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跟南子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孔子跟南子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隔着细葛布做的帏帐见过一面。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妖媚,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于是就有了“子见南子”这一段。 

扩展资料: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多次拜访隐士,而到了卫国之后,卫国的男子就派人跟孔子说,天下有品德的人只要是看得起我卫国,并且愿意跟我的丈夫称兄道弟的人,就一定要来见我,而我也很想见你。

孔子遇到这突来的邀请,先是辞谢,只不过屡次辞谢不掉,就只好登门拜访,去见南子。在他们见面的时候,南子在两个人之间放了一张帷帐,避免跟孔子的直接接触,孔子进入大门之后,先是给她行了一个大礼,南子也给他回敬了两次礼。

这一段“子见南子”描述,是在我们常说的《史记》中出现,并且记录的非常详细,详细到细节都很生动,给人一种联想翩翩的感觉,这才会有人把这起事件联想成两个人的风流韵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孔子周游列国,第一个去的就是卫国,谁都知道灵公对孔子那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灵公和南子这一对夫妻品德并不怎么好,南子是宋国人,只不过是嫁给了灵公,因为她的美貌深受宠爱,灵公为其新建了一所宫殿,灵公常常邀请各国来此探讨国事。而公子朝跟自己的妹妹南子是有过私混的,常常借着国事的名义,然后去宫殿里找妹妹私混。

但是这件事情被卫国的太子发现,南子很担心他会登基之后找自己算账,因此她需要寻找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而孔子就是一个精神领袖,是一个很不错的合作者。孔子本不愿去登门拜访,但是觉得自己现在身在卫国,是想要让灵公推行自己的道义,而现在他的妻子邀我上门。

经过反复的权衡之下,孔子只好前去拜见。孔子前去的时候,是带上自己的一个弟子,那就是子路,子路觉得老师去见这么一个人,对南子感到非常厌恶,深怕孔子会被拉拢过去,因此,子路非常的不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见南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8

孔子和南子并无关系,只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到达卫国和南子有过一次见面。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南子与孔子隔帐见面。《史记》对孔子见南子有着相关记载:“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进门时,南子端坐于絺帷后,孔子向她行礼,南子回礼时身上的配饰发出响声。

