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会对社会造成那些问题

如题所述

发展不平衡,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和不和谐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同而已。目前我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空间上看,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201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最高,前三位上海80344.86元,北京76544.11元,天津71723.07元;后三位云南15628.01元,甘肃14403.71元,贵州11749.28元,均为西部省份。最发达的上海人均GDP是最贫困的贵州的近7倍,这个差距在2004年的时候高达13倍,虽然近几年差距有所缩小,但是总体上差距还是很大。此外,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也很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高达90%以上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二)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
  不仅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状况,社会发展水平也是如此。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社会发展总指数低于全国水平的16个省区都属于中西部地区,而居前10名的都位于东部地区。在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另外,我国70%以上的优质卫生资源都集中在城市,而广大中西部农村只拥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农村平均1600人拥有1张乡卫生院的床位,1200人拥有1名卫生技术人员;在2500个乡镇卫生院中,救护车、B超机、X光机、检查床等基本医疗设备,每个乡镇卫生院平均不足1台(件)。另外,农村医生的文化和专业水平也很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农村医疗队伍中,本科生仅占1%左右,专科生仅占10%~20%,其余为中专以下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比如,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
  再比如,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第2个回答  2021-03-19
第一、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 第二、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 第三、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 第四、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第一、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第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2 / 2 第三、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第四、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第3个回答  2021-03-19
“不平衡”讲的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问题,主要指比例关系不合理、包容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够,而制约生产率的全面提升。他认为,“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4%(2016年),为主要经济体最高,超过美国的7.3%、英国的7.2%。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脱实向虚”现象比较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提升。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人均GDP最高的前5个省份与最低的后5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之比,以及地区间加权变异系数看,我国区域间差距自2006年以后逐步缩小,但近两三年出现再度扩大的势头。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1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仍很明显。

四是收入分配不平衡。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还在0.46以上,仍处在较高水平。如果考虑到财产存量的差距,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择校难、上学贵、养老难、养老贵等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六是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与生态环境总体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挑战十分严峻,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四分之一。

李伟指出,“不充分”说的是总量和水平问题,主要指发展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距离。他认为,“不充分”具体也有六个方面表现:

一是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准入还存在不必要不公平限制,行政性垄断、所有制歧视时有发生,一些“僵尸企业”退出困难,地方保护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效率发挥不充分。资本投资效率逐年降低,当前每新增1元GDP需要增加6.9元投资,投资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大大低于我国10年前的水平(2008年-2017年增量资本产出效率平均为5.7;1998年-2007年则为4.0)。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仅为美国的43%左右。

三是潜力释放不充分。我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4%,欧盟国家的25%,世界平均水平的80%,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4个回答  2021-03-19
第一、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 第二、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 第三、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 第四、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第一、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第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2 / 2 第三、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第四、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