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的资料(1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一、概况:

    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仅用6条木船,靠36名船工,用九天九夜,就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渡江北上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长征史上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渡江行动。


    二、背景: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经过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终于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打开缺口,取得了向西发展的有利态势。但是恶劣的战局并未根本扭转,敌人集结了70个团以上的兵力紧迫不舍,试图追歼红军主力于北盘江至金沙江一带。在此情况下,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抢渡金沙江的命令,其中要求先遣队迅速抢占金沙江各渡口,为全军渡江、摆脱追敌创造条件。

   三、经过:

    渡江命令一下发,中央红军就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连夜向金沙江平行急进。左路纵队(红一军团)奔向龙街渡,右路纵队(红三军团)奔向洪门渡,中路纵队(军委纵队、红五军团)的目标是云南禄劝县境内的皎平渡。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上接通天河,从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南麓、横断山脉东麓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水流湍急,难以徒涉,是阻止中央红军北上的一大险关。国民党军把船只掳往对岸,控制了对岸渡口。而皎平渡位于四川会理县和云南元谋县交界的地方,是金沙江的重要渡口之一。

    5月2日,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中央纵队干部团一个营及工兵,以一昼夜行军200余里的速度,于第二天赶到皎平渡口。这是最先到达金沙江边的红军部队。由于敌军没有估计到红军会来得这么快,所以当中央纵队干部团到达渡口时,渡口南岸还停着两只木船,他们决定以第三营一个连为先遣连,立即渡江。

    5月3日,刘伯承率军委纵队干部团一部乘夜在皎平渡偷渡金沙江成功,全歼对岸守敌,并牢牢控制了渡口。在皎平渡,刘伯承过江后看到水流湍急,无法架桥,就在北岸山洞里设立了渡河司令部,制定了《渡河守则》。大部队到达后,便立即开始渡江。刚开始,仅靠原有的两只船,后来在船民张朝寿等人的帮助下,又找到四只大船,并联络了川滇两岸35名船工,大大加快了渡江进度。

    红军主力渡江的同时,为了防止追敌扰乱、袭击红军渡江,红五军团在董振堂军团长指挥下,在皎平渡以西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英勇阻击尾追之敌。5月8日,主力部队渡江完毕,9日,担任阻击任务的红五军团顺利渡江后,毁船北去。

    从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从皎平渡及洪门渡、鲁车渡全部渡过金沙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4
少了实在说不清楚,你将就看一下吧!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红军巧渡金沙江
干部团占领渡口后,红一方面军的后续部队便浩浩荡荡地向皎平渡开进。

干部团夺取的两只木船是远远不够几万红军由此渡江的。在广大群众的协助下,先后共找到七只船,动员了彝、汉、傣族36名船工。船工们分成两班轮流,人歇船不歇,不辞劳苦,从5月1日起,日夜坚持为红军摆渡。

江中七只渡船,像七条大鱼穿梭似地江上南北往返。两岸山坡上满是部队、马匹和行李担子。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

5月3日拂晓前,毛泽东和干部团第四营营长韦国清一道乘船渡过了金沙江。

金沙江水滚滚东流,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中间。湍急的江面溅起层层浪花,拍打着毛泽东的衣襟。毛泽东风趣地说“诸葛亮5月渡沪深入不毛,我们也是5月来渡沪啊!”

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开凿成的山洞,这里就是渡江指挥部。

毛泽东住在西边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洞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分别住在东边的几个山洞内。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到北岸,不顾长途行军的劳苦,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内紧张地工作,指挥红军渡江。毛泽东的洞里装了六七部电话,电话铃声不断,“桌子”上摆满了文件、电报。毛泽东接了一个电话又接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看电文,忙个不停。就是在这金沙江畔的石洞里,中央领导度过了几个紧张繁忙的昼夜。

5月5日,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军团长张爱萍带了一个营和侦察排,以及电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挥部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处接受任务。

指挥部里还有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周恩来关切地问了部队情况后,便向张爱萍交待任务:沿着江北岸西进,迅速到达元谋以北,江驿以南的龙街渡口,狙击沿昆明通川康大道向北追击的敌人,掩护我军渡江后在会理稍事休整随即跟进。同时,沿路注意联络南岸一军团的部队,并转达军委令他们改变从龙街渡江的计划,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因为军委自一军团由元谋、龙街之线折回后,已和他们失掉了无线电联络。

