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切浮华都看开了,悟透佛道空相,那人生还有意义么?

如题所述

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各不相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角度。释迦牟尼佛在 《妙法莲华经》 中告诉我们,他之所以传授佛法,就是为了能够令众生获得无上的智慧。佛的智慧、觉悟的智慧。我们为什么非要有这个智慧呢?因为没有这个智慧我们会痛苦。唯有这个智慧能够解决、免除我们的痛苦。
世间人们也有快乐、也有痛苦。其实我们所说的快乐,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准确的说应该是痛苦的缓解,而且是短暂的缓解。比如我们吃饭时候很快乐,那是因为缓解了饥饿,缓解了我们对美食的贪欲之苦。假如这个欲念我们并未满足,它就是痛苦的。
又如富有的快乐,不过是贫穷的缓解。如果金钱真的能够带来快乐,那么就不该有那么多有钱的人自杀。他们太痛苦了,以至于认为相比之下死亡或许更快乐。当然相比较而言,贫穷更让人痛苦,这也是事实。
人们绝大多数寻求的快乐都是如此。寻求痛苦的解脱。
佛法则不然。佛法探求的是这个痛苦的根源在何处。假如这个根源没有找到,那么痛苦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即使有短暂的缓解,就是我们说的快乐,也无法永远保留。
痛苦是如何来的?它是从一个误会来的。从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来。佛法叫这个为无明 。《圆觉经》 讲: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 。
我们错误地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而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心。这身心相加就构成了“我”。这个“我”就成了最为切实的依靠。有了“我”的认知,接下来自然就会有了“我所拥有的”就是“我所”。我所喜欢的、我愤恨的、我反对的、支持的、我相信的、不相信的等等。这都是“我所”。
有了这两点。我和我所。一切痛苦就产生了。经云: 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 。我喜欢的,但得不到,就会痛苦。“我”想拥有娇、妻美眷,但得不到,就会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我”仇恨什么,却无法毁灭之,就会痛苦。甚至这一切我都厌倦了,想找个法子能够让自己不痛苦,想成佛成仙,追求不止,一样产生痛苦。
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种痛苦如果能够暂时缓解一下,就是我们称为的欢乐了。当然这个欢乐难以持久,不会永恒。因为这不是真正的欢乐。真正的欢乐应该是如同金刚一般,坚固不坏的。真正的快乐不假他求,本来既有,无人能夺,不会增减,恒久不坏。如果需要借者什么努力、什么条件才能实现,那么肯定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一定是本来就有的,而且不会变异,否则就又会变成了痛苦的缓解。
如果真的有这种快乐,而且是我们本来就有的,那么它在何处,我们如何体会不到呢?
这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屏障。把快乐障碍了。我们用“我”和“我所”把本来就有的快乐给阻碍了。如同拥有无数财富的人,却拒不认为自己是这些财富的主人。我们错误的认可了一个身体和心灵、于是放弃了原本圆满无上的快乐。
或许有人会说,真的吗?这个快乐真得由我们的五欲更快乐吗?真的比美味、(男、欢、女、爱)、财富珠宝更令人快乐?是的。这个快乐比前面说的一切五欲快乐来的更好,更完美。因为它没有限制、没有负累、是自由的、没有开始和终结,圆满无缺、永恒不变。而且不会带来一丝痛苦。
这个快乐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更是我们还背负着种种阻碍和枷锁的时候无法想象的。就如经典中讲的: 何况 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但可以保证的是这个快乐源泉绝对要比言语所能形容、允诺的一切都更加完美,更加圆满。
虽然这个世界还不时有那么些许快乐让我们感受,可是你是不是不知为什么还会觉得:真的受够了。这里简直就是如同着火的房子一样令人不安和痛苦。我们该如何解脱这种痛苦,并获得真正的快乐呢?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非常清楚地指示了直捷的方法: 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断除“我”和“我所”,清除这个凭空设置的障碍,那么真实本性就在这里,丝毫未动。
如何断除呢?这个障碍是凭空设立,并无真实可循,本来没有,本自虚幻。如同空中幻化的花朵,本来就不存在 。《占察善恶业报经》 讲: 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曀,如梦,如电,如云 。 都是变幻不定、虚幻不实的。
对治这个虚幻不实的障碍我们该怎么做呢?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 知幻即离 。你只要知道它、观察它、了解它。认识到它的性质本不存在,不是真实。自然后面会远离这幻化的一切。远离这幻化所带来的一切影响。自然而然逐步摆脱它。
我们平时很在意“我”的思想。它这样想,我们就这样,它推理我们就承认、他忆念我们就重视、它渴望我们就认同。这一切我们只要了解观察,认识它、远离它。不支持它、不认可、不认同,甚至不在意它。枷锁会逐渐脱落。一切自然显现。
唯心识观 中地藏菩萨讲: 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 ………… 当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 。
在一切时间、一切地点,随我们身口意所有造作,都应该观察、追究其从何而来。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心念。所有境界的苦乐、悲欢都来源于心念。否则不会有人看圆月而伤感,有人看圆月而心悦。凡是我们内心的所有心念、感受、思维、判断,我们都一一审视。
随时问我在想什么?感受什么?慢慢就会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虚幻不实的妄念,因为它随时变化、随生随灭、生灭不已。根本没有一个永恒、固定。
未完待续。
【转自地藏论坛 禅净双修无上宝(4)-金刚大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0
我们学习佛法用于不同的目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告诉我们,他一直教佛法众生无上智慧。佛的智慧,智慧的意识。为什么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吗?因为这等智慧,我们会很痛苦。只有智慧来解决,从我们的痛苦。
世俗的喜悦和悲伤的人。事实上,我们谈论的,是不开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准确的说,疼痛缓解,短期缓解。例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很开心,这是因为减轻饥饿感,我们的美食贪婪,以减轻疼痛。如果我们不能满足这个愿望,这是痛苦的。

