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什么价值

请大家告诉我

书法的价值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是世界艺术市场的奇花异草。从格式区分,书法也似国画,有卷、轴、册、页等,但当今市场上出现最多的书法作品是楹联。

楹联出现于宋代,它的盛行却在明万历以后。楹联也称“对联”、“楹贴”,两幅上下对称,常见字数有五、七、八言,讲求平仄、对仗,内容包含诗句,也可以是格言。像扇子一样,楹联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尤其是乾隆以降,书家的润例多取自对联,大有无书非联之势。

市场上出现最多的是清中叶以后的作品。何绍基(1799-1873年),出生于湖南书香门第,父亲和二兄弟皆善书。他先出入于篆隶古体和北碑,后学行、楷,受“争座位”和“集王圣教序”影响较深,保持着颜真卿的雄健和王羲之的优雅之间的张力,晚年书法多显战笔。2003年12月18日的朵云轩上,何绍基的“隶书临汉碑残本”3.3万元和“隶书”四件屏轴5.5万元。

篆书大师杨沂孙(1812-1881年),受邓石如影响,融会三代、秦汉的篆书传统(钟鼎文、石鼓文等),在清末名重一时,吴大澄、吴昌硕均对他的成就有所领悟。1993年、1994年两届朵云轩拍卖各推出一件杨沂孙的作品,拍得5.72万港币和3.2万元。2003年11月26日的北京华辰上,“篆书七言对联”1.98万元。墨迹如书学专家傅申所说的那样: “向着笔画的终端自然地形成枯笔,笔画的开端较粗,逐渐变细成为稍纯的尖尾。”

翁同酥(1830-1904年),咸丰朝状元,光绪帝老师。他早年学欧阳询、褚遂良,后沉醉于颜真卿。其早年书法疏朗宽阔,后期笔法颤动。1993年首届朵云轩行书对联 “醉里雄辞惊电扫,起来信手揽书看”,4.62万港币。2003年10月24日,他的一副行书八言联5.28万元(上海崇源)。

康有为(1858-1927年)、梁启超(1873-1929年),众所皆知的维新变法领导者。康有为提倡北碑并身体力行,与鼓吹政治一般不惜余力。传闻一位学康书绝似的年轻弟子,与藏有康有为印章的遗孀合作,曾在杭州伪造了康有为大量书迹。1994年春季嘉德上梁启超书法有三幅,楷书对联“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端秀抒情,与其师不同,5.5万元。2004年1月,康有为的“行书”横幅7.48万元(北京翰海)和“草书四言”1.65万元(上海崇源)。在2003年10月27日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梁启超的“楷书十五言联”价值7.8万港币,2004年12月22日,康有为“草书四诗屏”在上海崇源售20.9万元。

罗振玉(1866-1940年),1994年朵云轩上一幅立轴9千元。甲骨文的书写形式对这位精于此道的专家,乃本色当行。同次拍卖还推出郑孝胥(1860-1938年)的楷书对联,2.2万元; 此公政治上麻烦颇多,影响了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其实,他至少是位近代史上少有的对楷书有创造力的书家。2004年1月9日蓝天国拍上,罗振玉的“篆书”四屏3.19万元; 而郑孝胥的“行书”立轴在2004年1月9日的中国嘉德上售价3.21万元。

书法要比国画更难推陈出新,于右任(1879-1964年)能推出易识又不落入野狐禅的“于体草书”,当然地位颇高。1994年朵云轩上,其行书对联 “湖光远带柳溪水,春色好在桃源家”,1.1万元。另一位草书家沈曾植(1850-1922年),书风奇奇诡诡,风格浓烈,1994年朵云轩的章草对联,从0.8万元拍至3.5万元。2003年11月26日的北京华辰上,于右任的“行书五言对联”7.7万元,其“草书”立轴在中国嘉德上以7.15万元成交。2002年6月22日的上海敬华上,沈曾植的“四体书法”四屏2.64万元。

张大千的两位老师,是当时号称“北李南曾”的书家李瑞清(1867-1920年)和曾熙(1861-1930年)。李瑞清工魏书,用笔颤掣到夸张的地步,1994年朵云轩上,其魏书立轴(1.1万元)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曾熙亦以魏书著名于世,但书风不似李氏那么强烈。1994年春季嘉德上有一幅古画“仿石溪笔法秋林古刹”(4.4万元),和他的弟子张大千比较一番,还是蛮值得的。十年过后,曾熙的书画价没什么变化。2004年1月11日北京翰海上,其“行书六言联”1.32万元,而两天前的中国嘉德上的“校碑品茶园”3.3万元。