黄昏前,他们沿着金沙江北岸的羊肠小道,翻山爬崖,溯江而上。大家一面在艰险的山路行进,一面两眼不住地望着对岸。因金沙江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真乃“身在川,眼望滇”。

夜幕徐徐地笼罩了金沙江。密云遮住了星光。一堵悬崖绝壁,迎面切断了去路,怎么办呢?绕路走吧,怕无法联络对岸的部队,只好搭起人梯,将刺刀插岩石缝里,踩着往上爬。先上山顶的,用绑带做成吊绳,把机枪、弹药箱、电台吊上去。那些吊不上去的骡马只好忍痛割爱了。

走到半夜,“哗哗”地下起雨来。山地更加难走了。跌了跤的同志咒骂起来:“这鬼天气,真是个反动派!”也有的故意开心:“真凉快呀,洗澡不用打水了。”

下半夜雨过天晴。刚到达鲁车渡,忽然望见对岸出现了一长串火把,犹如一条火龙,摇头摆尾,顺江而来。张爱萍同志断定是一军团的,他们立时拥到江边欢呼起来。但江宽水吼,又是漆黑的天,怎么能看得见听得见呢?于是便集合几个司号员一同吹起联络号。

对岸火把霎时熄灭了。司号员再次吹起红三军团的号牌子,对岸才回答是一军团一师的部队。他们遂用集体喊话的办法,把军委令一军团火速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传过去。对岸又点起了火把,火速向东而去。

张爱萍他们也燃起火把,两条火龙夹江而进,来了个空前壮观的火炬大游行。

他们通过驿城,翻越过十余里的高山,经猫儿关越过灼热蒸人的火焰山,赶到了龙街渡口对岸的河边村,构筑工事,阻击对岸敌人过江。

四天后,大军已全部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并在会理地区休整后,继续北进。

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指挥的结果,是遵义会议以来,继四渡赤水之后的又一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彻底破产。由于这个胜利,使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甩掉了敌人,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因而在整个长征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追敌姗姗来迟。5月9日,敌人赶到了树桔渡江边,5月10日,他们来到了皎平渡口,红军早已全部渡到了金沙江北岸,他们只好望江兴叹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084411.html?si=2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6
百度百科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的一个成功战例。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国民党军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进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 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避敌锋芒、仅凭7只渡船在7天7夜间,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2]。
名称
巧渡金沙江
地点
金沙江皎平渡渡口
时间
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3]
参战方
中国工农红军、国民党军
结果
共产党获胜
快速
导航
战役结果历史意义
战役过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共3张
巧渡金沙江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4]
共3张
巧渡金沙江
战役结果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5]
共3张
巧渡金沙江
历史意义
战略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
豪迈诗句
人教版语文6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 长征》、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七律 长征》、西南师大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3课《毛泽东诗词两首》中的《七律·长征》和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毛泽东诗词二首》中的《七律·长征》出现了如下一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描写的就是红军长征时巧渡金沙江时心情的愉悦。“金沙”和“大渡”代表了红军所渡过的“万水”。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都是长征途中非常重要的战略行动,在“水拍云崖暖”中,诗人赋予江水和峭壁以灵性,“桥横铁索寒”既是实景描写,更是突出表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之艰险[6]。
纠错
参考资料
[1] 巧渡金沙江.央视国际 [引用日期2019-07-19]
[2] 中文:巧渡金沙江到底“巧”在哪.凤凰网.2016-08-22 [引用日期2019-07-31]
[3] 中文:巧渡金沙江:“神来之笔”的经典战例.青报网.2016-09-20 [引用日期2019-07-31]
百科星图发现万物之间的联系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全部
湘江战役
嘉陵江战役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激战腊子口
乌蒙山回旋战
Hot
游武当仙山,享福寿康宁
hot
湿地飞鸟等你保护!
词条贡献统计
本词条由网友正宗狂人创建,SCPNTF九尾狐、宝妈乐翻天、睿心予、緈諨江安等参与编辑。 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详情
第4个回答  2007-10-29
红军巧渡金沙江
干部团占领渡口后,红一方面军的后续部队便浩浩荡荡地向皎平渡开进。

