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的特点

如题所述

一、《红楼梦》从家庭的琐碎中,描写了人生的大智慧。喝茶、宴游、痴男怨女的爱情、偷鸡摸狗的龌龊事,曹老先生,把这一切写得纡徐不迫,不急不躁。这还只是表面,红楼梦的贡献还在于在琐屑中写出了人生。

二、《水浒传》描述了江湖间男人生存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仍继续生存于中国的各个角落。

三、《三国演义》通过形形色色的政治事件和人物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一副副波澜壮阔的政治博弈画面。

四、《西游记》以浪漫的笔调和丰富传说,给我们构造了一个离奇的想象世界。

扩展资料: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四大名著的内涵,是博大而丰盛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体悟,但无论如何,它们写的是人,进一步是人生,更进一步便是中国人的人生。人生是需要去完成的,那么我们便可以说,四大名著正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红楼的主题是情,三国的主题是争,水浒的主题是义,西游的主题是悟。要抵达或者超越它们,就构成了这种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关卡。过不去,就是平庸;过得去,便是超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4
《西游记》:《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

《红楼梦》:一、《红楼梦》的主题特征:《红楼梦》骄人的成就和巨大的艺术价值还在于作品本身。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多重性,多主题,已成为《红楼梦》的一大特征 .
二、《红楼梦》的历史性、政治性:该书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和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历史。回顾当时的世代背景,无可置疑,康雍乾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鼎盛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然而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基督学说孕育下,文艺复兴、欧洲各国兴起了海洋探险、人文解放、科技发明的热潮。这些看似遥远和不相干的事情,后来变成摧毁强大中华帝国的重要因素。
三、《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人的本性之源的爱的深刻理解和封建社会对人性摧残的血泪控诉。

《水浒传》:一、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 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小说把高俅「发迹」和徽宗宠信他的故事, 放在故事的开端来写, 以示「乱自上作」, 体现了「官逼民反」的思想。《水浒传》在揭露贪官污吏的残暴腐败时, 也歌颂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
二、善於描写人物
《水浒传》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实环境中, 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 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总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以其行动和语言显示其性格特徵。如在「劫法场可秀跳楼」一回, 通过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 把他当机立断, 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在塑造人物时, 作者既植根於现实, 又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 如吴用的机智过人, 李逵的赤胆忠心, 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拨垂杨柳等夸张的描写, 结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四、情节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 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 引人入胜。有一些段落, 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 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而每一组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发展史, 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 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
五、人物性格的对比/ 多用对比手法
在塑造人物时, 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 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何九叔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处处预留退步, 表现其世故机变而怯懦的性格; 郓哥则好管闲事, 反映其年青好胜、幼稚天真而又抱打不平的态度。
六、语言明快洗练/ 生动准确
《水浒传》的语言,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 经过加工, 故其语言特色, 明快、洗练。如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 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 酸的, 辣的, 一发都滚出来。」既通俗, 又生动。《水浒传》的语言生动准确, 富有表现力。如写鲁智深打店小二时, 「鲁达大怒, 开五指, 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还不足表现鲁达之愤怒, 而用了一个「 」字, 表现出其神韵。
七、 语言个性化
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 成就甚高。如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 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 予人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一个民族,它那不可磨灭的灵魂与文化底蕴,能够以各种形式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而这四大名著,正是以经典文本这种极其重要的形式,诉说着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着民族的灵魂。
第2个回答  2016-02-17
特点有很多类,艺术特点、人物特点、写作特点等等。就其主题而言,
红楼:崇尚爱情自由,反应封建家族腐朽没落;
三国:崇尚忠君思想,反应各路诸侯争名夺利;
水浒:崇尚忠诚义气,反应农民起义立场不稳;
西游:崇尚邪不压正,反应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介绍:《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等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红楼梦》,世情小说,四大名著中艺术成就最高,人物形象饱满真实,在文学界影响最大最深远;
《西游记》,神魔小说,想象力非凡,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较少见的类型;
《水浒传》,农民起义题材小说,人物性格刻画最为人称道,但内容倾向血腥暴力,备受争议;
《三国演义》,历史和军事题材小说,人物比较类型化,描写战争和政局变化十分出色,在民间影响最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20
红楼梦:语言细腻,言辞丰富,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民俗,经济,人情世故,烹饪,服饰等等,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水浒:描写言没有红楼梦典雅细腻,但是能够详细的描绘出宋代人物的特点。犹如清明上河图。
三国: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和朝代-三国时期,人物及军事描写成功。
西游记:中国志怪小说之首,取自真实的唐三藏西去取经的经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