现代书法

章太炎(1863-1936年),朴学大师,其著作古奥。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篆书七言对联“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成交价为1.98万元。章太炎在拍卖行最高价的作品还是在十多年前创造的,1993年朵云轩上的“篆书”轴,9.9万港币。其师俞樾(1821-1906年),工隶书,他的居所曲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学问气的。1993年朵云轩上的俞樾隶书四条屏,有篆书意味,谨严认真,3.08万港币。在同一个拍卖会上还有一幅叶恭绰(1881-1965年)的行书四条屏,1.32万港币。叶恭绰年轻时作了一篇“铁路赋”,铁路入赋,新鲜。更新鲜的是,他以后果然当了铁道部长。另一幅国学大师马一浮(1883-1967年)的行书,在书家字与文人字之间,写得很放松,估价6千到8千港币。在2003年上海敬华的两次拍卖会上,推出了马一浮的“行书七言联”与“篆书八言联”,售价1.87万元和1.045万元。

马一浮的朋友李叔同(1880-1942年),又名弘一法师,他的前半生入世,男扮女装演茶花女,会乐会画会词会诗也会玩,后半生却来个突变,出家当和尚,选择修道最艰难的律宗且振兴之,激烈与平和都极端地表现在他的身上。弘一法师早期写魏碑,神气十足; 晚年以文字宣扬佛教,气韵不温不火,亦大众亦雅人,人见人喜。1994年朵云轩上两幅对子,隶书对从0.9万元拍到2万元,楷书对拍得6.4万元。弘一法师类似的作品数量极多,每天可写四十件,还能拍得好价,可观。他的字假冒的极多,高手所为,单凭无迹可寻的笔墨难断真伪。按佛门道理来说,也是借更多的方便弘扬护生吧。弘一法师在21世纪初的艺术市场上仍是热门人物。在朵云轩的拍卖会上,弘一的许多作品拍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如“楷书普贤行愿品赞”(51开)售价143万元(2002年6月25日),“楷书摹龙门四品”四幅50万元(2003年8月18日),“行书十六言”对联41万元(2003年8月18日); 2003年12月14日,他的“出世入世箴言手卷”在北京荣宝上拍得121万元; 2004年12月30日,弘一法师的《四分注戒本随讲别录》(49开),在朵云轩上拍得187万元,这不单是书法,还是文化与宗教的价值了。

21世纪初,当代的一些书法家进行了一次投票,评选出了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和李叔同为“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

林散之(1898-1989年)书价不低,他工草书,学二王、怀素,飞动跳荡,“草书毛主席诗词”15.4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和“草书”12.1万元(北京荣宝,2003年8月31日)。比较而言,沈尹默(1883-1971年)的书法价格要低些,较贵的也只是“行草毛泽东诗并序”8.2万元(朵云轩,2002年12月9日)。沙孟海(1990-1992年)也是现代书法大家,他在2002年6月25日朵云轩上的“行书五言联”卖到4.07万元,亦是高价了。谢无量(1883-1964年)在拍卖行里并不走俏,2002年4月22日的中国嘉德上有一幅“行书七言联”,成交价1.76万元。

书法与国画价格落差较大。谭延闿(1876-1936年),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学颜书,善写牌匾,2003年12月17日的朵云轩上的“行书七联”只有8,250元,而其弟谭泽闿(1889-1969年)在2004年3月12日的朵云轩上的书法对联售价1.87万元。白蕉(1907-1987年)书风和沈尹默相近,清秀婉约,他在1995年9月24日朵云轩上的作品“行书轴”24万元,算是极高价了。王福厂(1879-1960年)是西泠印社的创立者之一,书风雅逸,在1995年的朵云轩拍卖会上“篆书”七言联售价3.2万元,十年过后,恐怕也只是这个价格。邓散木(1898-1963年)倒是拍卖会的常客,“临石鼓文”(27开)6.6万元(北京翰海,1996年6月28日)。

画家之字

中国艺术传统向来提倡“书画同源”,元代又强调“以书入画”,所以画家往往是书家,书家不少也是画家。相对来说,画家之字受“法度”约束较少,较随意放松。

近代“海上画派”的赵之谦、蒲华、吴昌硕都是书法家兼画家。赵之谦初学唐楷,后专注北碑,兼杂宋人意味。蒲华的书法如其画,挥洒不羁。赵之谦的“魏碑七言联”4.62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吴昌硕的石鼓文鼎鼎大名,行书一气呵成。1993年首届朵云轩上,吴昌硕的“石鼓文”,3.3万港币; 1994年朵云轩上,“行书”立轴,2.8万元; “石鼓文”四屏,13万元。

陈师曾是个全面型的文人,书艺亦杰出。吴昌硕曾评论他: “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1994年首届中国嘉德上,“行草潞河秋泛”手卷,估价3.8万-4万元。1994年朵云轩的隶书对联,估价2万-2.4万元,可惜均流标。

