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故事?

请写清楚“1、Ta有什么理想?2、Ta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3、Ta是怎么为理想而奋斗的?”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7
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西南部,有一大片茂密的丛林,200多年前,那里曾是被称为边疆的蛮荒之地。丛林中有几幢木屋,看上去像是“古董”,但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明显的仿造印记。不远处的草地上竖着一块牌子,上写“旧居”。参观者看到的,不过是草地上显露出的一圈石头房基。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会记住的地方——亚伯
​拉罕·林肯童年生活过的农场。每一位去那里访问的人,都会为林肯幼年时的艰苦生活环境而感动。无论是放牛、砍柴,还是与父亲一同在荒原上开垦,他怀里总是揣着一本书。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位鞋匠。4岁时,林肯全家移居到了印第安纳州。幼时的林肯是父亲的好帮手,假如不是他的生母和继母对这个孩子的未来寄托着美好的理想,培育了他的勤奋与好学,他或许会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成为一个普通的铸造工、织布工,或是一位辛勤耕耘一辈子的农夫。
林肯的成长经历让很多历史学家着迷。那些关于林肯的传记常常会提及两段经历:一是林肯幼年时读过的书;二是他早期在农场的生活。
林肯后来在语言、演讲方面展示出的才能,显然得益于他幼时的阅读。而北方农场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又无拘无束,让他从小就对自由有了更为深切的亲身体验。这两种经历结合起来,构成了林肯所特有的感召力,也决定了他日后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曾这样写道,林肯的美国是小生产者的世界。林肯和成千上万的北方人的生活表现了北部社会向自食其力的人提供的机会。因此,林肯对奴隶制卫道士的作品极为愤怒,这促使林肯下决心捍卫北部的自由社会。
在林肯之前的美国那些建国之父们,虽然也提出了自由的理想,但在没有废除奴隶制之前,这样的自由不过是仅指白人的自由而已。很多做过总统的政治家本身就是奴隶主,《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一生曾拥有650多名奴隶。
林肯的伟大在于,他是最初提出“美国人民是一个不受种族限制的人民”这一思想的人。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他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但是,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林肯没有得到1张选票。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奴隶制得以废除。
历史学家们用最新发现的史料证实,林肯的本意或许并不是为了彻底摧毁奴隶制,而是为了拯救联邦,保全美国。但是,南北战争之前和其间有关“自由劳动”的激烈争论,无疑广泛地传播了废奴主义的思想。在美国历史上,林肯成为平等与自由的一个伟大象征。
从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到今天黑人已经获得的种种权利,美国的种族平等之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直到今天,种族平等仍然是美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敏感而尖锐的话题。
在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之际,美国人迎来了第一位黑人总统。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也是一个新篇章的开始,却远远不是最终目标。现实告诉我们,表面平等自由的美国社会,仍然蕴藏着种族主义的暗流。人们不会忘记,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包伯·琼斯大学直到2000年才取消了禁止不同种族男女学生约会的规定;而阿拉巴马州直到2001年才取消禁止异族通婚的法令,而投票者中竟有40%的人反对;在美国各州,黑人的失业率仍远高于白人,住房拥有率远低于白人,黑人与白人越来越趋向于分区而居……如此看来,林肯的理想之路还很漫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