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央在认真调查研究,正确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德治党”和“以人为本”的治国战略。在社会上,在企业中都在大谈特谈“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工作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却讲得不多,我们在报纸和刊物上难得见到以人为本的理论。但我们在优秀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作比较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存在与作用,具体地体现在对待员工的差异上。优秀企业赢就赢在“人”上,落后企业输就输在“人”上。对待员工的差异,往往就成为成败的根源。在发达国家中已把人文管理作为管理文化的第一要素。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与实行滞后,则本来倒置地把硬件管理放在重中之重,而把人文管理排在第四、第五位左右。直至近年来逐渐将被提升上来。无数实践证明以人为本决不是口号,应该成为我们管理思想的理论。肯尼思•布兰德在总结企业管理经验时提过:作为经理,必须每天抽出一分钟(经理的象征)时间来注意一下我们所管理的人,并认识到他们正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管理的具体操作中,也要将以人为本具体化、措施化,变成有血有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这“工具”能使企业有效益、有发展。企业只有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才会有稳定的发展与实施战略目标的可能。
随着信息产业、先进技术、交通运输……等的快速发展而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竞争、产品竞争实际上是管理与技术的竞争。而管理与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重视人的因素,在把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大趋势和重大课题。
历任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下基层时频繁进入弱势群体家中,总是要抱抱小孩,问寒问暖,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一种爱民、亲民的情感。很显然,进入穷人家抱抱小孩是民政干事的事。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这种亲民就是体现并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以人为本的目的在于搞好企业,提高效益,持续发展,从而回报员工和社会。
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本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条——
一、以人权为基础。人权是人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而不会引起矛盾和冲突的权利。与人权相对立的是特权,它只有少数人在特定空间和时间中才可以享受,如果人人都可以享受特权,必然引起矛盾与冲突。
人权概括起来有生存权、人身不受侵犯权、隐私权、视听自由权、思想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私有财产拥有权等等。宪法明显是站在人权立场上制订的。我国刑法也是站在保护人权和对侵犯人权进行处罚的立场上的。同样企业管理时时都要尊重人权,如对员工的侮辱,不管员工安全,随意搜身,克扣员工工资等行为实际上都是侵犯人权。人权属天赋的、是公认的,所以不能被剥夺。剥夺员工基本人权,企业必定会受到报应。社会上的绑架勒索、杀人越货、以权谋私、损人利己、贩卖人口等侵犯人权的现象容易看得见,容易引起憎恨。而企业内的管理行为中侵犯人权的现象容易被疏忽,而它造成的损失许多都带有隐蔽性,往往损失几十万,几百万都感觉不出来。破产企业的责任人把成千上万的员工赶回家,使他们的员工从共同所有变成共同没有,这些责任人是对人权最大的贬渎。为此我们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能够持续发展就首先必须尊重人权,而尊重员工就是尊重人权的落脚点。
二、以人的特性而展开的工作。人在企业中属于最为重要的资源,而后再由人去利用并开发其他资源。在众多资源中唯一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只有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而人有许多特征,企业必须针对人的特征去展开各项工作,例如:人有思想,我们需要沟通“现代管理就是意见沟通的世界。”沟通就是民主的体现也是企业活力的所在。沟通就是为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利益必须开展一种方式。其核心就在于尊重、在于民主,因而只有通过交流,统一思想,思想才能形成我们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员工有提升素质和发挥能力的要求,企业就需要适时给予员工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能力和丰富他们的经验,帮助员工成长,在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使员工本身得到更多的实惠。员工为企业创造出的是“和”还是“积”,是几何数字,还是天文数字,都靠我们育人、用人。在绝大多数企业,企业对员工的投入和企业产出是成正比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老板把员工当人看,员工愿意像牛干;老板把员工当牛看,员工就和老板对着干!