吴湖帆其书早年学董(其昌)赵(孟睿窒惭『祝熳魇萁鹛澹笥秩》啄瞎砟晔榉缈穹拧?1994年朵云轩上,行书对联,1.8万元; 行书四屏,从1.4万元拍至4.6万元。2003年11月1日的中贸圣佳上,“行书十二言联”7.92万元。

齐白石,书学何子贞、金农、李北海、“天发神谶”和“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他的篆书最珍贵,有大刀阔斧的金石意味,1994年朵云轩上的大幅篆书立轴,29万,当时书法有这样的价格是不多见的。2001年12月14日上海敬华上齐白石的篆书四言联拍得66万元,另一幅行书立轴在2004年11月16日的天津文物拍卖上也以同样价格售出。

张大千的书法如其人,潇潇洒洒,风姿绰约,后期书风受黄山谷影响,体态变形拉长,以斜取势。首届朵云轩的早期行书立轴,2.2万港币; 首届嘉德上的行书立轴,3.85万元。10年过后,张大千的字迹卖得也不错,2004年1月11日的北京翰海上的“行书七言联” 13.75万元,而只写了“画廊”二字的书法镜心要卖9.6万港币(苏富比,2003年10月27日)。

黄宾虹,书读得多,金石、考据等学问精深,以三代金文为人称道。1994年朵云轩上的篆书对联,从0.7万元拍至3.8万元,超出估价三倍多。他的行书也好,笔无定迹,信手书来,崇尚内美,不以势压人,实属弘一、马一浮书法一路。2003年11月25日的中国嘉德上,“篆书”七言联拍得8.25万元。而“行书诗句”手卷7.92万元(中国嘉德,2000年5月7日)。

潘天寿,书法成就也高,似其画风,雄强奇险,力能扛鼎。因此书价很高,一幅草书曾在1990年售出14.3万港币,但以后的拍卖会上极少出现他的作品。

现当代画家能书者不胜枚举,如徐悲鸿、高剑父、来楚生,等等。在北京翰海上,徐悲鸿的“行书七言联”11万元(2003年8月30日)和“行书五言联”10.45万元(1995年10月6日)。又如钱瘦铁的“草书”四屏2.42万元(上海工美,2003年7月16日)、高剑父的“草书”对联3.29万港币(佳士得,2000年10月30日)。来楚生的“隶书毛主席诗词”(21开)12.65万元(朵云轩,2003年12月17日)。

名人之字

谁都知道,艺术市场没名头的东西卖不出去,而有名即非书画家,也能标价。人难免势利,去博物馆,见一幅佚名的古旧山水,若标上王蒙或倪云林的名字,观者也会多看几眼。

清末以前的大官一般都会书法,有些还为功名所掩,旧时代的大官要经过层层科举,若字不好,很吃亏。清末学者、书家俞起先就因字迹影响了功名。书法基本功有了,官僚在纷纷扰扰的政治舞台上颠来颠去,气也养得很好。市场上数量特多的19世纪中叶左右的文官武将书迹,最能看出政治与艺术结合的“庙堂之气”。其中曾国藩名气最大,当个书法家确实也绰绰有余。他是个全面性的人物,依赖武功使清王朝多苟活了半个世纪。文治也在行,文章虽属桐城派,却超过了方苞,儒家气息浓厚,视界开阔,其后的蒋介石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都极佩服他。1994年朵云轩拍卖的行书水墨纸本手卷,338cm长,一丝不苟,见其文如见其人,4.8万元,不算贵。

黄宾虹曾将林则徐列入咸丰年间“画学中兴”的人物,其书法也颇为可观,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的林则徐“七言行书”对联,3.3万元。清末年间对联很盛行,与太平天国作战过的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的对子都进入了国内艺术拍卖市场。左宗棠最多,“七言楷书”对联,3.08万元; “七言行书”对联,3.52万元; 均在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上成交。1994年朵云轩拍卖,“行书”对联,1.8万元。李鸿章的“八言行书”和胡林翼的“八言行书”在1994年春季嘉德拍卖中,分别以2.75万元和1.76万元成交。后者的估价仅7千-8千元,名人确实有号召力。