扩展资料: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2、南子,南子(?―前481年),春秋时期女政治家,河南商丘人。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论语·雍也》里有记载: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后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孔子与南子会面,子路知道后很不高兴。孔子以为子路怀疑自己和南子有不可见人的勾当,立即予以澄清,发誓如果与南子发生过什么,天打五雷轰!另外一种是,孔子觉得子路对南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南子真是外面传的那种人,天也会讨厌她。无论是哪一种,我觉得我们都应相信孔子的道德修养。
南子,史学界对她这个人的评价比较干脆,“美而淫”。虽美但作风不大好,不仅红杏出墙,还喜欢弄权。
“孔子适卫,因嬖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我们发觉南子之所以要会见孔子可能因其形象高大——“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对于南子的盛情邀请,孔子曾经畏葸不前。他怕南子下套,他怕自己禁不住诱惑,更怕卫灵公龙颜大怒,总而言之,生怕丢了饭碗和性命。于是,“孔子辞谢”。南子自然很不甘心:我是美女我怕谁?!于是,南子派人转告孔子:“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愿)见。”作为一国之母,南子以其美丽和权势在卫国没有她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没有她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孔子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得已而见之”。 “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南子若隐若现地坐在絺帷中。孔子不见庐山真面目,屈膝跪下行礼,但闻玉环璧佩璆然声响,像是南子正在里面欠身还礼,俯仰之间,弄得叮叮当当……遗憾的是,史太公司马迁走笔至此戛然而止。听到“子见南子”的绯闻,孔子门生无不大惊失色,其中一贯耿直的子路指责孔子:“老师常给弟子讲礼仪廉耻,自己为什么偷偷地去会南子?”听到弟子的质问,面对众多弟子,孔子不顾师道尊严,慌不择言:“如果我和南子那样,天厌之,天厌之!”(参见《论语·雍也》)值得注意的,孔子连说两个“天厌之”,这就泄露春光了。倘若孔子问心无愧,就应该说:“如果我和南子那个,天打五雷轰!”然而,司马迁暗示我们孔子不敢用生命来赌咒发誓,只用那不疼不痒的“天厌之”敷衍了事。
孔子之所以离开卫国,大抵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孔子陪同卫灵公夫妇出行,南子嘲笑孔子无能。于是,孔子酸溜溜地丢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走开了。另个可能是,卫灵公和南子同乘一辆车子出门,孔子乘另一辆车子作陪。走过街市的时候,听到有人唱起歌来:“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参见《东周列国志》)于是,孔子灰溜溜地丢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走开了。总之,人言可畏,孔子无地自容,只好逃之夭夭。
南子是一个淫妇,不道德之人,孔子却去见了她,引起了弟子子路的怀疑,以为他和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孔子不得不自我表白: 我如果做了错事,老天会惩罚我的!老天会惩罚我的! 这表明孔子不是那种假道学,不装腔作势。 一种是南怀瑾的理解。他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们对南子的看法都不对,我所否定的人是那种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不但人讨厌他,天也讨厌他,那种人我是不会与他来往的,可是南子不是这样的人。两种理解都有意思。不过,南怀瑾的理解显然有漏洞。因为孔子去见南子之前并不了解她,他怎么知道她不是那种不可救药的人呢?只能说是孔子见了南子后,发现她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人。
然而,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南子想见孔子,孔子为什么一开始就不愿意见她呢?是男女有别?非也,春秋战国时期,男女相见是极自然的事,《诗经》里面有大量的记载表明那个时候,男女关系还是比较自由的。再则南子也说了,四方之君凡是愿意与她的丈夫卫灵公结为兄弟的,都要拜见她的。是南子名声不好?非也,倘若孔子在这之前就听说南子不好的名声,那表明南子一定有什么劣迹,且一定会载于史册,不会如现在这样简单的。那么,到底这里面什么奥妙呢?恐怕谁也无法解答了,这只能是一个千古之谜。
旧说,南子是卫灵公夫人,其人貌美而yin乱,卫灵公为其所迷惑。孔子拜见南子,欲通过南子说服卫灵公推行治道。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直,不达孔子之意,认为君子不当见yin乱妇人,对孔子见南子之事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表白说:自己若非为行治道而见南子,愿老天惩罚我!
汉儒孔安国以为,子路不满孔子见南子,孔子便赌咒发誓表白自己,其事有无颇有可疑。而王充则谓:“南子,卫灵公夫人也,聘孔子,子路不说,谓孔子yin乱也。孔子解之曰:我所为鄙陋者,天厌杀我!”(王充《论衡·问孔》)如此叙述就变成了孔子有无yin乱之事了。
而刘知己说:“覩仲由之不悦,则矢天以自明,……圣人设教,其理含弘,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刘知己《史通·惑经》)刘知己称赞孔子,不因子路怀疑非难自己而恼怒,“援誓以表心”,有“大圣之德”;但他批评庸儒“文过饰非”云云,似乎孔子见南子一事,其心迹虽明,其事仍有可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06
看看以下对你理解有没帮助?孔子不是投靠她
只是惯于到处周游
到处抒发政见和理论
再看看有没什么地方适合他留下
卫国的灵公以养鹤为名,不问政事以此来逃避儿子的追杀,儿子以扼死鹤为乐趣,又在自己的儿子——灵公的孙子面前,装善良,装仁义,把折断的鹤的腿给包扎好。灵公一心想传位于自己的孙子,可是儿子却紧追不舍。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绝美无比。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去见南子。南子爱孔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希望她能留下来,帮她治理卫国。但孔子是没有趟那一滩混水。继续前行了。离开了卫国。事后弟子们问他,是不是爱南子,他并没有否认。如果,我是说如果,他就此留在了卫国,可能就是不一样的结局了。他最多成为了一个永留青史的好宰相,却成为不了一个中国几千年来供奉的圣贤。他是有点迂,几年来一直在野地里带着弟子们游荡,去各个国家发表他们的仁义主张,希望天下大治,他和弟子们经常遭人追杀,受人白眼。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在家过得也不好。他却没有退回来的意思。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他的梦想,一直以来的追求和主张。现代人缺少的是,那种心平气和地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受了挫折也不放弃,动摇过也会再次坚定起来的意念。
孔子见美女南子
"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很妙.南子是古代的一个美女,卫国人.
孔子当时到了卫国,南子曾经找人告诉孔子,想见见孔子.
尤其是这个人名声并不好,她要见孔子,孔子并没有答应.
南子虽然在社会上的名誉并不太好,孔子也瞧不起她,她硬要见见,也理所当然.孔子特别讲理.
但是孔子有一天的确见了孔子.孔子见南子,南子对他恭敬万分.
孔子见了南子出来.子路这个学生就摆脸色给他看.
"予所否者",孔子就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不对的.
"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流言",又"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不要管他.只问自己.
南子是不是"天厌之"的人呢?
所以孔子说:你们不要听到人家胡说八道就相信了,"谣言止于智者",有聪明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就知道真的或是假的.如果真有罪大极恶的人,天意都会厌弃他,何况人呢?你们对于南子,用不着这样不高兴.
孔子见南子发生了什么?
第4个回答  2011-10-06
以我的看法,南子对孔子并没有什么感情,她见孔子多半是因为女人所拥有的虚荣,一方面希望被世人景仰的孔子也能拜倒在她裙下;另一方面又以羞辱嘲弄孔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美而淫嘛。而对于孔子,我想孔子应该是很喜欢南子的美貌的,不然,在真正的历史上那个办事果断的孔子怎么会一见南子就性情大变,整个人唯唯诺诺起来了么?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觉得,孔子受儒家思想,对南子的感情并非是爱,只是一个正常男人对一个貌美女子心仪之情(说白了,有点贪图美色的意思吧。。)。所以,要说关系,顶多算暧昧关系。在历史上,也并没有什么下文了。

