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有哪些历史大事

如题所述

战争爆发 1883年10月,法国政府任命孤拔为远征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在越南北圻的法国陆、海军。12月初,北圻法国侵略军完成了进攻清军的准备,战争一触即发。

在越南北圻的清军,分为东、西两条战线。东线主帅为新任广西巡抚许延旭,驻谅山,所属50余营,两万余人,分驻北宁、太原、高平、谅山等地。左路统领提督黄桂兰,率部13营,防守北宁;右路统领道员赵沃,率部12营,先驻太原,后移防北宁。西线主帅为云贵总督岑毓英,战争开始后率20营出关入越,进驻馆司。新任云南巡抚唐炯奉命出关统领入越滇军,迟迟不进,驻守边境上的新安所。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和吏部主事唐景崧,率黑旗军12营、桂军两营、滇军3营,守山西。清军在数量上占优势,在地势上也处于有利地位。但多数士兵系临时招募,缺乏训练,部队员额不一;武器装备落后于法军,火炮数量少,新式的后膛装线膛开花炮更少;步兵仅部分使用较先进的步枪,且子弹缺乏;部分官兵士气不高,粮饷供应不足,部队纪律甚差,战斗力不强。其中唯刘永福善于用兵,唐景崧尽职尽心,他们率领的军队,将士用命,兵勇效力,屡创法军,士气高涨,是抗法战争中的一支生力军。

山西,位于河内以西近百里,城垣紧靠红江南岸,分内外两城,内城砖石所垒,外城堆土而筑,城围约20里,距河岸约5里。该城系滇军之前哨,北宁之犄角,红江中上游之战略要地,控清军东西线之主要通道。

法军为占领北圻,把第一个攻击目标选在山西。当时,山西由刘永福、唐景崧率黑旗军等部5000余人扼守,黄佐炎率越军2000余人配合作战。12月11日,法国侵略军头目孤拔率兵6000人,分水、陆两路,从河内出发,进攻山西。水路有舰艇12艘,民船40余艘,载陆军3200余人,溯江西上,陆路有陆军2600余人,沿红江南岸,直扑山西。14日约9时,法军在城东北登岸,用舰炮摧毁了清军沿岸炮台,登陆步兵迅速展开,向黑旗军阵地接近。黑旗军依托河堤阵地,奋起还击,使法军遭受严重损失。下午,刘永福调来东门的黑旗军主力,迂回到法军的左侧,插入法军舰队与步兵之间,使其两面受击,孤拔见势危急,令法军转入防御,集中所有炮兵,向迂回的黑旗军轰击,黑旗军伤亡较大,被迫撤退。下午4时,法军向坚守河堤的黑旗军发起攻击。黑旗军顽强扼守,以排枪射向敌人,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里,毙、伤法军200余人。15日深夜1时,唐景崧组织桂军和滇军实施反击,企图夺回城北河堤阵地,激战4小时,三进三退,未获成功,便将城北守军撤至外城,依托土围,分段坚守。16日午后,法军向城西运动,从城北、城西同时攻城,企图夺取城西滇军的据点。刘永福判明情况,率黑旗军主力增援西门。16日拂晓,法军多次攻击北门和西门均未得逞,北门守军伤亡较大,弹药告竭。法军进攻西门的炮火最猛,西门墙崩楼毁,滇军无坚守之阵地,形势危急。刘永福、唐景崧率部竭力坚守至夜,退出山西,转至兴化。17日,法军攻占山西城,大规模屠杀居民,惨不忍睹。山西首战失利,使清军失去了威胁河内的前哨阵地,丢掉了控制红江的的战略要点,北宁陷于孤立,滇、桂两军联系中断,为东、西两线清军协同作战增加了困难。

法军攻占山西,由于伤亡较大,兵力不足,不敢轻率进攻北宁。1884年2月,法军1个步兵旅、两个炮兵队和1个工兵队到达越南,使法国总兵力增加到1.7万余人,陆军少将米乐接替孤拔为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孤拔返回海军舰队。米乐的总司令部驻河内,加紧了进攻北宁的准备。

北宁是清军在北圻据守的战略要地。南可拒河内,北可屏蔽谅山,西接山西,东近海阳,为北圻之枢纽,系中、法两军必争之地。山西失陷后,北宁清军受到来自海阳、河内、山西三个方向法军的严重威胁,清廷十分惊恐,急令前敌主帅、广西巡抚徐延旭添募营勇,增补军械粮饷,出关督率防军严密扼守,以固边疆门户;令两广总督张树声选得力将领,统带劲旅,驰赴镇南关(令友谊关),以实后路,命云贵总督岑毓英,迅速率兵出关,拒守兴化、宣光、临洮。左宗棠令前福建布政使王行榜招募定边军8营,出关入越。清军力图固守北宁,阻止法军继续向滇、桂边界发展,并相机收复山西和河内。

