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隔代传位?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非要隔代传位?

朱棣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而朱允炆作为皇长孙,符合皇位继承的传统顺序。在古代,皇位的继承常遵循着以下的顺序:有嫡立嫡,嫡长子是第一序位继承人;无嫡立长,没有嫡子,庶子即位,长子优先。按照这个顺序,身为皇帝的朱元璋,首先册立的太子是嫡长子朱标。

毫无疑问,朱元璋对于朱标,是完全按照未来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的,未曾想过的是,朱彪在做了二十多年太子之后,虽然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但是身体却不能支撑他走下去,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而朱允炆作为朱标的次子,在朱标卧病在床期间形影不离,照顾父亲,朱元璋对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对朱允炆抱有希望。

说到朱棣,按照皇位的顺序,他并没有做皇帝的机会。因为在朱标去世之时,除了燕王朱棣,还有秦王和晋王也在。即使在朱元璋眼中,朱棣的实力比另外两人强,然而,按照长次之分,轮不到朱棣继承皇位。如果真的将皇位给了朱棣,那么秦王和晋王岂会善罢甘休,他们兄弟三人之间必将少不了一场争端,这样的结局,不是朱元璋愿意看见的,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

这种情况下,皇长孙朱允炆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朱允炆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还时常怀着一颗善良孝顺的心,爱戴百姓。无论是宫中的大臣还是民间的百姓,都对他有很好的评价。让朱允炆当皇帝,同时也避免了秦王、晋王和燕王三者之争,算是一个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1朱元璋很喜欢太子朱标,很想把皇位传给他,在朱标身上花了很多心血,在他认为天下已定,治国需用文治,不能传给征讨安邦、威伏四夷的燕王朱棣,但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十分沮丧,不仅葬朱标于明孝陵,还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样既表示了对朱标的哀思,又把皇位传给了嫡氏后代。按传统传嫡长,太子朱标早逝,故传位给朱标长子朱允文。
2本来大儿子德才兼备,二三子根本不成器,不是太尖就太傻,不能担此大任,而四子朱棣战功赫赫,但不贪功,对几个哥哥都不错!本来是想传位给四皇子,可是被个算命的说朱棣会夺了他的天下,朱元璋因此未立四皇子,加之他对长子的思念和对长孙的疼爱,就立朱允炆了!!
3《明史·惠帝本纪》:“恭闵惠皇帝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吕氏。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太祖抚之曰:‘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重定诸王见东宫仪制,朝见后于内殿行家人礼,以诸王皆尊属也。”
据此,惠帝朱允炆在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已有皇太孙身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薨。惠帝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即位,是理所当然的。
4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东征西讨定鼎天下后,在确定接班人问题上的失策即埋下了动乱隐患。应该说诸位皇子中,四子燕王朱棣征讨安邦、威伏四夷对于明朝开国功劳甚大。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按说,建国之始,诸王子中择其贤能者以承大统也不为过,嫡长子继承制历朝历代也都有所权变,可太祖元璋不知出于何因,硬要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于是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或许心中的猜疑畏虑让朱元璋对于儿辈有所防,而祖孙的“隔代亲”让他心有所安,故此舍儿取孙。朱允炆君临天下,试想燕王怎肯对黄口小儿俯首称臣?“靖难之役”起,很快南京陷落,建文帝朱允炆穿袈裟、揣度牒,“大地山河一担挑,四大皆空相”,凄凄惶惶逃离了京都,杳杳渺渺不知所终,叔父终夺了侄子的天下。
第2个回答  2019-08-05
一传位的皇孙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的儿子。
第3个回答  2019-08-05
古代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传给所谓的大儿子,但是朱元璋隔代传位,据说是朱元璋非常喜欢自己的孙子。
第4个回答  2019-08-05
由于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认为传位给嫡长子就不会产生争储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