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什么做粉底的

如题所述

在古代,米粒被用来制作粉底。最初,古人将米粒磨成粉末,用作粉底。后来,配方变得更加复杂。《齐民要术》中,北魏·贾思勰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选择粱米或粟米,将其磨成粉末,浸泡在凉水中发酵,然后洗净酸气。接着,使用圆形的粉钵盛装米汁,待其沉淀,制成洁白细腻的“粉英”,并在阳光下晒干。晒干后的粉末加入香料,制成香粉,即可用于妆面。中国妇女使用妆粉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最早的妆粉主要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由米粉研磨制成,另一种是白铅化成的糊状面脂,俗称“胡粉”。铅粉的制作过程更为复杂,包含铅、锡、铝、锌等化学元素,最初用于妆面的铅粉尚未经过脱水处理,呈糊状。
古代化妆流程如下:
1. 敷铅粉:这是古代化妆的第一步,类似于现代的打粉底,目的在于凸显肌肤的白皙。古代女子最早使用的是由米粒研磨而成的米粉。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使用米粉敷面可以称之为奢侈。
2. 抹胭脂:传说中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可见涂抹胭脂之多。胭脂,又名焉支,原产于西域的焉支山下,由“红蓝”花朵提取而成。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引入中原,女子在敷粉后使用以饰面。商周时期,女性已懂得使用朱砂作为腮红美颜,但当时并不普及,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秦宫中,“悉红妆翠眉”,打破了面妆色彩的限制,开启了妆容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时尚潮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