另一个例子是丰富的快乐,但缓解贫困。如果钱真的能带来幸福,那就不要有这么多富人自杀。他们是太痛苦了,这样的对比度亡可能更幸福。当然,相比之下,贫困是更痛苦的,这也是事实。

绝大多数人追求的幸福是真实的。寻求缓解疼痛。

佛法是没有的。佛法探索这痛苦的根源。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痛苦将继续生产。即使是短暂的缓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幸福,不能始终保持。

疼痛怎么样?这是一种误解。来自一种错误的认识。佛法的无知。 “圆觉经”:的云鹤无知。好男人。一切众生。从未启动。各种逆转。仿佛迷人四方易跳转到确认四个阶段本身影相从心。六债券比喻他的病。看到自己空气花和二月的。好男人。空,没有鲜花。王志生病。因此,王志

误认为这身是“我”,我们可以看到,听到,闻,尝了,认为,我们的心,这种身体和精神的总和构成“我”,“我成了最实用的依靠。随着“我”的认知,自然会有下一个“我”是“我”。我喜欢我的反感,我反对,支持,我相信,不相信。这是“我”。

这两点。我和我所有的痛苦就产生了。算我说:我做了设置各种行业清苦的生活和亡。我很喜欢,但我是不是会很痛苦。 “我想有约翰逊,妻子美眷,但不痛苦,甚至失去。”我恨他们不能被破坏,会很痛苦。即使我累了,想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使自己的痛苦,想成佛成仙,多痛苦的追求。

这是一切苦难的根源。这种疼痛可暂时缓解,就是我们所说的喜悦。当然,这种喜悦不能持久,不会是永恒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像金刚,坚固坏。真正的幸福不离开他的需求,都一直没有人能够把它而去,不会增加或减少长效坏。如果您需要借用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那么它肯定不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一定是固有的,但没有变化,否则它会成为一个缓解疼痛。

如果这个建议真的很开心,我们已经在那里,因此,你在哪里,我们怎么能不明白呢?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屏障。快乐的障碍。我们用“我”和“我”的内在的幸福阻碍。像无数的财富,拒绝相信他是这些财富的拥有者。我们认识到一个错误的身体和心灵,然后放弃了完整的最大的幸福。

