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举人和贡生有什么区别

如题。

明朝的举人和贡生对应的含义、选拔机制及对应官阶等级均不同,理论上贡生是举人的副榜。比举人低一级别。

1、含义不同。

举人:明朝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考试通过的人。

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乡试中没考考中举人成绩尚可的秀才),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

2、选拔机制不同。

举人:参加乡试,乡试中被录取的人为举人。只有一种选拔方式。

贡生:本质上还是秀才。相当于举人副榜。且贡生有分恩贡、岁贡等不同选拔方式。

3、对应日后官阶级别不同。

举人:可参加会试如被录取的称贡士。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但明朝时代贡生当官的人非常少。同时国子监监生也可参加会试如被录取的称贡士。

扩展资料

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起始于隋朝代。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从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事件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存在1300年之久。

明朝正式的科技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多指那些乡试中未通过考试却也比较优异的秀才。

恩贡,凡遇皇室或国家庆典如皇帝登基,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除岁贡外,加选一次作为恩贡。 明清特许“先贤”后裔入监者,亦称恩贡,比如,朝廷每年都会给孔氏后裔一定的贡生名额,以示尊孔崇儒。

岁贡,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

在明朝,通常来说只有举人以上才有做官的资格。三甲以上的进士殿试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政,通常会直接授予官职,而那些考了很多次会试却始终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如果想当官的话,也可以去吏部报到,等待职位出缺,这种选拔被称为大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贡生

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8
县学(庠生)------大学
秀才------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
府学(生员)-------地方党校
举人------地方党校领导培训班毕业
国子监(贡生)------中共中央党校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
进士------中共中央党校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毕业

所以,贡生毕业就是进士,当然,最后没考过,没毕业的就还是举人
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简单的理解:
县学(庠生)------大学
秀才------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
府学(生员)-------地方党校
举人------地方党校领导培训班毕业
国子监(贡生)------中共中央党校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
进士------中共中央党校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毕业

所以,贡生毕业就是进士,当然,最后没考过,没毕业的就还是举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08
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第4个回答  2012-03-0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