北宁守军由左路统领广西提督黄桂兰、右路统领广西道员赵沃共同指挥。经过1年多的准备,工事不断加强,兵力逐步增加,到战役开始前,总兵力已达58营,2.4万余人。总指挥部设在北宁城中。1884年3月7日,法军对北宁发起了进攻。8日上午9时许,法军攻占扶郎,清军外围防线被突破,北宁侧后受到严重威胁。12日,法军水陆并进,兵分3路向北宁进攻,清军不支,弃城而逃,退守太原、谅江一带,当日晚法军进入北宁城。13日继续追击清军,连夺太原、谅江、郎甲等地。北宁战役历时5天,清军伤亡1000余人。

北宁战役是中法战争初期阶段的主力决战,清军的失败,使法军实现了控制红江三角洲的战略目标。消息传到国内,朝野大哗,清廷为之震怒。慈禧太后改组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撤换了军机大臣,委任礼亲王世铎和醇亲王奕环管理军机处,庆郡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重新任命了西南前线的重要官员。令湖南巡抚潘鼎新为广西巡抚,统领桂军;前福建布政使王德榜署理广西提督(未授任);起用原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速赴关外统军作战。

法军在山西、北宁之战后,1884年4月6日,法军舰长、海军中校福录诺在香港交给前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德国人)一封信,要他转交李鸿章,其主要内容是:1、要求中国同法国订立条约,规定法国与中国西南各省的通商章程和税关规则;2、中国应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3、中国应立即将驻法公使曾纪泽调离巴黎;4、法国准备向中国索偿军费,且谋占地为抵押,如中国及早与法商议,法国尚可对此相让。清朝廷本无抗法之坚定决心,北圻战场的失败,更加动摇了抗法保边的信心,遂在4月30日的谕旨中说:“出师护越,越不知感,法又为难,兵连祸结,亦非万全之策。”于是,任命力主妥协的李凤苞代替曾纪泽为驻法公使,令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福录诺在天津谈判,5月11日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南界毗连北圻,法国约明无论遇何机会或有他入侵犯情事,均应保全助护。2、中国南界既经法国予以实在凭据,不虞有侵占滋扰之事,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法越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均置不理。3、法国既感中国和商之决,并敬李大臣力顾大局之诚,情愿不向中国索偿赔费,中国亦宜许以毗连越南北圻之边界所有法、越与内地货物听凭运销,并约明日后遣其使臣议定详细商约税则务须格外和衷,其于法国商务极为有益。4、法国约明,与越南议改条约之内,决不插入伤碍中国威望体面字样,并将以前与越南所立各条约关涉东京者尽行销废。5、此约既经彼此签押,两国即派全权大臣,限3月后,悉照以上所定各节,会议详细条款。

《中法简明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法战争第一阶段的结束,宣告了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清政府的这种忍辱求和的软弱态度,助长了法国侵略者的气陷,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参见《国防历史》(中),王中兴、刘立勤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4
1883年
大事记
7月——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国。
8月27日——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造成约36000人死亡。
11月——孙中山与陆皓东一同加入基督教。
出生
5月4日——汪精卫,中国政治家
5月18日——格罗佩斯,德国建筑师,及设计学校先趋包浩斯的创办者(1969年逝世)
8月8日——土肥原贤二,日本陆军军人(1948年逝世)
逝世
2月13日——理查德·瓦格纳,德国音乐家。乐剧的创始人。(生于1813年)
3月14日——卡尔·马克思,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于1818年)
4月30日——爱德华·马内,法国写实派和印象派主要画家。(生于1832年)
9月3日(公历,合儒略历8月22日)——屠格涅夫,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逝世于法国(生于1818年)
第2个回答  2007-11-14
1883
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占领河内,南定,越南国王请刘永福所部黑旗军助越抗法.四月,两军在河内城西的纸桥激战,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司令李维业中校
清德宗光绪十年
1883年3月14日——卡尔·马克思逝世,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于1818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1-19
1883年8月,印度发生的罕见海啸。巨浪高达130英尺(合40米)。
第4个回答  2007-11-14
鸦片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