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货比三家的信息经济学原理

如题所述

参考下列信息,希望对你有用
我们为什么习惯于在买一样东西前要货比三家,为什么要在买之前上网查看很多相关产品介绍与报价。因为我们能获得更多关于我们将要买的东西的信息,这样我们能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它。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一个具体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定期人寿保险的价格出现了急剧下降,而其他类型的保险却都没有下降,保险本身,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包括买保险的人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答案就是互联网,因为有一个网站提供了各保险公司人寿保险的价格查询,所以消费者马上就可以找到合适价格的保险,或者说最低价格的保险。而这在没有互联网前,却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收集。所以各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只能降低价格,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同样的,现在的一些“专家”所抛出的一些说法也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在某些领域,他们当然知道的比我们多,所以他们可以说是“权威”的,所以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权威来改变大多数民众的想法。比如一些广告里说的经“XX”专家研究,经“XX”协会认证,其实说到底,那些都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5
经济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系统向以信息为基础的全球性相联系的社会信息系统过渡,更高的组织水平、更高的结构复杂性、更有效的信息利用、更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且过程不可逆。信息系统促进了经济大系统的形成,消除了大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经济系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请分析货比三家的信息经济学原理:信息商品的搜寻次数是按照搜寻的边际成本和搜寻的边际收益决定的,当搜寻次数较少时,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但搜寻次数不能太多,当MR=MC时是最优的搜寻次数。
第2个回答  2007-11-15
信息商品的搜寻次数是按照搜寻的边际成本和搜寻的边际收益决定的,当搜寻次数较少时,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但搜寻次数不能太多,当MR=MC时是最优的搜寻次数。
(资料中见模拟试卷三第三题第2小题)
补充:60年代,斯蒂格勒解释货比三家不吃亏,为什么比三家而不是三十家,你对价格分布可能会有预期,问的越多,价格可能越低信息收集成本越高,预期价格下降与预期成本上升,相交的一点就是最优的,打破了马歇尔所讲的信息是充分的,无成本的,开创了信息经济学。发展到后来,不仅信息不对称,分布也不均。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就是放松马歇尔在1890年《经济学原理》讲的,如交易费用、信息是充分政府管制的等等。

参考资料:http://www.zkxf.com/bbs/archiver/?tid-4779.html&ts=820e0b0d1d94d80eb8b3ba9bc9427f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