也许有人会说,真的吗?真的很开心五欲快乐的?真好吃,(男,喜悦,女人,爱),财富珠宝更幸福吗?是。这比刚才说的幸福,所有五欲高兴能更好,更完美。因为它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负担,是免费的,有没有开始和结束一个成功的完整的,永恒的。但是,没有一丝痛苦。

幸福是很难找到的话描绘。我们也背负着各种障碍和束缚,无法想象。作为经典的说话,更何况一个有思想的心,测量,如圆觉境界。但可以保证绝对胜于言的幸福,这个源可以形容,答应一切更完美,更成功。

这个世界上不时让我们感到有点高兴,但你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觉得:真的受够了。这里只是作为着火的房子的不安和痛苦。我们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并得到真正的幸福吗?

释迦牟尼佛对我们非常清楚地表明:永直捷克共和国绝对无副作用成佛的。尝试摆脱“我”和“我”,清除凭空设置的障碍,那么这里的真正本质,没有移动。

如何设法摆脱它?这个障碍被设置在真空中,有没有真正的后续,不存在这种自我虚幻。花一样的空气,转过身来,根本不存在。 “占察善恶因果报应:虚无缥缈的,比如,如5月,如镜,如晒干的干闼婆城,如空谷响,如杨惠妍,如泡沫一样,如露,如灯具,如网状的晦涩的梦想,如电力,云。是善变的,不真实的。

治理障碍不真实的,我们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告诉你:知道魔术客场,只要你知道它,观察它,了解它,认识其性质不存在,是不正确的。Natural'll远离这个变态。远离这种变态的影响。,自然并逐步摆脱它。

我们平时非常关心“我”的思想。认为它像我们的推理,我们承认,他记住的是,我们重视它,希望我们同意,我们只要了解这个观察,了解它,留远离它。不支持它,不承认,不同意,甚至不介意它的束缚会逐渐脱落,所有自然的表演。

理想主义共识,认为地藏菩萨说:一切都在所有的时间,身体,言语和心灵已经操作注意观察,只知道心脏,甚至每一个境界的心住读,当所有的知觉............因此应该保持头脑心脏被称为CD-妄想,没有真正的境界,五菱浪费,唯心主义概念的维修知识。

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与我们的身体,言语所有自命不凡,应观察他来自调查。会发现这一切都源于他自己的头脑。来自心中的喜悦,悲欢离合的境界,否则没有人会看到月亮和悲伤,有的人看到的月亮和情绪,所有我们心中所有您的想法,感受,思考,判断,我们逐一检查。

随意问我在想什么吗?觉得呢?慢慢会知道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错觉,因为它是与学生如有变更,无尽的出生和亡。关闭不是一个单一的永恒的,固定的。

继续进行。
[转自地藏菩萨论坛国际佛教讲堂(4) - 金刚大乐都至尊之宝]
第2个回答  2011-10-07
人生真正的意义就是返朴归真,悟透佛道空相!!
当你真的把浮华看开了,并不代表你明白为什么要放下浮华,这其中有佛学原理在其中,如:因果轮回,业力轮报,百千劫,三千大千世界,盲龟值浮孔,倒济慈航,常啼菩萨,婆娑泪海,大道无形,,,,,,够你学的了,等你学有所成的时候,你自然真正透彻了人生的意义!!
推荐一个网站《劝学网》,祝你早日悟道!!
第3个回答  2011-10-07
如果真能悟透人生真谛,宇宙真相,你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会更积极入世、行菩萨道。你的困惑可能是觉得看破红尘后,对于五欲六尘失去兴趣后会感觉人生索然无味,然而非也!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可以说对于五欲六尘等境界无所住、无挂碍,但还要生起利益社会、服务他人的心。
第4个回答  2011-10-07
那是凡人的想法啊!!!空中自有妙有,灵界成道体有佛.法.道.仙.&神,他们是修行者的精神的导师,学也学不完的知识..同时愿意为天行道,帮助他们渡人进入修行啊!!!须要办很多课程啊!!!帮助人解开迷惑(神算,风水&法事治病等等.)不只在物质的回馈而以,还有更大的意义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