下面,是在网上摘的,有历史也有评鉴,你可以看看:

南子,史学界对她这个人的评价比较干脆,“美而淫”。虽美但作风不大好,不仅红杏出墙,还喜欢弄权。 南子来自宋国宗室的美人,是卫灵公夫人。待字闺中,南子就已和公子朝私通。公子朝是一个非常俊美的男子。两美相爱,胜过夫妻。可惜,弱小的宋国迫于卫国强大的的压力,竟把南子嫁给老态龙钟的卫灵公。
  “孔子适卫,因嬖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我们发觉南子之所以要会见孔子可能因其形象高大——“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对于南子的盛情邀请,孔子曾经畏葸不前。他怕南子下套,他怕自己禁不住诱惑,更怕卫灵公龙颜大怒,总而言之,生怕丢了饭碗和性命。于是,“孔子辞谢”。南子自然很不甘心:我是美女我怕谁?!于是,南子派人转告孔子:“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愿)见。”作为一国之母,南子以其美丽和权势在卫国没有她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没有她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孔子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得已而见之”。 “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南子若隐若现地坐在絺帷中。孔子不见庐山真面目,屈膝跪下行礼,但闻玉环璧佩璆然声响,像是南子正在里面欠身还礼,俯仰之间,弄得叮叮当当……遗憾的是,史太公司马迁走笔至此戛然而止。听到“子见南子”的绯闻,孔子门生无不大惊失色,其中一贯耿直的子路指责孔子:“老师常给弟子讲礼仪廉耻,自己为什么偷偷地去会南子?”听到弟子的质问,面对众多弟子,孔子不顾师道尊严,慌不择言:“如果我和南子那样,天厌之,天厌之!”(参见《论语·雍也》)值得注意的,孔子连说两个“天厌之”,这就泄露春光了。倘若孔子问心无愧,就应该说:“如果我和南子那个,天打五雷轰!”然而,司马迁暗示我们孔子不敢用生命来赌咒发誓,只用那不疼不痒的“天厌之”敷衍了事。
  孔子之所以离开卫国,大抵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孔子陪同卫灵公夫妇出行,南子嘲笑孔子无能。于是,孔子酸溜溜地丢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走开了。另个可能是,卫灵公和南子同乘一辆车子出门,孔子乘另一辆车子作陪。走过街市的时候,听到有人唱起歌来:“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参见《东周列国志》)于是,孔子灰溜溜地丢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走开了。总之,人言可畏,孔子无地自容,只好逃之夭夭。
  南子是一个淫妇,不道德之人,孔子却去见了她,引起了弟子子路的怀疑,以为他和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孔子不得不自我表白: 我如果做了错事,老天会惩罚我的!老天会惩罚我的! 这表明孔子不是那种假道学,不装腔作势。 一种是南怀瑾的理解。他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们对南子的看法都不对,我所否定的人是那种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不但人讨厌他,天也讨厌他,那种人我是不会与他来往的,可是南子不是这样的人。两种理解都有意思。不过,南怀瑾的理解显然有漏洞。因为孔子去见南子之前并不了解她,他怎么知道她不是那种不可救药的人呢?只能说是孔子见了南子后,发现她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