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发展八阶段

如题所述

人生全程发展八阶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由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人生全程发展八阶段:
乳儿期0到1岁,
婴儿期1到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岁到6、7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十二岁。
少年期或者学龄中期:十一、十二岁到十四十五岁,
青年期:十四、十五岁之后到25岁
成年期:25岁到26岁
老年期是:65岁以后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当某些代表性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是,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而又萌发下一个阶段的新特征表现为发展的连续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能有个别差异,会加快或者缓慢,但是发展的方向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连续性和阶段性: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是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础上发生,而且萌发着下一个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的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是关键期。
关键期是由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人和动物的某些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他良性的刺激,就会促进这个行为变得更好,如果没有进行刺激,就会阻碍甚至导致行为的缺失。
错过关键期,儿童后期可以通过补偿性学习,有可能获得发展,只是难度比较大。
0到5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二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
四岁是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4到5岁是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
5到6岁是掌握数的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0
人的一生漫长而短暂,在每个阶段我们需要获得些什么,才能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快乐呢?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哪些“危机”,这些危机又该如何解除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婴儿期 0-2,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即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母婴关系决定婴儿是都能够发展起对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感

      在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哭是他们表达自己需要的唯一方式。所以说在婴儿哭的时候,要及时发现他的需求,并满足这种需求,婴儿才能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

    若父母置之不理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长大后可能会变得内向,对他人冷漠

    儿童早期 2-4,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父母的耐心和温和鼓励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性和自信。但不适当的培养方式(溺爱或冷漠)则会使孩子自我怀疑。

      很多事情父母不要一味地去包办,让小孩子自己去学习吃饭,学习穿衣,学习克服困难。

    学前期(游戏期)4-7,主动性对内疚感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父母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好奇的态度,决定儿童能否在这一阶段提高自主能力,或者产生依赖和内疚。

        这个时期的孩子总是有非常多的为什么,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家长们要有包容开放的态度,满足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学龄期 7-12,勤奋对自卑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进入学校学习,建立同伴关系,顺利完成任务,能使儿童体验到勤奋带来的自信和快乐。此时父母和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自卑。

      这个阶段的朋友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成绩免不了有好有坏,父母和老师对学习成绩的小孩不要一味苛责,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厌学甚至自卑。

      要多鼓励小朋友,帮助他们寻找原因,适当的强化,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青年期 12-18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自我同一性

            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以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

            类型

                同一性达成

                同一性延缓

                    还在探索

                同一性早闭

                    听从父母,权威意见,不经过自己思考

                同一性混乱

                    没有考虑现实和理想

        自我同一性

            是两种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统一,现实自我通过改变达到理想自我,理想自我通过自我修正与现实自我统一

        同一感

            个人内部和外部的整和和适应之感

        同一感混乱

            内外部之间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

            如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辞职、退学

            青少年犯罪、反社会

    成年早期 18-25 亲密对孤独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个体需要与他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良好的亲密关系能帮助个体摆脱孤独

    成年中期 25-50,生产对停滞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对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人们通过照顾家庭、努力工作以获得快乐和满足,否则会感到意志消沉,失去希望

    成年晚期(老年期)50-死亡,完满对绝望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回顾一生,若满足的心情占主导,就能获得完满的感觉。若对一生感到失望,就会给自己带来绝望之感

  早期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年后是否能达成自我同一性,对我们也很重要。

  人这一生,就是不断产生“危机”,克服“危机”,然后踏入下一个成长阶段。在每个人生阶段,我们都要获得成长与满足,然后才不枉此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