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犹太人能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5

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之所以能如此,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而富有远见的教育理念。

自古就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犹太人,早就认识到教育直接维系着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公元前十世纪,所罗门王修建耶路撒冷圣殿的同时创办了最早的一座学校。公元一世纪,罗马军团杀进耶路撒冷城,作为犹太人智慧与权威化身的三大拉比(教师)之一的哈南,不顾自己的安危闯过罗马军团防线去与对方的统帅面谈,从而沉着机智地保住了一所小小的学校。在哈南看来,只要学校在,犹太民族就不会灭亡,因为它是民族生存的火种。犹太人认为教师才是民族真正的守护者,而不是手执武器的军队。

基于这样的理念,长期居无定所的犹太人在一地站稳脚跟之后,很快就着手创办学校,1919年,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正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中,希伯莱大学便在隆隆炮火声中奠基兴建。二十世纪30年代,在纳粹德国灭犹的浪潮中,约有3万犹太人逃至上海,生活稍稍安顿后,在著名的犹太财团嘉道理家族的慷慨襄助下,开始有120名犹太人的孩子送进了上海的犹太学堂。后因难民儿童日见增多,上海的犹太社团又办起了“上海犹太青年学校”等多所难童学校。

由于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强国之道、民族之脉,以色列建国后对办教育的热情非常高涨,犹太家庭无论怎样贫穷,让孩子接受教育都是头等大事,以色列教育经费在国民预算中所占比例之高,能与之相比的国家并不多,据统计,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直没有低于8%,其中90年代还达到了10%以上,仅次于国防开支。1995年佩雷斯政府还宣布根据本国实际,把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9%,将节约出来的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和科技工业。海外犹太富商捐资支持以色列发展教育也十分慷慨,以色列大学里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许多设施都是由海外犹太富商捐赠的。特拉维夫大学在1990年至1995年间共筹得资金上亿美元,其中85%来自海外捐赠。以色列建国后,议会最早通过的一个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随后又陆续颁布了《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委员会法》《学校审查法》《特殊教育法》《延长学时及丰富学习内容法》等一系列法律,通过立法手段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色列,教育部长是一个非常光荣体面的职位,可以为犹太民族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以色列第三任总统夏扎尔就曾任过教育部长,第五任总统纳冯卸任后再次担任教育部长,第四位总统卡齐尔卸任后则回到魏慈曼科学院和特拉维夫大学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有的教育部长担任过副总理、外交部长,有的则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

教师在犹太人眼里比国王更伟大,比父亲更重要,因为“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而教师则把他带入来世的生活”。在犹太家庭中,有了议员、部长、将军并不觉得荣耀,要是有了博士、教授那才感到光荣。犹太民族流传着一句格言:为了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了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在他们的家庭里,可以没有高档家具,但不能没有书橱书架,且书橱必须放在床头,决不能放在床尾,否则就被视为对书籍的亵渎。犹太民族从不焚书,即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他们不看,但不许毁坏,故犹太人又有“书香民族”之称。

坚定而富有远见的教育理念造就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如今犹太人已建立起教书(不光是应试)与育人并重的完整教育体系,从儿童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配套成龙。以色列的总人口中有1/3是学生,仅在校大学生人数就占总人口的2%以上,每10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达到了2769人,这一比例仅低于美国和加拿大,比欧洲一些国家都高。1997年时,以色列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约4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0%,其中获理工科学位的占60%左右。另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以色列劳动人口中,还有25%的人口是科技专业人员,名列全球之首。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学院”之称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校学生就有7万多人,每年都有数千名优秀毕业生进入科研队伍,从事高科技研发。高水准的教育使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精英迭现,仅占世界总人口0.3%的犹太人,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到2001年的一百年间,获此殊荣的犹太人或犹太人血统者就有138人,占此间获奖总人数(680人)的20%左右。犹太人获奖者分布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其中经济学、医学两个奖项的获奖者中,犹太学者便占了1/3左右。而如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了近一半。

犹太人十分重视让后代读懂本民族的历史,犹太民族历尽劫难。然而磨难本身也是民族的财富,也炼就了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犹太民族不仅没有丧失民族信心,而且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了民族振兴,必须让后代深刻了解过去,只有如此才能使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更奋发图强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1948年以色列国刚宣告成立时,教育部只有部长和秘书两人,教育部长盖尔提出:“要建立一个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知道三千年前圣殿被罗马人毁掉的悲剧,让他们知道二战中犹太人被屠杀的事实,知道毒气室、骷髅、鲜血和希特勒。”

孩子的童年决定他们的终生,所以犹太人还非常注意对孩子进行律法教育,以色列要求每个儿童包括女孩从小就得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律法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对上帝的敬畏,还包括伦理、民法等内容。有“犹太人的智慧基因库”之称的《塔木德》明确规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要进律法学校学习,目的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法律之子”或“模范子民”,由于从小就强化遵纪守法的意识,因此犹太人深知守信是最有远见的“理性算计”,非常重视立约守约,并将此高度神圣化。尽管他们是一个“爱钱的民族”,却恪守“君子爱财,取得有道”的准则,在经济活动中强调道德和善行,坚持遵守契约,诚实为人。谈判过程中可以千方百计地讨价还价,而一旦契约签下就一定要履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和风险都由自己承担,违约者一定要追究责任,毫不客气地要求他们赔偿。犹太商人因此获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犹太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更重视智力开发,不是叫孩子读死书、死读书,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独立思考,善于触类旁通,增强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既接受大人的教诲,又可以跟大人交谈讨论以至争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故又有“三个犹太人四种意见”之说。在独立思考、锐意创新上,犹太人认为“与其超过别人,不如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一时懈怠或暂时成功而失去不断进取的动力。超越自己更加不易,道理很简单,学习和事业的最大敌人就是骄傲自大,能超越自我就能更好地超越他人,《塔木德》中如是说:“能超越他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人;能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人。”

成功的教育带来了民族复兴,当今的以色列,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国土面积仅排在144位,人口总数仅排在第100位,以色列狭小的国土有2/3是沙漠。然而在一个世纪之后,在这块别人认为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土地上,以色列却创造出了令人叹服的奇迹,沼泽地改造成平整的良田和果园,裸露的山岗变得郁郁葱葱,荒凉的沙漠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绿洲,成了“流着奶和蜜的沃土”。1950年至1990年,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翻了30多倍,1996年人均国民产值超过西班牙、葡萄牙,与英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法国、瑞典等国也没有太大差距。1997年,以色列已拥有3000多家高科技公司,有“世界硅谷”的美称,高科技在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达30%左右,其能源替代技术、太阳能和核能技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以色列的电子工业发展也很迅速,伽马影像诊断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还有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等等。以色列的军事工业也十分发达,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能自行研制先进喷气战斗机、精确制导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教育已成为犹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使这个人口少、资源奇缺的国家能在屡遭劫难后再次崛起,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