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练的10个强有力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优秀的教练能够问出强有力的问题,这些问题直达人心深处,揭示客户的真正意图、他们是谁以及激发他们找到资源并且有动力行动。

当你在遇到困惑、挑战的时候,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进行深层的自我觉察,获得一些新的洞见。

当然,你也可以用于与你身边的朋友、家人沟通。你会发现,当你愿意带着一份好奇、开放,优雅地提出这些问题,然后不带任何判断地去倾听,你沟通的对象通常就会开始去探索也许他们一生中从未触及的话题,而这些话题正是让他们变得充满活力的原因!

这些问题有着一定的顺序,但是你喜欢的话,也可以跳过某些问题,根据你的感觉,挑选你认为在当下最合适的问题。

这10个强有力的教练问题分别是:

———————————————————

问题1: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这个对我很重要?

问题3:当我得到我所想要的,我就成为自己很想成为的什么样的人?

问题4:当我获得我想要的,我会给他人带去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问题5:我如何就肯定地知道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

问题6:也许10年、20年后,我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成功?

问题7:是什么在阻碍我得到我想要的?

问题8:我目前拥有哪些资源?

问题9:我如何迈出第一步?

问题10:为了帮助自己建立一个支持、问责的环境,有谁可以成为我的支持者、帮助者?

———————————————————

为了更简单、清楚地说明这10个教练问题,通过一个小小的例子作为这些问题的示范。

某销售总监看到下属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成销售目标,他非常生气、失望,在刚刚结束的与该下属的沟通中,他实在忍不住自己的情绪,说了几句很重、很难听的话。下属也感到非常挫败,两人最后不欢而散!

问题1: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遇到问题或者挑战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放在问题本身或者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上,我们的潜台词往往是“我不想要这个……我不想要那个……”,而“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则将我们从关注过去的问题转向关注未来的成果。

注意力能够创造能量。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问题上,我们就会创造更多的问题、无力感;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成果上,我们就会创造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力量。

教练的重点不在于解决过去的问题,而是拿到未来的成果。也许问题永远无法解决,甚至我们连问题的原因都无法知晓,但如果我们拿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问题是否解决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这位销售总监把注意力放到问题上时,也许他的想法会是:

“他为什么这么懒,拜访客户的数量才达到要求的50%。”

“真倒霉,碰到这样一个难搞的下属!”

……

但是如果回答“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他的答案也许会是:

“我想帮助他在下个月顺利地完成销售任务指标,这样他很开心,我也满意了。”

试着读读上面这句话,你的感受是否不同?聚焦我们想要的,而不是我们不想要的,我们就可以创造不同的能量。

问题2:为什么这个对我很重要?

人们所做的事情背后,往往有一个更高的意图。例如:

每天坚持跑步,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

喜欢经常到各地去旅行,是为了享受自由的心情;

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是为了获得一份成就感。

这种更高的意图反映了我们内在的“价值观”,人们通常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会去谈自己的价值观,但价值观又是实实在在地推动人们的行为、思考、选择背后的动力。而且,很多时候价值观不会在我们的意识层面很清晰地显现,而是像一个“自动导航仪”,控制着我们的行为、选择。

一个有诚实价值观的人在说谎时,内心会有冲突感;一个在乎创意的人,如果一直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他不会感受和享受工作的价值;一个喜欢简单的人,通常他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也会非常简单。

当我们问自己“为什么这个对我很重要”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在驱动着我们的人生,我们就可以将未曾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变得显性,并且可以强迫我们开始思考行为的合理性,或者比较不同价值观之间的重要性或者优先级的排序。

当人们不清楚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观时,就有可能不断重复没有效果的行为。而当人们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时,就会选择更为合理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坚持一个无效的行为。

上面销售总监的例子,如果他想要的目标背后的价值是团队的成功,那么他对下属的指责、抱怨并无助于这个价值的实现,于是他可以选择激励、训练、支持下属等可能更有效实现这个价值的方法。

