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复习,大家建议先看书在做题还是边看边做?

如题所述

建议分模块学习,把知识点掌握了,再做题。给出以下学习方法,仅供参考:
行测复习:

第一阶段:打基础,梳理知识点(时间约为50天)
相信大家都知道,国考行测考试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常识部分(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40题),数量关系(省部级15题、地市级10题),逻辑判断(40题),资料分析(20题)。总题量是135(130)道。我们先用50天时间把这五大部分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都学习一遍。因为国考在近些年题型和题量变化不大,非常“有迹可循”,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买一整套带知识点讲解的教材,教材在知识点后面也会有对应的真题,这样能比较好的感受到国考的“脉搏”。
具体的时间和重点分布如下:
1.资料分析:10天左右。因为在考试中资料分析虽然题量不大,但分值较高,一般是一题一分左右,相比其他题型考点集中且固定,难度也不大,比较容易能在较短时间迅速提分,在正确率达到70%-80%的时候就可以继续学习其他部分了。
2.逻辑判断:15天左右。逻辑判断部分有四个小部分:图形推理、逻辑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每个题型各是10道题。其中逻辑推理部分非常难(主要是之前绝大部分考生都没接触过,没有任何基础),所以需要大概12天去学习,其中必然性推理一般是6天,可能性推理是5天左右。图形推理考的是图形敏感度,对于很多女生来说都比较难,建议用3天学习,另外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各是2天。
3.言语理解与表达:10天左右。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几乎天天学习语文,所以考生都是有一定的功底的。但是国考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不仅要求需要知道词语和成语的意思,还要求理解题干的意思,比如逻辑填空的正确率一般只有60%。大家一定要多练题才行。
4.数量关系:10天左右。数量关系很多考生都放弃了,其实还是比较可惜的,其实我们可以利用10天时间来了解知识点。
5.常识部分:5天左右。因为常识涉及的内容太多,大家也不必当作重点花大量时间做题。
第二阶段:大量做真题、试卷(时间约为30天)
一定要把国考的真题做两次以上,最好用超过做卷子的时间(2个小时)去检查自己的错题。
申论:
一、明确目标
可以查阅历年国考招考岗位,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先锁定自己考哪个更好,然后针对性的制定计划。
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大家复习之路上的努力程度和学习状态。对于国考而言,大家应该清楚其考试主要有两个大类:副省级及市地级考试。虽然两类考试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二者在实际考试难度及对考生的要求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所以确定目标很重要。
二、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一般是总的阶段性规划和具体每日计划相结合。阶段性规划可以以月或者周为单位来确定。现在已经是六月中旬,按照去年国考成绩来看的话,大概还有整整六个月的备考时间,可以将每个月的计划确定下来,一般情况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1、入门学习。从整体上了解公务员考试考什么,通过真题的测试来了解考查内容及自身的学习水平,明确自身的优缺点。
2、补齐短板。根据了解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补短板,这个短板的学习前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后期要贯穿整个备考阶段。
3、夯实基础。在对短板部分有基本的学习之后,还要各方面齐头并进,所以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将基础知识学的扎实透彻,夯实基础。二三阶段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也是大家最难坚持的两个阶段。
4、真题演练。通过前期的学习之后对申论的学习可以说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对真题进行研究和学习,真题不是单纯用来做题的,更多的是研究和学习,所以要用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够将近五年的真题做几遍,具体根据自身情况来定。
5、模拟冲刺。通过真题的学习,对申论会多很多新的认识,需要将知识查漏补缺,然后通过模拟冲刺的方式进行拔高。
具体每部分的时间段的确定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适当调整。
三、落实计划
根据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去做,就是捷径。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日常积累方法。
第一、看!
社会热点、优秀的文章,一方面拓展知识,一方面积累语言素材。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瞭望》《新华网》《求是网》等都是不错的资源,特别是各大网站的网评,对于提升我们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帮助很大。
第二、练!
练字——改善卷面,留下第一印象
写评论——锻炼思维,提升概括能力
写文章——提升写作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3

阳一升一落就是一天过去了,小伙伴距离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又近了一步。备考国考的方法千万种,但是每一种都离不开要买教材。

对于报辅导班学习的小伙伴来说,教材是上课伴侣;对于相信自己能力的小伙伴来说,教材是导师;对于囊中羞涩的小伙伴来说,教材就是他的国考全部。图书教材是考生备考必不可少的道具,可是怎么用图书也是一门学问,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用的不好它只是你高价买的一堆废纸,今天就来带领大家巧用图书备考国省考。