员工的需求是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一般来说,企业尽可能要满足他们的五大需求:让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共享,使得员工心理基本平衡,让员工了解企业,明白自身发展前景。另外,员工有情感,都有喜怒哀乐,我们也必须关怀,形成大家庭的氛围。人有上进心、责任心等,企业必须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愉快、高效的工作。心情愉快是高效和积极的基础,都和人的特性有关。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舞台上让员工充分地表演,及时发现并启用有用之人也是企业应有的环境和氛围。古人云:“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才,但任何人都是有用之才,陈平盗嫂,刘邦仍用之为相;韩信多变,不失大将之位。量才而用是企业把不同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也是企业针对人的特性因地制宜展开的重要工作。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员工,员工最可贵之处是具有知识、创意和热情,是他们创造出企业的业绩。
总之,人的特性很多,企业对员工的投入看似成本也是成本,但从企业长期利益看是一种资本投资,而且这种投资带有收益。按剩余价值理论,企业在员工身上的投资是最优的资本投资。我也了解到一些企业对员工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该企业员工的流失仅百分之一多一点。企业效益与发展持续稳定,可以说该企业在员工的投入中得到了稳定的回报。也有些企业把对员工的投入当作成本或负担,不肯投入,员工流失率达百分之八十,造成质量下降,事故不断,社会负面影响极大,隐性损失很大。在日本,员工都是以所在公司而自豪,因此,在提及某人时,称之为“三菱人”、“日立人”等等。这说明,员工之中潜在的集团意识已是根深蒂固了。
三、以人的本性来展开工作。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叫人生初,性本恶。也有句俗语叫做人的心中有善与恶两只狼,你给哪只喂食多,哪只就占上风。事实上,善与恶是人的本性的两个方面。从佛家思想看:人若无私,人性都善,道德又有何用。个人的自私侵犯了他人的自私就称之为“罪”。善与恶的标准为:损己利人是小善,利己利人是大善;损人利己是小恶,损人不利己,损己不利人是大恶。今天我们讲人的本性,实际也是在重复二千年前老祖宗所讲的道理。
企业人事管理关键在于弘扬人的善良一面和遏制人的邪恶一面。在企业弘扬人的善良一面靠的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仰使之与企业荣辱与共。作为企业都想持续发展,都想做百年老店。关键在于战略定位以及诸多战术实施方案。培育出优秀的企业文化铸就出精良的企业精神,就能使员工优秀的一面在培育与铸就的同时发扬光大。
人的恶面要靠企业制度来遏制。企业制度,讲的是秩序、纪律、效率和积极性。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制度是以他律的形式来展开。每个人都可能被懒性和利益驱动,都有可能做出有损于企业利益的事,而他律就可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然而企业制度必须要有完整性、科学性,如果只是挂在墙上、写在书上停在嘴上而缺乏检查、监督、考核的程序和措施,就不成为制度。有的制度缺乏后面组织保证体系与执行机制,难免形同虚设或扭曲变形。只有完整的制度才能保证好人更好,坏人夹着尾巴做人,做到六十岁,我们说坏人也变成好人了。所以说好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从管理心理学看,人性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只要是人就有人的通性。制度是保护人专门针对人的弱点而展开的。正像美国犯罪心理学家所说:坏人所做的,无非是好人所想的。差别在于价值观和意志调控能力上。我国为什么“前腐后继”而“三讲”、“三个代表”、“保先”教育始终见不到结果,与我国的法律制度滞后与完整性有关。滞后的法律制度未能起到保护人的作用。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性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只要是正常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人的通病。制度是针对人的弱性、通病和恶的一面制定的其作用是为了用遏制和他律的模式来起到保护人的作用。每个人都存在对人性控制能力的弱点,没有此弱点也无需对人性和以人为本进行研究了。
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管理,企业制度是企业的硬管理,企业在经营时离不开这德制系统和制度系统,事实上这两个系统都是针对人的本性而设置的,并且相辅相成,起着平衡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德”。在企业管理中,力可以制人,势可以迫人,情可以感人,德可以服人。德制系统在企业内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无形力量。以德服人是企业管理中成本最轻的,效能最好的模式。但往往是最易被人忽视的。德在企业中能激发人的精神和意志,使之自觉、自律努力地工作。
以人为本确有道理,但是以好人为本而不是以坏人为本,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而不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本。对坏人,在企业管理中要采取强势、严格管理,从而保证绝大多数人和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从企业管理手段上又要讲究刚柔并进。对好人我们要谆谆诱导,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对坏人除此之外则一定是刚,对地痞流氓一定是“格杀不论”。是鸡杀鸡、是猴杀猴,是老虎、狮子、大象也要敢杀,除非他是熊猫,否则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及和企业相关的社会与经济利益共同体内的各个方面的利益都难以保证。
以人为本是一个经济利益群体为自身利益所必须倡导并实行的。在社会、时代、环境、市场高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真正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管理文化的第一要素,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克敌制胜,持续发展的首要法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