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不只是出现于小说中,早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考古学家发现的很多墓穴,里面就有人为破坏的痕迹。相比于有些盗墓派的采用的盗墓手法极为残暴,会直接采取爆破的方式,摧毁墓穴,摸金一派还算是比较好的,巅峰时期还有四大门派,帝王墓穴一般都是耗费很多人力物力所打造的,想要盗取宝物更是要经历墓穴当中的重重难关,天下就没有白吃的午餐,何况想吃的是皇家饭。这摸金校尉,也是曹操建立起来的专业盗墓军队。曹操因为军队的粮草问题,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甚微,只能铤而走险的选择,盗帝王墓,取墓中财宝的方式来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不义之财是会上瘾的,最初只是想解决燃眉之急,但架不住来钱快,还不用受人白眼,于是乎就专门培养了一支军中,不打仗,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寻找帝王的墓穴。这盗墓贼也不是只有曹操培养的军队,还有其他派别,为了分清对方是敌人,还是队友,便创造了信物摸金字符,以此来区分。就算是晚上才开始工作,但阵仗实在搞得太大,惹来了很多人的不满,中国人最忌讳的就是挖人坟墓,这是对死人的大不敬,但也苦于曹操的实力,大家只敢嘴上说,行动上也没能力制止。曹操自己也害怕死后被人挖墓取宝,就一直提倡身死之后不要沉迷于财富,最好是走简约派。不过能选择走这条路的人,也不可能是善良之辈,早就看淡生死,只追求眼前的利益。盗墓贼的猖狂,更是让之后的帝王们对墓穴的建造地点、墓中机关更是精益求精。一山更比一山高,两方的较量,至今还在延续。
摸金校尉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俗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在战争纷乱的年代人们为了钱财,出现一些大型的盗墓团体是极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是当时的王侯支持的盗墓团体,那这个摸金校尉之职应该就是他们的了。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许多军阀为了补充军阀,常常盗墓获取钱财,补贴军饷,史书上也记载“汉墓十室九空”。三国争霸初期,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东汉末年,军阀林立,长年混战。百姓往往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汉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各代帝王的陵墓修得豪华气派,里面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由君王带头,汉朝厚葬成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军费的不足,许多军阀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曹操也不例外。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三国初期,以汉朝征西将军为志的曹操哪里会顾得上这些。只要军队能吃得饱饭,能打胜仗就行了。为此,曹操也没少背负骂名。
曹操之时,摸金校尉乃从正规的军事编制。曹操之后,盗墓者皆各自为政,同行之间并无师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盗墓,均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行事上往往单打独斗,不喜欢与人合作。除非遇到极大困难,才会组成五人以下的小团体。
虽然最早听说摸金校尉是在曹操时期设立的,但是在正史中仅仅记载了南宋时期真的存在过这一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