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色在和田玉价值中的地位-和田玉资讯

如题所述

皮是和田玉无法避免的一个话题,在和田玉的价值构成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皮也是判断和田玉籽料的重要标准。

皮是和田玉无法避免的一个话题,在和田玉的价值构成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皮也是判断和田玉籽料的重要标准。

古代将玉皮称之璞,它附着在和田玉籽料外表,有多种形态和色彩。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开工天物》中说,凡璞藏玉,其价无几古代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著名学者谢彬在《新疆见闻录》中写道: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玉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

在地矿界一般认为,和田玉的外皮有三类,即石皮、糖皮和色皮。

第一、石皮。这是因玉与非玉石材混合生成,开采时非玉之石附着于玉的表面,有厚有薄,有全包裹或半包裹,开采时往往没有完全剥离,籽料经流水冲刷形成过程中,有些包裹于外的石皮或许仍未冲刷干净,或者,有的美玉完全包裹于石皮之中。还有一类是美玉长期沉入河床戈壁,外表氧化严重,逐渐形成的非玉皮壳坚厚。这两类又被称为石包玉,是一种典型的厚皮璞玉。


和田玉红皮白玉籽玉挂件 福运连连

第二、糖皮。这是玉料经富含铁元素的水土长期侵蚀氧化,外表形成黄褐色或红褐色或深褐色的玉层,因颜色似糖色,人称糖玉。糖玉与白玉或青玉呈混合状,厚度较大,一般从几厘米到20厘米以上。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是氧化亚铁元素在氧化环境中与水混合长期浸染玉体的结果。剥离糖玉时留下一层较薄的糖色,即是糖皮。

第三、色皮。这是专指籽料外壳表层分布的色皮,属于在长年水土浸染风雨剥蚀过程中形成的次生色。普通的色皮较薄,大概在一毫米以内,其色形多种多样,有的呈云朵状,有的呈条脉状,有的呈片状,有的呈聚集状,有的呈散点状。它的形成机理仍是三氧化二铁等元素所致。一般来说,新疆和田地区昆仑山沿线产玉河流的上游寻到色皮籽料的机会不多,色皮籽料多沉积在玉河的中下游,小籽居多,珍奇的色皮大籽百年难见。经过近年疯狂采挖,小籽料也很难找到了。

关于和田玉的皮,有人说,还有光皮和浆皮,光皮指的是在玉的表层琢磨抛光产生的极薄皮层;浆皮指的玉籽或玉件经过盘玩后形成的包浆。但这两种说法与玉界公认的玉皮不是一个概念。爱玉的人还经常说真皮和僵皮,这是一个外皮优劣的问题,真皮自然是指天然形成的优质色皮,而僵皮是石皮的遗留物或玉料劣质部分外表所形成。

同样,玉界还经常提到生皮和熟皮、活皮和死皮、细皮和粗皮、阳皮和阴皮。生皮是未盘玩的皮壳,熟皮是经常把玩盘养后的皮壳;活皮是籽料外表优质的,具有艺术价值的皮层,死皮是皮下脏烂、僵化、很难加工利用之皮层;细皮和粗皮不用细讲,质量不同而已;籽料一般都有阴阳两面,阳面玉质较好,皮亦明亮美观,阴面玉质较差,皮亦晦涩难看,这即是阳皮和阴皮。

如果从籽料外表色皮与籽料本色的关系来分析,还有彩皮和自然皮的区别。自然皮是籽料玉表色皮与内质本色基本一致,这是本色的皮状,玉界俗称的光白籽即是指白玉籽料或羊脂玉籽料表层无色的那个种类,其它色种的玉籽也有这种表层与玉籽本色一致的现象。自然皮的籽料形成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流水冲刷并沉积水土年月短暂一些,沁染不多;另一种是因为玉质紧密,外界的矿物离子沁入困难,这是结构优良的表现。而彩皮的色皮与籽料内质本色不一致,玉界所描绘的各种珍稀色皮籽料,都说的是经过大自然造化形成斑驳陆离的彩皮。

综上所述,和田玉籽料的价值与籽料的色皮密切相关,我所讲述籽料的皮,主要指玉籽表层次生的五彩色皮。这种色皮可以分为观赏皮和单色皮两大类。观赏皮一般指表皮是呈现山水风景似的绚丽画面,这种景致极具观赏性,美学价值极高,或五彩斑斓,或空灵绝妙,文化内涵丰富,堪称大自然的杰作,世上罕见的天然珍品。业内有玉出五色,价值连城之说,可见玉籽表面呈现多彩绚丽的色皮价值之珍贵。单色皮是另一种景致,它的色皮在籽料的表层是单一的,如红皮、黄皮、金皮、黑皮,玉雕技师们更看重美观单一色皮,这便于他们创作设计和巧雕,而收藏界除了收藏单色皮籽料外,对观赏色皮的籽料是另类的珍视,若见到一块鹿皮子、虎皮子籽料,如痴如醉,这是不同美学价值的珍品。彩皮籽料,无论是观赏皮或单色皮,均要视其不同的色皮形态和色状判断其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