民国总统的字画也值钱。1994年朵云轩上的袁世凯行书对联,拍得2.4万元,袁大总统的书法在当时小有名气,评他书法“古劲有姿媚,笔多反而白止”,甚至预言他会称帝,因为“其笔皆反也”。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其实倒是近代有名的书家。袁克文的“篆书”6,600元(北京翰海,1996年6月28日)。1994年嘉德的黎元洪楷书对联估价5千-6千元,徐世昌的对联则估价1万-1.5万元,徐世昌的另一幅“秋树闲亭”画作,2.31万元。1994年朵云轩拍卖,有趣的是一件军阀兼清末举人吴佩孚的“虬龙破雪”,一枝墨梅还算工整,估价6千-8千元,拍出2万元,可能是代笔,也可能是本人手迹,可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并不重要。冯玉祥将军的楷书对联也是2万元。

在拍卖会上,孙中山的字迹也不少,一幅“博爱”两字书法在2000年10月30日的佳士得上卖了16.45万元。蒋介石的“八言楷书笺本字对”在1995年北京翰海上以10.45万元成交,他的“致王宠画信扎一通”在2003年11月25日的中国嘉德上以5.72万元拍出。而在2004年1月11日的北京翰海上,宋美龄的一幅“山水”价值1.98万元。另外,早在1993年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汪精卫的一幅“行书”也炒至24万港币。

京剧名角儿梅兰芳“梅花扇面”和荀慧生“山水”,也是收藏家的“杂项”。在1994年朵云轩拍卖会上,分别拍得1.1万元和0.88万元。此外,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上另两件东西也属名人所作,而且是大名人,清嘉庆皇帝楷书扇面,5.11万元; 另一位是写作与《聊斋志异》齐名的《阅微草堂笔记》的弄臣纪晓岚,其“行书七言”2.42万元,传说纪晓岚的字曾受时人讥评,看来还是有名则灵。

历代皇帝的书迹在拍卖会上也时有出现。远的可推宋高宗“真草二体嵇康养生论”(999万元,中国嘉德,2000年),宋高宗即与岳飞过不去的赵构确实是个大书家,其后的皇帝大多就比较业余了。贯穿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都有拍品面世。康熙的“朱子五言诗”660万元(中贸圣佳,2004年6月6日),有些贵了。雍正的“行书三月三日得雨”28.6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平常些。乾隆帝到处题词,可惜总让人觉得不着边际。“行书五言诗”46.2万元(中国嘉德,2003年11月26日),乾隆也有画拍卖,“金莲花”165万元(中国嘉德,2004年5月16日),实在不怎么样。慈禧太后的画作更多,如在2004年6月26日北京翰海上的“花卉”四屏45.1万元,但基本上是由宫中女画家代笔。乾隆帝的11子永瑆倒是个书家,其“行书”手卷在2001年5月20日的中贸圣佳以28.6万元成交。而道光帝的行书“司射”手卷售价62.7万元(中国嘉德,2003年11月26日)。乾隆的宠臣和珅的字是高价,他的“楷书咏物诗”60.5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1日)。

现代文人之字也很有价值。尽管人们对郭沫若的行事为人褒贬不一,但他的书法还是不错的,“行书毛主席诗词”(中国嘉德,2001年4月24日)15.4万元,“行书八言联”18.15万元(北京华辰,2002年11月4日),都是不错的价格。到了2004年12月18日,他的一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行书售319万,就有点儿让人摸不找头脑了。郭沫若的朋友郁达夫也有几幅拍品,如“行书七言联”4.84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行书”对联3.54万港元(苏富比,2002年10月28日)。鲁迅的书法对联“难得甘苦两心知,实是濡沫十年人”,售价4.4万元(中鸿信,2004年1月8日)。他弟弟周作人的“楷书”1.54万元(北京翰海,1997年12月18日)。胡适的字迹比鲁迅还贵,如“楷书朱晦翁语”10.2万港币(苏富比,2003年10月27日),而“行书”立轴售价8.8万元(上海工美,2003年12月22日),内容很有意思: “刚忘了昨儿的梦,又分明看见梦中的一笑”。

陈独秀的字也很好,他的“行书四条陶渊明诗”6.49万元(北京华辰,2003年11月26日),而“五四运动”的好友刘半农的“楷书”八言联虽然只有7,700元(中国嘉德,2001年4月24日),毕竟浑厚古雅。还有文人革命家瞿秋白的“行书”四屏1.65万元(北京翰海,2001年12月8日),也让人感慨。

UID146 帖子2899 精华2 积分3439 注册2006-1-12 阅读权限150 来自河北辛集 威望306 网币3639 元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9
  书法的价值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是世界艺术市场的奇花异草。从格式区分,书法也似国画,有卷、轴、册、页等,但当今市场上出现最多的书法作品是楹联。

  楹联出现于宋代,它的盛行却在明万历以后。楹联也称“对联”、“楹贴”,两幅上下对称,常见字数有五、七、八言,讲求平仄、对仗,内容包含诗句,也可以是格言。像扇子一样,楹联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尤其是乾隆以降,书家的润例多取自对联,大有无书非联之势。