首先,看书要先看目录。

很多同学对正文之前的所有内容选择忽视,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看书方式,反而正文之前的内容是对整本书的一个大题介绍。就拿《行测》这本书的前言目录部分,它介绍了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考情,让第一次参加国省考的同学对即将面临的考试心理有一定的准备,目录部分可以让考生清楚的明白行测考试的几大板块。

其次,正文部分仔细看。

正文部分可以说是整个考试的精华部分,如果您能完完整整的一本书通透的学习下来,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那么恭喜你,你距离上岸只有一步之遥。我们还是拿行测来举例,很多同学正文部分仅看试题,很多同学反映自己注重的题全部都会但是考试下来试题全都不会,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大家,这样看书是不对的,试题只是知识点的举例。同学不要舍本逐末只看每一板块的试题讲解,一定要看知识点,书中的知识点都是教材编写组多年研究这一题型得出的规律,学会了规律考生才能举一反三学会这一类题型。

再次,看完正文一定要做题练习。

人的记忆是伴随着遗忘的,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在学习之后一定要伴随着做题练习,这一环节可以与上一环节“阅读正文”交替进行,看过一部分内容后就抓紧时间做题巩固,第二天学习新内容之前对前一天的内容做题复习,一定要反复的练习才可以使知识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认知结构。

最后,计时模拟练习。

对全部内容学透了之后,需要我们看历年的真题进行模拟考试。在看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一道题仔细研究,但是考场上就没有这个机会了,我们需要又快又准,当遇到捉摸不定的题时该放弃就放弃,不能因为一道不确定能不能得分的题就耽误更多一定能得分的题的做题时间。模拟阶段,考生需要按照考情计时模考,可能第一次做不完题,但是多模考几次就能掌握做题规律以及时间分配的规律,同时还能在模考中发现自己的做题弱势部分,然后再次回到第二阶段“看书”,专攻弱势部分,查漏补缺。

是这篇文章是以《行测》这本书的学习为例,但是学习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考试,希望考生可以学习到学习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条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更好不过了。

第2个回答  2018-11-26
小编觉得这个其实也要分情况,要“因地制宜”!
如果你是第一次考公务员,之前没有接触过公职考试没有经验,建议先看教材,系统学习公务员考试各个模块夯实基础,掌握考点之后在做题,查漏补缺。
如果你已经考过公务员,对公务员考试题型、考点都掌握得比较好,可以直接进行刷题做提升,然后结合自己做题查漏知识点就可以。
第3个回答  2018-11-20
中公特总结归纳给出备考考生一些建议:

1.备考公务员考试宜早不宜晚,要提前制定复习计划。

每年公务员不乏裸考的人,或者复习就是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复习到哪,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建议大家根据备考时间长短,可以制定每天、每周、一个月的复习计划和目标,这样复习完上战场才有底气。

2.备战公务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但对于备考的考生而言,应届生面临毕业事情比较多,在职的平时要上班,所以平时很难挤出固定时间去复习,并且报培训班的费用可不菲。所以不少考生目前选择在线学习视频是很便捷的,随时有时间随时学习,没有理解领会的知识点还可以可以多看几遍。

3.公务员考试的行测复习要攻弱补强。

行测复习绝不是简单的做题就万事大吉的,而是要有针对性的做题,要懂得对考题的分析和总结。千万不要只做自己喜欢做的部分,要攻弱补强,主攻弱势部分的练习,但也不要放弃练习自己的擅长部分。

4.不要放弃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要动笔练习。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都是重点复习行侧,对申论就只是看看新闻,读读报纸,还有人觉得申论学了还不如裸考,干脆直接放弃复习,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大家在看申论热点时政的同时,也要动笔练习。很多人就是因为平时不动笔写申论文章,到考场的时候往往是肚子里有东西却倒不出来,或者写的文章一点也不专业。
给你几个建议:
1、以现在的剩余国考时间来看,花1周时间看完书;这个任务还是很重的;
2、看完书,就是做题,花半个月时间边做题,边练解题技巧;最后半个月纯做题;
3、如果基础一般,就会发现,做题的效果不好,时间短,备考自然不充分,可以理解的;
4、国考搏一搏,省考要怀必胜的信心,想提高快,可以选择辅导班。
第4个回答  2018-11-28
先把书浏览一遍了,知道课本大致内容,甄选出重点章节,再有目的性的去看第二遍,那时就要边做题边看了。考研专业课的常考题型一般都很固定,如果能找到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那就容易多了。另外,再提个小建议。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宜早不宜晚,不过太早也不好,耽误你看基础课,而且容易忘。一般应该定在9或10月开始看,那样的话,你有时间去调整,因为专业课刚开始看的时候不太容易投入进去再强调一下,真题真的很重要!绝对是经验之谈,希望你做个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