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批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如题所述

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适时批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批注,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一课上完后,我有以下感受:
一、利用问题引领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上,我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在教学《卢沟桥烽火》2、3自然段时,提出以下问题:“从哪看出这是日寇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问题一出,学生默读、思考,积极从文中找寻理论依据,在小组中交流,然后选择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呈现给大家。在交流时,学生抓住“深夜”“星光暗淡”“全副武装”知道了这一行径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气势汹汹”“首先开火”体现了日寇的凶残蛮横的狰狞面目。
由此看出,要想学生有精彩的表现,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提问要建立在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需要经过回顾、思考才能够回答完整、合理,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一个平台。
二、利用插图帮助批注。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共安排了两幅插图,这两幅图的编排对学生认识卢沟桥和理解我军英勇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课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桥面坑坑洼洼,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说到卢沟桥是历史的见证人,诉说着1937年7月7日深夜所发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英勇的守桥官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样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写的欲望,批注起来就容易多了。
对课文2到5自然段的教学中,当讲到我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看人物神态、动作,让学生把对语言描写的理解感悟与画面直观再现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体会日寇的丑恶行径和感受我军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学生在欣赏画面时都很专注,在此情况下提出对感受深刻的地方进行批注,引导抓住褒贬分明的四字词语,画出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让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