  市场上出现最多的是清中叶以后的作品。何绍基(1799-1873年),出生于湖南书香门第,父亲和二兄弟皆善书。他先出入于篆隶古体和北碑,后学行、楷,受“争座位”和“集王圣教序”影响较深,保持着颜真卿的雄健和王羲之的优雅之间的张力,晚年书法多显战笔。2003年12月18日的朵云轩上,何绍基的“隶书临汉碑残本”3.3万元和“隶书”四件屏轴5.5万元。

  篆书大师杨沂孙(1812-1881年),受邓石如影响,融会三代、秦汉的篆书传统(钟鼎文、石鼓文等),在清末名重一时,吴大澄、吴昌硕均对他的成就有所领悟。1993年、1994年两届朵云轩拍卖各推出一件杨沂孙的作品,拍得5.72万港币和3.2万元。2003年11月26日的北京华辰上,“篆书七言对联”1.98万元。墨迹如书学专家傅申所说的那样: “向着笔画的终端自然地形成枯笔,笔画的开端较粗,逐渐变细成为稍纯的尖尾。”

  翁同酥(1830-1904年),咸丰朝状元,光绪帝老师。他早年学欧阳询、褚遂良,后沉醉于颜真卿。其早年书法疏朗宽阔,后期笔法颤动。1993年首届朵云轩行书对联 “醉里雄辞惊电扫,起来信手揽书看”,4.62万港币。2003年10月24日,他的一副行书八言联5.28万元(上海崇源)。

  康有为(1858-1927年)、梁启超(1873-1929年),众所皆知的维新变法领导者。康有为提倡北碑并身体力行,与鼓吹政治一般不惜余力。传闻一位学康书绝似的年轻弟子,与藏有康有为印章的遗孀合作,曾在杭州伪造了康有为大量书迹。1994年春季嘉德上梁启超书法有三幅,楷书对联“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端秀抒情,与其师不同,5.5万元。2004年1月,康有为的“行书”横幅7.48万元(北京翰海)和“草书四言”1.65万元(上海崇源)。在2003年10月27日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梁启超的“楷书十五言联”价值7.8万港币,2004年12月22日,康有为“草书四诗屏”在上海崇源售20.9万元。

  罗振玉(1866-1940年),1994年朵云轩上一幅立轴9千元。甲骨文的书写形式对这位精于此道的专家,乃本色当行。同次拍卖还推出郑孝胥(1860-1938年)的楷书对联,2.2万元; 此公政治上麻烦颇多,影响了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其实,他至少是位近代史上少有的对楷书有创造力的书家。2004年1月9日蓝天国拍上,罗振玉的“篆书”四屏3.19万元; 而郑孝胥的“行书”立轴在2004年1月9日的中国嘉德上售价3.21万元。

  书法要比国画更难推陈出新,于右任(1879-1964年)能推出易识又不落入野狐禅的“于体草书”,当然地位颇高。1994年朵云轩上,其行书对联 “湖光远带柳溪水,春色好在桃源家”,1.1万元。另一位草书家沈曾植(1850-1922年),书风奇奇诡诡,风格浓烈,1994年朵云轩的章草对联,从0.8万元拍至3.5万元。2003年11月26日的北京华辰上,于右任的“行书五言对联”7.7万元,其“草书”立轴在中国嘉德上以7.15万元成交。2002年6月22日的上海敬华上,沈曾植的“四体书法”四屏2.64万元。

  张大千的两位老师,是当时号称“北李南曾”的书家李瑞清(1867-1920年)和曾熙(1861-1930年)。李瑞清工魏书,用笔颤掣到夸张的地步,1994年朵云轩上,其魏书立轴(1.1万元)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曾熙亦以魏书著名于世,但书风不似李氏那么强烈。1994年春季嘉德上有一幅古画“仿石溪笔法秋林古刹”(4.4万元),和他的弟子张大千比较一番,还是蛮值得的。十年过后,曾熙的书画价没什么变化。2004年1月11日北京翰海上,其“行书六言联”1.32万元,而两天前的中国嘉德上的“校碑品茶园”3.3万元。

  现代书法

  章太炎(1863-1936年),朴学大师,其著作古奥。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篆书七言对联“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成交价为1.98万元。章太炎在拍卖行最高价的作品还是在十多年前创造的,1993年朵云轩上的“篆书”轴,9.9万港币。其师俞樾(1821-1906年),工隶书,他的居所曲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学问气的。1993年朵云轩上的俞樾隶书四条屏,有篆书意味,谨严认真,3.08万港币。在同一个拍卖会上还有一幅叶恭绰(1881-1965年)的行书四条屏,1.32万港币。叶恭绰年轻时作了一篇“铁路赋”,铁路入赋,新鲜。更新鲜的是,他以后果然当了铁道部长。另一幅国学大师马一浮(1883-1967年)的行书,在书家字与文人字之间,写得很放松,估价6千到8千港币。在2003年上海敬华的两次拍卖会上,推出了马一浮的“行书七言联”与“篆书八言联”,售价1.87万元和1.045万元。

