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后比较 类比 类比句的读写例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3
  语言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写《漫谈礼貌语言》一文这样开头:  鸟儿爱美,不仅需要羽毛之美,还要鸣声婉转之美;鱼儿爱美,不仅需要鳞甲之美,还需要沉浮活泼之美;人爱美,不仅需要衣服居室之美,还需要语言美和动作美。
  读者一看开头,就理解并欣然接受周先生的观点“人爱美,不仅需要衣服居室之美,还需要语言美和动作美”,为什么呢?因为周先生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之前,先用“鸟儿爱美,不仅需要羽毛之美,还需要鸣声婉转之美;鱼儿爱美,不仅需要鳞甲之美,还需要沉浮活泼之美” 来类比。这两种典型物象所蕴含的义理:美,不仅需要外在美,更需要的是能体现内在美的“鸣声婉转之美”“沉浮活泼之美”,以其形象生动、充满真情雅趣,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语言学家巧用类比句,抓住典型物象的本质特点类比自己论述的观点,化抽象为具体,化平实为生动,堪称妙笔生辉。近年来,因运用类比等手法而被阅卷教师拍案叫绝的高考满分作文也不断涌现。为帮助广大考生熟练运用类比,创造出更多佳句隽语,笔者特从高考试卷和满分作文中选择一些例句,就类比句的读写略陈管见。
  何谓类比?类比就是取类作比,把相同、相似或者在某一点上义理相通的事物并在一起,使其相互参照,来阐明一种事理,或表现一种情景。
  高考作文中的类比句,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对某个论题的观点,我们姑且称之为本体(下面例句中的画线部分为本体),一般置于类比句的后边;第二部分为典型物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比体(下面例句中的没画线部分为比体),其所具有的义理与本体相似,一般置于本体之前。可作为比体的事物有日月山川、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飞鸟奔马……几乎自然界的一切皆可入诗入文,其生动形象、活泼可亲,向人们展示蕴含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妙无比的自然现象中,欣然而自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如:
  笋在顽石下奋力一顶,才有参天的劲竹;水在断崖下舍命一跃,才有轰鸣的飞瀑;人,也只有在生活中拼力一搏,才会有生命的闪光。(《生命的闪光》)
  本句的比体借助“笋”的典型动态“奋力一顶”而成“劲竹”,借助“水”的典型动态“舍命一跃”而成“飞瀑”,形象地说明在生活中拼力一搏,是“人”生命闪光的必备条件。
  江海因为宽容涓涓溪流而浩瀚无边,高山因为宽容细沙尘土而巍峨连绵,蓝天因为宽容灿烂彩霞而美丽动人。人,应该学会宽容别人,才能放出异彩。(《宽容的力量》)
  本例以三个典型物象因宽容而达到美好、高尚的境界,令人信服地说明人要达到“放出异彩”的境地,首先“应该学会宽容别人”。
  类比句的比体一般由两个或三个典型物象组成。如:
  1.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撞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断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曲折》)
  2.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人生的历程》)
  3.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得以壮观;松柏不回避风雪磨炼,才得以常青;人生不回避挫折的迭起,才得以明达。(《挫折》)
  4.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树木,不会在风雨中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生,不会在生活面前更加挺拔。(《精神的三间小屋》)
  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香,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路,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毅力》)
  6.种田要铲除野草,庄稼才长得茁壮;植树要剪掉旁枝,主干才长得粗直;教子也要及时纠正他们的毛病,孩子才能成器。(《剪枝与成才》)
  7.万丈高楼,是一块块砖石垒起来的;万里长征,是一步步跋涉走出来的;渊博的知识,是靠一点一滴的沉淀积累而成的。(《积学如储宝》)
  以上类比句的比体和本体都由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组成,那么,这种类比句也兼具排比句的特点:整齐匀称,音律铿锵,节奏感强;它能一气呵成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更突出的是可以增强语势,给文章增添气势。用它论述,则周密深刻;用它抒情,则可尽情抒发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以下类比句的比体部分由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组成,本体部分则由散句组成,这样的类比句整散兼行,于整齐中见活泼,使文意更加顺畅。如:
  8.山上巉岩如画,缘于风雨的剥蚀;峭壁上苍松挺拔,孕于风霜的洗礼。所以,精彩的人生离不开顿挫,真的勇士须经磨砺。(《把握人生的顿挫》)
  9.蚌之含沙,在痛苦中孕育璀璨的明珠;蛹之化蝶,在蜕变中孕育妙曼的舞姿;凤之涅槃,在烈火中孕育至高的精魂。生命就是如此,需要修养心灵。(《修养心灵》)
  10.雏鹰展翅,尝试着投身长空;小溪涌下高山,尝试着奔向大海;校园里朝气蓬勃的我们,也渴望接触更广的一片蓝天,尝试着用自己稚嫩的脚步,走出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来。(《尝试》)
  11.幼苗长成参天古木,是因为它安于土壤,不求凌云之高;石砾被冲刷成卵石,是因为它安于河底,不求跨洋之远;沙石被浸成珍珠,是因为它安于蚌壳,不求骄阳之暖。人又岂非如此,只安于现有的,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过多地追求享受,反而会阻碍前进的步伐。(《说“安”》)
  12.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幽雅;没有草原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碧绿。生活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位置》)
  13.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要理性地看待逆境、辩证地认识世界。(《理性地看待逆境》)
  阅读诗文中的类比句时可想想,比体是如何自然地引出本体,如何巧妙地为本体服务。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熟记、积累典型物象,以便于作文时借鉴;写作运用类比句时,可先想好对社会热点问题所持的观点(本体),再想可选用什么典型物象的事理来类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