问题3:当我得到我所想要的,我就成为自己很想成为的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关于身份(Identity)的问题,身份是比价值观更高、更抽象的意图。人们在潜意识中都在扮演不同的身份,并且渴望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这种身份可以是父亲、上司、朋友等社会关系的身份,或者成功者、梦想家等这样抽象的身份。

身份使得我们区别于其他人,是关于“我是谁”、关于自己独特的渴望的形象。当我们开始思考“当我得到我所想要的,身边的人会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我们就开始了自己内在的探索,与真我相联结,也能够发现更多的真相。这种确信能够让我们更有力量去坚持来自我们内在的价值准则,而不是外在他人的期望。

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有责任的父亲,他会在孩子面前成为责任的榜样,为孩子的成长、幸福负起责任。哪怕身边其他的父母不关注孩子,他仍然会坚持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他的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在欺骗自己。

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那位销售总监实现了“帮助他在下个月顺利地完成销售任务指标,这样他很开心,我也满意了”这个目标,他会觉得自己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卓越的领导者是他内在渴望的一种身份,因此也激励他坚持寻找各种资源去实现目标。这种身份跟外在环境、他人如何反应没有关系,是他自己内心的意图。

问题4:当我获得我想要的,我会给他人带去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这是跳出自己的角度,从一个新视角去审视自己所要实现的目标。人们通常活在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或者有限的注意力所创造出来的主观世界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因此同理心、换位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关注点、想法等,我们做决定往往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当我们提出“当我获得我想要的,我会给他人带去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这个问题时,我们就能够开始真正地关注到他人,站在他人角度去看他们的事实、感受和想法。这是一种系统思维,为我们做决策提供了新的信息,也能够让我们做出更为理性、有效的选择。

上面销售总监的例子,当他实现了这个目标,也许接下来的影响是:

下属不断地成长了,自己可以更多地授权公司看到了自己的领导力不断提升,从而有了更大的晋升机会;

团队的氛围变得积极、和谐,员工愿意主动地工作;

……

问题5:我如何就肯定地知道已经得到我想要的?

当人们被问及“你想要什么”时,人们的回答通常是:

“我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我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想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想要大一点的房子。”

这些回答当然非常好,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有100个人听到这些回答,那么可能是100种不同的理解。这些回答都太抽象、模糊,如果你再问“我如何就肯定地知道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可以很容易就能说清楚的事情。

“我如何就肯定地知道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把一个含糊的想法变成非常具体、清晰的结果,在有了具体、清晰的画面之后,你就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是哪里,自己目前在什么地方,而且非常清楚什么是自己目标实现的确证。你也就比较容易把一个模糊的想法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规划。

同时,如果未来这个理想的画面一开始就能够让人们“看见”“听见”“感受到”,人们就会被激励,梦想似乎变得非常真实,人们就不是仅仅想想而已,他们的行动意愿就会变得非常强烈。这种状态的启动不仅仅是在头脑的理性层面,而且包括我们内心的情感层面,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就如同一个美好的愿景,它从未发生,但又如此令人凭信心相信,愿意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

上面销售总监的例子,如果他能够通过想象看到下面这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一定是他想要的:下属能力有了提升,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业绩超额完成,并且彼此形成了很好的信任关系。在月度工作会议上,公司领导亲自为下属颁奖!

问题6:也许10年、20年后,我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成功?

这个提问有两个技巧:

首先,这个提问已经包含一个假设:这个问题是可以被成功地解决的,我们是站在成功的结果上去看我们如何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以一种“冠军”“成功者”的状态面对当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充满力量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暗示了最后的结果,而且使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其次,这个提问是站在一个更大的时间维度看当下的这件事。人们通常是在很短的时间维度看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为近期的遭遇而烦恼。而“也许10年、20年后,我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成功”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人们从当下跳出来,从新的、更大的时间跨度评估现状。

这类似于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只不过换成了时间维度,10年、20年等具体时间并不重要,关键是当人们听到这样的问题后,他们开始有机会从一个从未试过的、新的时间视角看问题。

通常,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中,要么当下这样的烦恼开始变得无足轻重,要么人们会赋予事件以新的意义。例如,在当下来看,一件事是令人烦恼的事,但就像人生中的其他事件一样,这件事也在帮助自己学习和成长,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每个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就如上面销售总监的例子,放在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维度看现在这件事,这不过是在自己领导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挑战意味着学习的机会。这样他就能够更平和、更有力量、更积极地去面对、解决当下的挑战。

问题7:是什么在阻碍我得到我想要的?