  马一浮的朋友李叔同(1880-1942年),又名弘一法师,他的前半生入世,男扮女装演茶花女,会乐会画会词会诗也会玩,后半生却来个突变,出家当和尚,选择修道最艰难的律宗且振兴之,激烈与平和都极端地表现在他的身上。弘一法师早期写魏碑,神气十足; 晚年以文字宣扬佛教,气韵不温不火,亦大众亦雅人,人见人喜。1994年朵云轩上两幅对子,隶书对从0.9万元拍到2万元,楷书对拍得6.4万元。弘一法师类似的作品数量极多,每天可写四十件,还能拍得好价,可观。他的字假冒的极多,高手所为,单凭无迹可寻的笔墨难断真伪。按佛门道理来说,也是借更多的方便弘扬护生吧。弘一法师在21世纪初的艺术市场上仍是热门人物。在朵云轩的拍卖会上,弘一的许多作品拍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如“楷书普贤行愿品赞”(51开)售价143万元(2002年6月25日),“楷书摹龙门四品”四幅50万元(2003年8月18日),“行书十六言”对联41万元(2003年8月18日); 2003年12月14日,他的“出世入世箴言手卷”在北京荣宝上拍得121万元; 2004年12月30日,弘一法师的《四分注戒本随讲别录》(49开),在朵云轩上拍得187万元,这不单是书法,还是文化与宗教的价值了。

  21世纪初,当代的一些书法家进行了一次投票,评选出了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和李叔同为“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

  林散之(1898-1989年)书价不低,他工草书,学二王、怀素,飞动跳荡,“草书毛主席诗词”15.4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和“草书”12.1万元(北京荣宝,2003年8月31日)。比较而言,沈尹默(1883-1971年)的书法价格要低些,较贵的也只是“行草毛泽东诗并序”8.2万元(朵云轩,2002年12月9日)。沙孟海(1990-1992年)也是现代书法大家,他在2002年6月25日朵云轩上的“行书五言联”卖到4.07万元,亦是高价了。谢无量(1883-1964年)在拍卖行里并不走俏,2002年4月22日的中国嘉德上有一幅“行书七言联”,成交价1.76万元。

  书法与国画价格落差较大。谭延闿(1876-1936年),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学颜书,善写牌匾,2003年12月17日的朵云轩上的“行书七联”只有8,250元,而其弟谭泽闿(1889-1969年)在2004年3月12日的朵云轩上的书法对联售价1.87万元。白蕉(1907-1987年)书风和沈尹默相近,清秀婉约,他在1995年9月24日朵云轩上的作品“行书轴”24万元,算是极高价了。王福厂(1879-1960年)是西泠印社的创立者之一,书风雅逸,在1995年的朵云轩拍卖会上“篆书”七言联售价3.2万元,十年过后,恐怕也只是这个价格。邓散木(1898-1963年)倒是拍卖会的常客,“临石鼓文”(27开)6.6万元(北京翰海,1996年6月28日)。

  画家之字

  中国艺术传统向来提倡“书画同源”,元代又强调“以书入画”,所以画家往往是书家,书家不少也是画家。相对来说,画家之字受“法度”约束较少,较随意放松。

  近代“海上画派”的赵之谦、蒲华、吴昌硕都是书法家兼画家。赵之谦初学唐楷,后专注北碑,兼杂宋人意味。蒲华的书法如其画,挥洒不羁。赵之谦的“魏碑七言联”4.62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吴昌硕的石鼓文鼎鼎大名,行书一气呵成。1993年首届朵云轩上,吴昌硕的“石鼓文”,3.3万港币; 1994年朵云轩上,“行书”立轴,2.8万元; “石鼓文”四屏,13万元。

  陈师曾是个全面型的文人,书艺亦杰出。吴昌硕曾评论他: “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1994年首届中国嘉德上,“行草潞河秋泛”手卷,估价3.8万-4万元。1994年朵云轩的隶书对联,估价2万-2.4万元,可惜均流标。

  吴湖帆其书早年学董(其昌)赵(孟睿��窒惭『祝�熳魇萁鹛澹�笥秩》�啄瞎��砟晔榉缈穹拧?1994年朵云轩上,行书对联,1.8万元; 行书四屏,从1.4万元拍至4.6万元。2003年11月1日的中贸圣佳上,“行书十二言联”7.92万元。

