上满足这一预期,中国依然有很大的主动性,这与当时日元的被动升值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股市是补涨,并未失去理性。尽管上证指数已达4000多点,但这并不表明股市过度上涨。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受国有股减持等因素影响,股市却持续低迷,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符。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行,让市场摆脱了束缚,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两税合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股市增加了新的活力。股市大幅上扬也在情理之中。尽管目前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同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有些偏高,但依然相对合理,而且市盈率会随着企业盈利上升而逐步下降。
本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不大。人民币缓慢升值并未对我国出口造成太大影响,我国外汇储备依然较快增长。而“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大幅升值却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日本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的大幅下滑严重动摇了日本经济的根基。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比当时日本完善得多。1989年,日本大藏省采纳“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商业银行将自有资本比例提高到8%。由于此前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很低,执行“巴塞尔协议”后,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得不大规模缩减国内外贷款,这成为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导火索。而中国在汇率体制改革之前早已完成商业银行改造,银行自有资本率充足。同时,银监会的成立使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职能完全分离,金融监管远比当时的日本要完善。
中日两国海内外市场的投融资自由度不同。我国的海外投资才刚刚起步,数量有限,海外人民币数量也有限,和日本当时海外投资数额巨大、拥有大量海外资产是不可比的。同时,外资进入我国市场还不是完全自由化的,我国资本项目至今没有开放,而日本当时已是自由进出的体制。
经济发展的基础有所不同。表面上看,两国都经历了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日本当时经济泡沫破裂是因为该国经济增长走到了尽头,开始下滑,已不能从根本上支撑股市上涨。而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从2001年开始进入黄金增长周期,还有十几年甚至更高的增长空间。
无论是农产品价格,还是工业品、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只要出现大的波动,大家都习惯地认为市场失灵了,大谈价格不合理。但从根本上讲,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尊重市场,认为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我们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一定要走出这些理论怪圈,否则,市场永远是被指责的对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