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行走问题

最近老和挖掘机打交道,履带挖机是发动机_液压泵_行走马达来实现行走,坦克也是这样吗?请详细答。

坦克的行走机构包括 发动机 变速箱 传动轴 差速器 驱动轮等等

至于主动轮的问题,二战时期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就是主动轮前置,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至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再传到主动轮.
这种总体布置在二战时期的坦克上经常采用,优点是整车的纵向平衡性好,可以缩短车长,操纵杆的距离也较短,排除故障比较容易.突出的缺点是:传动轴通过战斗室,致使整车的高度增高,车体外型增大,车重增加,由于这种原因,二战后的坦克已经不再采用主动轮前置的方案.

而炮塔的前置和后置:
首先这个和传动,主动轮,发动机有关,因为要顾及坦克的中心问题。一般认为,前置可以保护乘员,毕竟一般的发动机是后置的,这里是坦克的脆弱部位,让乘员远离这里可以提高生存率。此外还可以让乘员远离噪音,提高战斗效率。

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比较常见的位置配置方式:
1,主流的动力室后置,战斗室居中,传变室和驾驶室在前的布局,主动轮在前,动力通过贯通全车的传动轴至变速箱。美,英,德,意大利等国大多采用此种布局,苏联的一些轻型坦克(如T-26等)也有采用。优点是传变室和驾驶室可以布置得紧凑,有时甚至可以部分重叠(如意大利M系列坦克),减小坦克长度,在没有吊篮的坦克里,全车高度增加也不明显。同时前置的传变室使驾驶员得到一定保护,缺点是前甲板需要开检修口,降低防护性,同时驾驶员受到传变室的不利工况(高温,气味等)的影响。这种布局的战斗室(主要是炮塔)位置较居中,对坦克的机动操纵较有利。

2,动力和传变舱后置,主动轮在后的布局。主要苏联采用,还有部分法国坦克(如B1重型坦克)。这种布局的炮塔较靠前,驾驶室在最前,由于不需要穿越战斗室的主传动轴,因此可以降低车高,动力和传变舱相对集中,对管线布置和检修有利。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散热方向在上侧的苏联坦克,法国的B1重坦克的很大的散热器在底盘的两侧,成为防护上的阿基里斯之踵。

3,动力-传变前置,主动轮在前,战斗室靠后。
早期的一些坦克(包括由拖拉机改的坦克)采用,如英国的Whippet坦克,一些自行火炮也采用这种布局,如苏联的SU-5,SU-76系列自行火炮,战斗室在后的布局在自行火炮上可以减少车长度(包括炮),同时战斗舱可以做的较大,也有利于补充弹药。还有德国的“鼠”式。

4,一些轻型坦克的战斗室(炮塔)侧置的布局。
动力室一般在后,驾驶室和战斗室经常并排布置,且不加分隔,有的甚至没有炮塔。早期的轻型坦克经常采用,炮塔偏向一侧(内只有一人)。如德国的一号坦克,意大利的CV29,CV33(35),L6坦克,M11/39中型坦克,波兰的TKS轻型坦克,苏联的T-23,T-27轻型坦克,T-37两栖坦克,苏联的T-60,T-70轻型坦克虽然驾驶室在炮塔前,但炮塔仍然偏向左侧,而两台发动机川列位于战斗室(炮塔)的右侧车体内。

至于差速器和专项操纵系统一般是在中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4
坦克也是这样的啊。
第一辆坦克就是加装钢板的推土机。
现在是将军事技术用回到民用推土机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