干部团夺取的两只木船是远远不够几万红军由此渡江的。在广大群众的协助下,先后共找到七只船,动员了彝、汉、傣族36名船工。船工们分成两班轮流,人歇船不歇,不辞劳苦,从5月1日起,日夜坚持为红军摆渡。

江中七只渡船,像七条大鱼穿梭似地江上南北往返。两岸山坡上满是部队、马匹和行李担子。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

5月3日拂晓前,毛泽东和干部团第四营营长韦国清一道乘船渡过了金沙江。

金沙江水滚滚东流,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中间。湍急的江面溅起层层浪花,拍打着毛泽东的衣襟。毛泽东风趣地说“诸葛亮5月渡沪深入不毛,我们也是5月来渡沪啊!”

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开凿成的山洞,这里就是渡江指挥部。

毛泽东住在西边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洞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分别住在东边的几个山洞内。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到北岸,不顾长途行军的劳苦,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内紧张地工作,指挥红军渡江。毛泽东的洞里装了六七部电话,电话铃声不断,“桌子”上摆满了文件、电报。毛泽东接了一个电话又接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看电文,忙个不停。就是在这金沙江畔的石洞里,中央领导度过了几个紧张繁忙的昼夜。

5月5日,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军团长张爱萍带了一个营和侦察排,以及电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挥部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处接受任务。

指挥部里还有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周恩来关切地问了部队情况后,便向张爱萍交待任务:沿着江北岸西进,迅速到达元谋以北,江驿以南的龙街渡口,狙击沿昆明通川康大道向北追击的敌人,掩护我军渡江后在会理稍事休整随即跟进。同时,沿路注意联络南岸一军团的部队,并转达军委令他们改变从龙街渡江的计划,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因为军委自一军团由元谋、龙街之线折回后,已和他们失掉了无线电联络。

黄昏前,他们沿着金沙江北岸的羊肠小道,翻山爬崖,溯江而上。大家一面在艰险的山路行进,一面两眼不住地望着对岸。因金沙江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真乃“身在川,眼望滇”。

夜幕徐徐地笼罩了金沙江。密云遮住了星光。一堵悬崖绝壁,迎面切断了去路,怎么办呢?绕路走吧,怕无法联络对岸的部队,只好搭起人梯,将刺刀插岩石缝里,踩着往上爬。先上山顶的,用绑带做成吊绳,把机枪、弹药箱、电台吊上去。那些吊不上去的骡马只好忍痛割爱了。

走到半夜,“哗哗”地下起雨来。山地更加难走了。跌了跤的同志咒骂起来:“这鬼天气,真是个反动派!”也有的故意开心:“真凉快呀,洗澡不用打水了。”

下半夜雨过天晴。刚到达鲁车渡,忽然望见对岸出现了一长串火把,犹如一条火龙,摇头摆尾,顺江而来。张爱萍同志断定是一军团的,他们立时拥到江边欢呼起来。但江宽水吼,又是漆黑的天,怎么能看得见听得见呢?于是便集合几个司号员一同吹起联络号。

对岸火把霎时熄灭了。司号员再次吹起红三军团的号牌子,对岸才回答是一军团一师的部队。他们遂用集体喊话的办法,把军委令一军团火速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传过去。对岸又点起了火把,火速向东而去。

张爱萍他们也燃起火把,两条火龙夹江而进,来了个空前壮观的火炬大游行。

他们通过驿城,翻越过十余里的高山,经猫儿关越过灼热蒸人的火焰山,赶到了龙街渡口对岸的河边村,构筑工事,阻击对岸敌人过江。

四天后,大军已全部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并在会理地区休整后,继续北进。

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指挥的结果,是遵义会议以来,继四渡赤水之后的又一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彻底破产。由于这个胜利,使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甩掉了敌人,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因而在整个长征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追敌姗姗来迟。5月9日,敌人赶到了树桔渡江边,5月10日,他们来到了皎平渡口,红军早已全部渡到了金沙江北岸,他们只好望江兴叹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