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茅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1. 文言文矛与盾

自相矛盾①إ

人有鬻矛与盾者②,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俄而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④“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ؤ

【注释】ؤ

①选自《韩非子·难势》。②鬻:读yù育。卖。③陷:作动词, 刺透,穿透。④应:应声。下文的“应”指回答。ؤ

【译文】إ

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他吹嘘自己的盾坚固,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 穿不透它。”一会儿,又吹嘘自己的矛道:“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也能刺穿。 ”إ

人们听了他的话,觉得好笑,便接口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إ

这个人被问得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ؤ

【题旨】事物是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不能绝对化

2. 古文中的厮是什么意思

(1) 《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 *** 隶或仆役;服杂役者)

(3) 又如:厮役(供差遣的奴仆);厮台(从事劳役的奴仆);厮养(从事析薪炊烹劳役的人);厮舆(砍柴与驾车的人);厮仆,厮竖(仆役);厮滥(出身低下者);女厮。又对男子轻蔑的称呼,犹小子。如:厮舍(仆役居屋)

(4) 古时指无身分或 *** 的人

原来我的丈夫也吃这厮杀了。——《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越不肯应承。——《水浒传》

(5) 又如:这厮;那厮;厮儿(家伙;小男孩;小子);厮佣(雇工);厮仆(仆役,佣人);厮波(专在酒楼、妓院等娱乐场所侍客索钱的闲汉)

3. 《矛与盾》文言文加译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谈。 5、吾:我的。

6、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不。 弗能:不能。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卖。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4. 古文“矛与盾”的译文

楚国有个人到大街上去卖长矛和盾牌。为了招徕顾客,他举起盾牌夸耀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无论什么武器都剌 *** 它!"

他放下盾牌,又举起长矛吹嘘说:"我的长矛锋利无比,无论什么东西一剌就穿!"

这时,有个人问他说:"如果用你的长矛来剌你的盾牌,那结果是一个什么样呢?"

那个楚国人一句话也答上来。

寓意:脱离实际地夸大某种东西的长处,往往会闹出自相矛盾的笑话.

附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韩 非《韩非子·难势》

5. 《矛与盾》文言文的解释

矛与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说:“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样?”这个人被问得没话可说了。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6. 文言文《矛与盾》的所有解释

1、解释词义。

鬻:卖,出售。

誉:夸耀。夸大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或:有人(别的人)。

以:用

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二:其人弗能应也

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