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如题所述

魏文侯派遣乐羊攻打中山国,攻战了中山国(后),(就)把中山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取得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怎么能说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微臣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很高兴,派遣翟璜去宣召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补充:
魏文侯让大家评论他,看来是更喜欢听到赞扬的话,任座的批评之言惹怒魏文侯之后,翟璜既想肯定任座的意见,又想不再惹恼君主,还想让君主高兴地赦免任座,于是就在君臣关系上巧设玄机,把君主的贤明和臣子说话的直率作为一般的规律而联系在了一起,提出了只有君主贤明,臣子才说话直率的认识前提。以此为前提,他以任座说话直率来反证魏文侯的贤明,自然使魏文侯乐于接受。
  巧妙之处在于,魏文侯的贤明在这里是通过任座说话的直率得到证明的。乐于接受贤明之誉的魏文侯,自然对证明了他本人贤明的直率之言和直率之人憎恶不起来了,甚而会变得喜爱其言其人。同时,翟璜在这里仅仅说到任座之言直率,并未涉及直率之言的内容,也未对其言进行评判,他仅仅做到使魏文侯喜欢其言就止住了,对其直率之言的评判和采纳留给了魏文侯本人。既然魏文侯已喜欢其言,那他必定会认真考虑、慎重对待,甚或可以采纳其意,改正过失。聪明的翟璜不强求君意,给了君主较大的活动空间和稳便的下台阶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资治通鉴》

1.臣是以知之
2.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两个之指代的具体内容?
1、代词,代替“大王您是仁君”这件事情;
2、代任座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翟璜善谏,文候很生气,他没有直接批评文候不是仁君,而是说因为仁君手下会有直臣,大家会说真话,间接同意了任座的意见,又抬了文候的面子;文候闻弦歌而知雅意,从惟璜的话中知道任座的意见是对的,知错能改,是一个明君;任座敢于直陈意见,是一个忠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