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如题所述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速度、引擎、出口、资本、劳动、结构、城市化、城乡差别、增长环境等诸多方面,正在发生日益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首先,最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速度。根据生产可能性边界推算,中国经济的潜力还是巨大的。预计今后10年保持8%的年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当然不排除个别年份略低或略高。我们不必为经济结构转型换挡所带来的经济速度降低而焦虑,而要努力解决阻碍发展的瓶颈制约。
其次,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出口、投资拉动,逐步转向投资、消费“双推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过出口导向拉动和投资增长拉动,从2011年开始,最终消费增长率开始高于资本形成增长率,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中国经济正由要素拉动型转向消费需求驱动的持续增长型。
第三,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高端化,但出口增速将持续放缓。加入WTO使我国更多分享国际分工的红利,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在出口产品构成中最初占主体的初级产品比例,已逐步下降至不足1%,工业制成品中新技术产品比例则逐步上升,文化产品出口也有一定比例提升。今后,我国须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加速调整出口结构。出口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利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解决平台,争取有效解决各种贸易摩擦——这也可能是贸易领域的常态表现。
第四,对外投资超过引进外资,我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我国是长期的资本净进口国,但最近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约为1160亿美元,而实际利用外资约为1195.6亿美元,已大致相当。如果加上中国企业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对外投资规模应在1400亿美元左右,高于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我国资本“走出去”,意味着中国有更强能力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培育和发展国际竞争新优势。一句话,对外开放已经更多从过去的“引进来”,转为现在和今后的“走出去”。
第五,劳动供求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劳动过剩正在转变为供不应求。我国长期为劳动力剩余型的二元经济国家。剩余劳动力优势和人口红利,是我国30多年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但是,目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我国总体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15~64岁劳动人口比重从2010年最高时的74.53%,下降到2013年的73.92%,已呈持续下降之势。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及信息化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仍可为城市劳动短缺提供一定补充,但农民工总量逐步减少,且后劲明显不足。劳动力短缺、招工难和用工成本上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第六,三产增加值逐步超过二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入新阶段。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26.22万亿元,首次超过二产增加值的24.97万亿元;2014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普遍规律,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包括生产和生活服务。我国经济新常态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过剩产业的生产力转到三产领域。目前,趋势已经逐步清晰——过剩产业加速出清,产业链向高级化迈进,第三产业成为主体产业。
第七,我国城镇人口比例越过50%,进一步城镇化的速度将放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0%左右,大约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到2011年超过50%,即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2014年达到54.77%。近年来,城镇规模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城镇化上升速度开始放缓。这也是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一。未来我国应以城市群为中心,扩大中心城市和卫星城镇的辐射能力,全面发展星罗棋布的小城镇。持续推进城镇化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需要从体制和政策导向上付出更多努力。
第八,城乡间居民收入差别持续下降,但进一步下降的速度将放缓。我国城乡差别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时最大值3.33下降到2014年的2.92。造成我国城乡差别长期持续较大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特别是价格剪刀差、二元刚性户籍及与其相配套的二元福利待遇和管理体制。城乡差别是我国总体差别的基本部分,占总差别的50%以上。目前,城乡差别仍然较大,而且,进一步缩小的障碍很多。为此,应该加快改革二元体制,优化城乡综合统一的医保、养老等福利体制,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
第九,居民总收入差别进入“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但降速迟缓。本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总收入差别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0.491,此后持续下降至2014年的0.469。目前,总的收入差别程度还相对较高,但已在稳步缩小,这是经济新常态阶段的重要特征。近些年,通过打击腐败、减少权力寻租等整顿了分配秩序,但是,垄断行业、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工种之间的不平等仍较严重。因此,应当继续理顺分配关系,打破垄断,推动地区间要素流动,降低总体差别。
第十,单位GDP能耗及含碳量继续下降,但下降速度放缓,环境问题仍很严重。我国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减少,但仍然高于有关国家。我国人均碳排放量比较低,但与人均收入正相关。我国经济持续增长,GDP总量不断攀升,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在增加。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二氧化碳本身虽不是污染物,但其排放量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而且,环境污染已从水污染、空气污染向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多方面渗透,已达到环境承受值底线。因此,应当加快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加快产业改造升级,真正实现绿色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