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宋元时期历史的进! 据说西夏被蒙古屠城八十万,具体是怎么回事?

据说西夏被蒙古屠城灭种,这种说法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出自哪里的记载? 目前史学界有没有定论?

我看到一种说法,是说蒙古没有屠中兴府:

《元史》卷120《察罕传》,相关记载:“众方议降,会帝崩,诸将擒夏主杀之,复议屠中兴,察罕力谏止之,驰入,安集遗民。”

到底屠没屠? 我糊涂了

即使所谓的“正史”没有确切记载。但是我们从一般的逻辑上分析可以得到:确实在蒙古灭西夏的23年间(1205-1227),西夏人口损失巨大!原因有下:
一:蒙古军队一向以残暴著称,在攻打金国,攻打南宋,都有过大量的屠城行为。如果你认为这些也不可信。那么在成吉思汗侵略花剌子模、拔都侵略欧洲、旭烈兀侵略黑衣大食,都有劣迹斑斑的屠城行为并被这些国家的历史明确记录。如果说孤证不可信的话,那么众多的旁证都证实同一种行为,那么这个可信度还低么!
二、战争从来就是一种残酷的屠杀,特别是在不讲人权的中世纪。在蒙古灭西夏的23年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因战争流离失所而死的,因饥饿疾病而死的,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人口损失。
三、西夏灭亡后,党项这个民族从中国历史上永远消失了。而且西夏是个佛家国家,为何在短短的有元一代,就变成了色目人为主导的伊斯兰教地区呢?这只能用原西夏的主体人口,遭受了毁灭性的损失来解释。文化的传承靠的是族群,只有这个族群足够庞大,才不会轻而易举被其他文明所同化。当一个族群主体不复存在之后,文化自然不能保存,文化保存不了也就谈不上民族的延续了。
综上所述,我认蒙古的入侵造成了西夏人口毁灭性的损失。对西夏这个人口不多、实力也不强大的国家,能在抗蒙战争中坚持23年之久,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了。西夏虽然灭亡了,但是西夏民族这种不畏强暴、顽强不屈,勇于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被今天的人们所敬佩和赞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6
屠城是谬传,是诸多人主观臆断相当然的看法,要尊重史实。

西夏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理应屠城,可是蒙古军将领察罕考虑到西夏之前有降意,力排众议,使中兴府(即兴庆府)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只有西夏王室被杀尽。

楼主这种客观审史的态度非常好。现在网络上误传太多,许多人百度一搜着什么就当做真相,缺乏自己辨别是非能力。有关蒙古崛起和西征以及元朝的历史要参考《元史》《蒙古秘史》等成书较早的著作。
第2个回答  2011-10-09
夏襄宗登城隔水与成吉思汗相见,面约和好,献女察合给成吉思汗,蒙古退兵。上天又一次垂青了西夏。公元1217年,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西夏不堪征调,拒绝出兵。成吉思汗于是以西夏不应从征为由,率军四度攻夏。12月,蒙古军渡过黄河进入夏境,直抵夏都中兴府,夏神宗李遵顼仓皇出奔西京(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一说西凉,今甘肃武威),留太子守中兴府。

  西夏马上遣使请降,由于成吉思汗忙于对花剌子模的征讨,于是命令退兵。但成吉思汗留下话说:“待西征胜利归来,却再理会之。”成吉思汗于公元1226年春以西夏拒绝出兵助战和不纳质子为由,分兵两路,东西并进,再次攻击西夏。成吉思汗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西江得重病,然而天要亡西夏,蒙古人封锁消息,而西夏国守城统帅却在连年抵御后终为恐惧压倒,恰恰在成吉思汗死后一天,献城投降,蒙古人于是发了疯似的倾泻为一代天骄复仇的决心,屠城、杀戮、掘墓、焚书,“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

  西夏王陵也未能幸免,曾经红墙绿瓦、角楼飞檐、阙台高耸、碑亭肃穆,更有那瑰丽的陵台、献殿,但所有华丽堂皇都随着入侵者燃起的大火化为乌有,烧得毁的烧了,烧不毁的石碑都被砸断深埋。西夏就此灭亡。当我们踏上西夏故地的时候,一切静默,留下的只有眼前被风雨蚀过的高大的黄土堆以及布满孔洞的断壁残垣,残留着党项民族的粗犷和曾有的帝王之相。黄昏的阳光洒在遗址间,投射着长长短短的斑驳阴影,那曾经的王朝基业、曾有的辉煌,一切都在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中随风而逝。
第3个回答  2011-10-09
蒙古人的策略是投降,不屠城
如果抵抗,屠城···
这也是他们屡战屡胜的原因之一···
西夏的兴庆府抵抗了很久··铁木真遗命 屠城追问

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的?是根据某部史书?还是野史?还是现代学者的考证? 《元史》中说没屠又是怎么回事?

追答

额··这个好像是公认的吧···

追问

关键是,假设有一个人问我,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我就答不出了。 我就是想找到出处

追答

~百度吧··我只是知道··真要说在哪看的··我想不起来····

追问

那你和我一样,哈哈

追答

咱又不是弄学术的,无所谓的···
基本上抵抗的屠城也是不少人那么干··,咱汉族也做过哦···

第4个回答  2011-10-09
看过吴老狼的《大宋权相》吗?
据说西夏王妃帮铁木真咬过一回,咬断了。是野史。
但铁木真遗命屠城争议不大。追问

是,我不是提出质疑。 我是想找出处。

追答

为什么有争议,就是拿不出有力的出处,像《元史》的《太祖本纪》就说铁木真的遗命是不许屠城,正史都是说不许屠城。至于你说野史的出处,好像最早是见于宋濂的记载,具体是哪本书我还真说不上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