  齐白石,书学何子贞、金农、李北海、“天发神谶”和“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他的篆书最珍贵,有大刀阔斧的金石意味,1994年朵云轩上的大幅篆书立轴,29万,当时书法有这样的价格是不多见的。2001年12月14日上海敬华上齐白石的篆书四言联拍得66万元,另一幅行书立轴在2004年11月16日的天津文物拍卖上也以同样价格售出。

  张大千的书法如其人,潇潇洒洒,风姿绰约,后期书风受黄山谷影响,体态变形拉长,以斜取势。首届朵云轩的早期行书立轴,2.2万港币; 首届嘉德上的行书立轴,3.85万元。10年过后,张大千的字迹卖得也不错,2004年1月11日的北京翰海上的“行书七言联” 13.75万元,而只写了“画廊”二字的书法镜心要卖9.6万港币(苏富比,2003年10月27日)。

  黄宾虹,书读得多,金石、考据等学问精深,以三代金文为人称道。1994年朵云轩上的篆书对联,从0.7万元拍至3.8万元,超出估价三倍多。他的行书也好,笔无定迹,信手书来,崇尚内美,不以势压人,实属弘一、马一浮书法一路。2003年11月25日的中国嘉德上,“篆书”七言联拍得8.25万元。而“行书诗句”手卷7.92万元(中国嘉德,2000年5月7日)。

  潘天寿,书法成就也高,似其画风,雄强奇险,力能扛鼎。因此书价很高,一幅草书曾在1990年售出14.3万港币,但以后的拍卖会上极少出现他的作品。

  现当代画家能书者不胜枚举,如徐悲鸿、高剑父、来楚生,等等。在北京翰海上,徐悲鸿的“行书七言联”11万元(2003年8月30日)和“行书五言联”10.45万元(1995年10月6日)。又如钱瘦铁的“草书”四屏2.42万元(上海工美,2003年7月16日)、高剑父的“草书”对联3.29万港币(佳士得,2000年10月30日)。来楚生的“隶书毛主席诗词”(21开)12.65万元(朵云轩,2003年12月17日)。

  名人之字

  谁都知道,艺术市场没名头的东西卖不出去,而有名即非书画家,也能标价。人难免势利,去博物馆,见一幅佚名的古旧山水,若标上王蒙或倪云林的名字,观者也会多看几眼。

  清末以前的大官一般都会书法,有些还为功名所掩,旧时代的大官要经过层层科举,若字不好,很吃亏。清末学者、书家俞起先就因字迹影响了功名。书法基本功有了,官僚在纷纷扰扰的政治舞台上颠来颠去,气也养得很好。市场上数量特多的19世纪中叶左右的文官武将书迹,最能看出政治与艺术结合的“庙堂之气”。其中曾国藩名气最大,当个书法家确实也绰绰有余。他是个全面性的人物,依赖武功使清王朝多苟活了半个世纪。文治也在行,文章虽属桐城派,却超过了方苞,儒家气息浓厚,视界开阔,其后的蒋介石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都极佩服他。1994年朵云轩拍卖的行书水墨纸本手卷,338cm长,一丝不苟,见其文如见其人,4.8万元,不算贵。

  黄宾虹曾将林则徐列入咸丰年间“画学中兴”的人物,其书法也颇为可观,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的林则徐“七言行书”对联,3.3万元。清末年间对联很盛行,与太平天国作战过的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的对子都进入了国内艺术拍卖市场。左宗棠最多,“七言楷书”对联,3.08万元; “七言行书”对联,3.52万元; 均在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上成交。1994年朵云轩拍卖,“行书”对联,1.8万元。李鸿章的“八言行书”和胡林翼的“八言行书”在1994年春季嘉德拍卖中,分别以2.75万元和1.76万元成交。后者的估价仅7千-8千元,名人确实有号召力。

  民国总统的字画也值钱。1994年朵云轩上的袁世凯行书对联,拍得2.4万元,袁大总统的书法在当时小有名气,评他书法“古劲有姿媚,笔多反而白止”,甚至预言他会称帝,因为“其笔皆反也”。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其实倒是近代有名的书家。袁克文的“篆书”6,600元(北京翰海,1996年6月28日)。1994年嘉德的黎元洪楷书对联估价5千-6千元,徐世昌的对联则估价1万-1.5万元,徐世昌的另一幅“秋树闲亭”画作,2.31万元。1994年朵云轩拍卖,有趣的是一件军阀兼清末举人吴佩孚的“虬龙破雪”,一枝墨梅还算工整,估价6千-8千元,拍出2万元,可能是代笔,也可能是本人手迹,可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并不重要。冯玉祥将军的楷书对联也是2万元。

