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诗的鼎盛时期是在唐朝?

如题所述

唐代的时候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统治政策,社会环境较为轻松,文人墨客可以随意书写诗歌文章。唐代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经过隋代统一南北,唐朝继承,这样有了一个连续性,物质的发展势必会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宋代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这样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宋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所以唐宋两代诗歌的发展比较兴盛,可以说是打到了封建文化上的鼎盛时期。唐诗以五言诗、七言诗为主流,酝酿于汉朝至南北朝期间,到唐代也该达到高潮了。唐代科举的进士科考试有作诗的题目,所以文人欲求仕进必学作诗,这使得唐朝诗风大盛。盛极而衰,唐朝将好诗作尽,宋朝人再作五言、七言诗便难得突破,故将精力转向作词,于是宋词与唐诗并称。到明、清时作诗、作词再难突破,加上明、清两朝科举只考八股文,所以诗词的成就自然不如唐宋了,而小说、戏曲则成为文艺发展的新领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0

各种艺术达到巅峰都有一个积累、成熟的过程。唐朝,国力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唐朝皇族本身就融有外族血统,唐人已不是简单的汉人延续或胡族融入,而是汉胡互代的民族共体,所以唐代华夷如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形成了开放、恢弘的文化氛围,给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富饶的土壤。文学的兴衰跟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开明程度有关,唐代皇室似乎是一个有着特殊音乐天分的家族,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唐朝的君主们大多也都是诗文和书法的爱好者,最高统治者对诗赋的热情,刺激了诗歌的创作。唐朝强大的国力,使其成为当时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所以唐人自信、不羁、有气度和有抱负,这一点也显现在唐诗中。由魏晋开始,一改儒术独尊的局面,道、佛各有发展,到了唐代,出了一批像李白那样尚武轻儒,脱离小节,崇尚游侠的诗人。道教的发展,使读书人更喜欢沐浴山林间,由此陶冶了诗人的情趣,丰富了诗歌内容,影响了一代诗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到了唐代得以完善,当时的考试中有诗赋一项,这一点更是把诗词创作推向了一个至高点。

隋唐的时候燕乐兴起,最初先诗后乐,乐是根据诗谱成的。后来逐步演变成先乐后诗,由乐配诗。西域佛教乐舞引入中原后,诗的音乐性显现衰弱,因此就出现了长短句的格律诗体即词。五代时期,词开始兴盛,到了宋代,达到了巅峰。所以说词的产生是社会变迁及音乐发展共同导致的。宋朝的科举大致延用唐朝的制度,加上宋是一个扬文抑武的朝代,有此大环境,文学得以继续光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2个回答  2018-01-20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古代诗歌早就产生,为何单单唐诗独领风骚,唐诗又是怎么来的?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 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 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诗的形式和风格 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 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 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第3个回答  2020-10-02
(2018·黄石)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面对唐朝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诗歌创作的繁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