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人是怎样过66周岁的?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在老北京的传统习俗中,老人到了66周岁,预示着人生的一道坎,用老话来说就是“老人六十六,不死掉块肉”,这跟“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是一样的道理。正是因为这个客观原因的存在,对老人的66周岁生日会比较讲究,通常做法是女儿买一刀肉(六两六)作为寿礼,但这份礼物不是当面送给老人,而是在门外隔着院墙扔进院子里。如今北京已经是遍地楼房,这种老的风俗习惯也就无以为继,勉强可以算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实话,地道的老北京人对传统习俗是极为注重的,这也是生活在皇城根儿下应有的生活品质,只不过老一辈人在家庭中逐渐没有了“话语权”,原本应该世代相传的生活习俗,到了如今的年轻人这一代,已经抛之脑后没有了应有的传承。当然,以前的生活条件比不上现在,买一刀肉就可以视为给老人进补,而现在即便不过生日,老年人也可以结合身体状况随时调理保养,这也就导致老的风俗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其实现代社会对很多老的传统风俗已经不再重视,特别是年轻人对父辈或者祖父辈的口口相传兴致全无,久而久之很多风俗习惯也就风光不再。如今子女给老人过寿,无论66还是77都是一样的过法,一家老小围着丰盛的饭菜,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为老人祝寿,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并无二致的生活习惯。对于注重生活品质的家庭,或许会在老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故地重游或者往日时光再现的形式,让老人度过一个难忘而有纪念意义的生日,至于66周岁的一些习俗或者讲究也就不再重要。

由此可见,旧时的地方习俗,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中已经逐渐被淡忘,即便是世代相传的老北京习俗也不例外,至于老人过66周岁生日的讲究,也会在新兴贺寿方式的冲击下消失的无影无踪。总而言之,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作为子女和晚辈,只要能够让老人感受到生日的温馨和快乐,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就是值得开心的家庭聚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8

古老的生日庆祝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习俗,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太大变化。民间总是以60岁为寿命,50岁以下或父母健在的不能称之为寿命,只能称之为生日。60岁以下的人,每年的生日都在出生当天。生日的时候煮鸡蛋,吃面条。鸡蛋叫“幸福蛋”,面条叫“长寿面”,意思是“长寿”。如今,除了吃开心蛋和长寿面,我们还买生日蛋糕,有的甚至根据年龄点蜡烛庆祝。

给年满66岁的人过生日叫做六岁生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过六岁生日是一种生日习俗。比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每个父母的66岁生日,都应该庆祝他们的6岁生日。当时,出嫁的女儿应该是父亲或母亲的生日,猪腿要切成六十六小块,形状像豆瓣,俗称豆瓣肉。一般将六十六块小鲜肉红烧,盖在一碗米饭上,用一双筷子放在菜篮子里,盖上红布,送给寿星主人品尝,以示寿星。有的可以根据主人的口味灵活变化,不用红烧,用其他的烹饪方法,但都必须是六十六块。老年人一进入生日,他们的孩子、亲戚和朋友都会有一年一度的生日庆祝活动,俗称“庆生”。为了庆祝老人的生日,应该准备礼物,通常主要是老人喜欢的食物和衣服。

它是食物面条和生日桃子。生日蛋糕不可或缺。生日蛋糕的造型以寿桃、寿星等传统民俗为特色,上面写着“幸福如东海”“长寿如南山”等字样。一些比较关注的人还写“守廉”“守纳夫”。这是生日常用的老吉祥物,既是祭品,也是礼物。有用的新鲜桃子大多是面粉做的。神话中,王太后在瑶池设桃宴,招待各路神仙,以此来庆祝生日,于是众人都用桃子来庆祝她的生日。陈方寿堂案上的寿桃,通常是九叠一盘,三盘并排摆放。

面粉蒸的寿桃应该把嘴染成红色。宋朝时,黄庭坚写了一首诗“你想送什么生日酒?天上有一枝千年的月桂树”。所以早年寿宴用的酒一般是桂花酒,意思是用仙酒庆祝生日,可以让被庆祝的人长生不老。老北京人在过生日的时候经常用“烧酒”和“黄酒”,这叫“金酒银酒”。一般生日面必须在“庆生”日中午这一餐或生日会上吃。在江苏省和浙江省,也有在生日庆祝活动中向村民和邻居分发捆绑成小把的生日面条的习俗。我们的传统食物面条很长,它意味着延长寿命。手面要3尺长,每捆要100多块,做成塔状。用红绿纸把花盖上,准备两份给寿星。

第2个回答  2022-01-18
北京老人再过66周岁时,会非常隆重,这是老人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感,在这个时候要家庭团圆共同为老人庆祝;讲究在于闺女要为自己的父母买一刀肉,除此之外,老人要身穿红秋裤,红秋衣,红裤腰带等,这都代表着对老人的祝福。
第3个回答  2022-01-18
在过66周岁的时候,儿女就要给父亲买刀肉,而且还需要请一些亲朋好友,需要给老人办一场生日宴会,还有一些老人就会在外面穿红色的衣服,讲究就是意味着在66周岁是一道坎,把肉扔到外面之后能够帮助长寿。
第4个回答  2022-01-18
做儿女的要给父母买刀肉,要站在院子里把肉扔到墙外面,要大办生日宴,请亲朋好友。然后也要包66个饺子给老人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