  在拍卖会上,孙中山的字迹也不少,一幅“博爱”两字书法在2000年10月30日的佳士得上卖了16.45万元。蒋介石的“八言楷书笺本字对”在1995年北京翰海上以10.45万元成交,他的“致王宠画信扎一通”在2003年11月25日的中国嘉德上以5.72万元拍出。而在2004年1月11日的北京翰海上,宋美龄的一幅“山水”价值1.98万元。另外,早在1993年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汪精卫的一幅“行书”也炒至24万港币。

  京剧名角儿梅兰芳“梅花扇面”和荀慧生“山水”,也是收藏家的“杂项”。在1994年朵云轩拍卖会上,分别拍得1.1万元和0.88万元。此外,1994年嘉德春季拍卖上另两件东西也属名人所作,而且是大名人,清嘉庆皇帝楷书扇面,5.11万元; 另一位是写作与《聊斋志异》齐名的《阅微草堂笔记》的弄臣纪晓岚,其“行书七言”2.42万元,传说纪晓岚的字曾受时人讥评,看来还是有名则灵。

  历代皇帝的书迹在拍卖会上也时有出现。远的可推宋高宗“真草二体嵇康养生论”(999万元,中国嘉德,2000年),宋高宗即与岳飞过不去的赵构确实是个大书家,其后的皇帝大多就比较业余了。贯穿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都有拍品面世。康熙的“朱子五言诗”660万元(中贸圣佳,2004年6月6日),有些贵了。雍正的“行书三月三日得雨”28.6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平常些。乾隆帝到处题词,可惜总让人觉得不着边际。“行书五言诗”46.2万元(中国嘉德,2003年11月26日),乾隆也有画拍卖,“金莲花”165万元(中国嘉德,2004年5月16日),实在不怎么样。慈禧太后的画作更多,如在2004年6月26日北京翰海上的“花卉”四屏45.1万元,但基本上是由宫中女画家代笔。乾隆帝的11子永瑆倒是个书家,其“行书”手卷在2001年5月20日的中贸圣佳以28.6万元成交。而道光帝的行书“司射”手卷售价62.7万元(中国嘉德,2003年11月26日)。乾隆的宠臣和珅的字是高价,他的“楷书咏物诗”60.5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1日)。

  现代文人之字也很有价值。尽管人们对郭沫若的行事为人褒贬不一,但他的书法还是不错的,“行书毛主席诗词”(中国嘉德,2001年4月24日)15.4万元,“行书八言联”18.15万元(北京华辰,2002年11月4日),都是不错的价格。到了2004年12月18日,他的一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行书售319万,就有点儿让人摸不找头脑了。郭沫若的朋友郁达夫也有几幅拍品,如“行书七言联”4.84万元(中贸圣佳,2003年11月1日),“行书”对联3.54万港元(苏富比,2002年10月28日)。鲁迅的书法对联“难得甘苦两心知,实是濡沫十年人”,售价4.4万元(中鸿信,2004年1月8日)。他弟弟周作人的“楷书”1.54万元(北京翰海,1997年12月18日)。胡适的字迹比鲁迅还贵,如“楷书朱晦翁语”10.2万港币(苏富比,2003年10月27日),而“行书”立轴售价8.8万元(上海工美,2003年12月22日),内容很有意思: “刚忘了昨儿的梦,又分明看见梦中的一笑”。

  陈独秀的字也很好,他的“行书四条陶渊明诗”6.49万元(北京华辰,2003年11月26日),而“五四运动”的好友刘半农的“楷书”八言联虽然只有7,700元(中国嘉德,2001年4月24日),毕竟浑厚古雅。还有文人革命家瞿秋白的“行书”四屏1.65万元(北京翰海,2001年12月8日),也让人感慨。

  UID146 帖子2899 精华2 积分3439 注册2006-1-12 阅读权限150 来自河北辛集 威望306 网币3639 元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参考资料:书法艺术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5
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性艺术,本身具有独特的美,结体之美、笔墨之美、气韵之美等等。其次,它是中国画的基础,赵孟頫语:“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为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所以书画同源。再就是书法也是中国画的一部分——题款,好的书法能使一幅画更加神采飞扬。。
第3个回答  2019-10-04
价值?楼主谈价值是用金钱作标准的吗?无论如何能谈得上价值的书法作品均是有水平有功力在里面的,在外观上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当然说这些就是多了,只有好的作品才称得上有价值,好的作品又要具备多方面因素比如笔划的下笔、行笔、落笔等等,整幅作品的轮廓死否得当。楼主什么意见,交换下。
第4个回答  2007-11-08
除了文化价值外,还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艺术情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