前文提到的添·高威教练曾经出版在教练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本书《网球的内在竞赛》,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公式:

P=p-i

式中 P代表绩效(Performance);

p代表潜能(Potential);

i代表干扰(Interference)。

因此,当阻碍人们的干扰被消除了,人们的潜能就能够发挥出来,就更容易创造绩效。

干扰通常包括两种类型:

外部的干扰:例如,身边的人不支持、处于错误的地方、缺乏合适的环境、不合适的时机等。

内部的干扰:例如,限制性的信念、缺乏自信心、性格上的偏好、缺乏某种技能等。

“是什么在阻碍我得到我想要的”这个问题能够帮助人们探索阻碍自己实现目标的因素,这样人们就能聚焦在消除这些因素上。例如,上述销售总监的例子,实现目标的主要障碍可能是:

缺乏领导问题员工的技能;

市场环境恶化;

对员工的改变没有信心。

当消除了上述障碍,他就能专注于自己的意图,想出很多可能的策略去实现目标。

问题8:我目前拥有哪些资源?

国际教练联盟所提出的教练哲学提到:人们是资源丰富的(People are Resourceful)。我们要相信,自己既然拥有问题,也会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或者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资源来。这是一种非常有力的信念,它能够鼓舞我们展开发散思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选择。

就像有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资源也分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

外部资源:例如,支持性的人际网络关系、外部积极的环境、优越的条件、优势、机会等;

内部资源:例如,个人熟练的技能、积极的信念、精力、过去曾经的成功体验等。

对于“我目前拥有哪些资源”这个问题,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个或者更多的答案,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也就意味着,资源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甚至欢迎疯狂的想法。为了获得一个高质量的答案,我们首先需要大量的甚至是疯狂的想法。当我们看到解决方法比问题多的时候,我们会有更大的力量。

对于“我目前拥有哪些资源”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提问:谁可以帮助我?

我需要发展什么能力?

我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环境?

我需要克服什么障碍?

我过去曾经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有助于我们想出大量的解决方案。

问题9:我如何迈出第一步?

教练的结果不仅仅是人们有了新的觉察与成长,还包括付诸行动,因为如果缺乏行动,什么都不会发生,什么都不会改变。人们会在行动中学到更多,哪怕这种行动仅仅是简单地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做一些探索,而不是具体的行为。

迈出第一步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第一步往往意味着改变自己的习惯,而且第一步是一种承诺,在第一步之后还有大量后续的行动。你不能回头,而是要坚持下去,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极大的信心,以及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很喜欢一个比喻,就像在一个伸手不见十指的夜晚,我们需要步行回家。我们知道回家的路和方向,但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手电筒,它只能照亮我们前面两三米的路面。但即使我们只能看见这两三米的距离,我们还是能够不断地接近我们的家门,直到最后回到温暖的家中。

我们无法也无须看到实现目标的每一步是什么样的,但是只要能够看清下一步,并且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会不断接近目标,直到最终实现目标。

问题10:为了帮助自己建立一个支持、问责的环境,有谁可以成为我的支持者、帮助者?

一个人的意志往往是靠不住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想要戒烟或者锻炼身体,但经常会无法坚持而放弃。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目标设计一个支持、问责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有可能不断坚持下去。

在我们身边,有谁愿意成为我们的问责伙伴,我们每周向问责伙伴汇报我们的进展情况,汇报我们对自己执行过程的满意度情况。问责伙伴不是监督我们,而是我们会因问责伙伴展示我们的承诺与责任,不断完善自己的成长体系。

现在移动社交平台可以成为我们支持、问责的环境,如果适合公开的话,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我们的行动承诺,这也会是一种极具力量的问责体系。

文章摘自戴钊《自我教练:迈向自我实现之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