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这是一句诗,出自于清朝诗人黄景仁的《杂感》,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 清代诗人。

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首可以说是浅显易懂,只从表面,便是能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不过可能很多并不知道,那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原来是出自这一首诗。

黄景仁一生可以说是怀才不遇,一直郁郁不得志,可以说是非常的悲惨,所以他才会有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么书生是不是说,真的百无一用呢?其实这是诗人的一种自嘲,他想到自己寒窗苦读了大半辈子,可是却依旧还是穷困潦倒,并没有改变什么。我们都知道这对于一个书生来说,他根本不会做生意,也不会种庄稼,想要生存下去,那么只能是去教书。

古代不是有这么一句,不为良相,即为名医,也就是说,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够做宰相的话,那么就去做一位名医。但是我们都知道,做宰相那有那么容易的事?即使是做一位名医,那同样也是需要从小开始,一个书生,他从小就开始读书,到了一大半年纪,想要去学医,那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了。

黄景仁无非是觉得自己一辈子,既没有科举考上,而且即不会做生意,也不会种庄稼,所以才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应当说这是非常的无奈,试想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而且又有才,可是却偏偏无法出头,不能进入到仕途,不能够造福一方的百姓,这对于我们的诗人来说,那是非常的苦闷。

黄景仁写过很多的诗,在清朝他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他的诗在当时也是有着极高的声誉,可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没有用武之地。我们都知道官场,那是需要打点,再说黄景仁穷困潦倒,也没有钱去打点,自然是再有才华,那也是会被淹没。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对于读书,已经感到了失望,自己有着一肚子的才华,却是没有用武之地,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那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实古代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一些人明明是满腹经纶,可是在科举的路上,还是一路受挫,始终也没有办法进入到仕途,一些人的才华也就这样被浪费,他们的意志,也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了,这不得不说,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5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同一句话你可以说出不同的几种意思,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语意也不同,还有许许多多的谐音字文化。而中国人对于断章取义也很有一套,比如说专门挑别人话里的哪一句出来,就去理解别人的意思;再比如说书上的哪一句话,随意截取一部分出来,就去揣测作者的意思;而这种行为往往就会造成很大的误会。
今天我们来讲讲“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到,应该都是从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嘴里,为什么呢?这大概是要为自己的成绩不好找到一个借口。 所以就用这句话来告诉自己,读书有什么用呢?你看连古人都说了最没有用的就是读书人了,书读多了真的没有用,说的那么认真,说服了自己还妄图说服他人,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古人并没有这样说过,对不起,这个锅古人不背。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原本出自黄景仁的一篇习作,叫《杂感》。说起黄景仁此人,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但说起他的先祖大家一定知道,他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便跟着祖父祖母生活,而随后十多年间,黄景仁又先后经历了,祖父祖母相继去世,唯一的亲人哥哥也一并离他而去。至此可以说黄景仁在这世上就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了,黄景仁自幼就是家境清寒,随着亲人的相继离世,年少的黄景仁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黄景仁此人甚有才华,在他少年时期他写的诗就已经很出名了,古人写诗,大多从自身出发,有的抒发自己的理想,有的描写自己的生活,有的感慨命运的不公,有的在困境中仍然勉励自己。因为黄景仁的遭遇,所以他写的诗很多都是在抒发他的穷困潦倒,他的怀才不遇,让人读上去不免觉得寂寞凄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十七岁的黄景仁所表达的东西,当时的他贫穷,寂寞,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一腔才华无处施展。
所以他写的这篇杂感,其实是有在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都看不起,他觉得当个读书人真是没有用,与其说他是在抱怨别人,不如说他是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即使他的身世这么凄凉,他的遭遇这么悲惨,上天仍旧没有怜悯他,1781年,他好不容易做了县丞,1783年就离开了人世,享年34岁。
他这短暂的一生,生活得那么艰辛,离开的那么突然,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好的作品,我想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黄景仁的作品。
第2个回答  2019-09-05
一,首先我们古代的科举制度决定了我们书生的知识范围,只是在五书四经和八股文之上。
二,千年的科举制度,没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而这些科目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运用息息相关。
三,因为没有生物学的知识,所以好多古代的书生都会把韭菜当成小麦,这叫做五谷不分,君子远包厨不愿做体力活,所以书生大都手无缚鸡之力,这就称为四体不勤。
三,没有物理的力学和电磁学知识,所以古代书生也没有创造出任何的家庭家电用具。没有数学知识好,多书生在修路建桥方面,也是非常的落后,从而当时我国的基础建设落后于西欧各国。
四,造成这种情况,不能埋怨书生,而是我们的科举制度。我们古代的书生以其优秀的文采和美妙的诗歌,也是给我们中华民族灵魂带来了无尽的洗礼。
五,如果历史能够倒流,明朝能够采用利玛窦口述和徐光启记录的【几何原本】作为科举科目。
那么我们国家在民清的时候,科技肯定会遥遥领先于世界,科技文明程度也不会像今天这么被动。
第3个回答  2019-09-05
意思是书读多了,只能说不会做,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指没有动手能力。
第4个回答  2019-09-05
读书多了,长时间足不出户,身体锻炼得少。因此,应付日常事务显得力不从心,旁人看了会感觉很没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