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多克-鲁西永的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法国西南部的这个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所拥有的,无论是葡萄种类,还是葡萄酒种类,甚至土壤、气候、环境类型之丰富都达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这里有7种红葡萄,9种白葡萄以及15个葡萄产地。在这里,你能很容易就碰到真心爱酒且懂酒的人。
在许多介绍法国葡萄酒的书籍当中,一提到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通常出现的评价都是“该区的葡萄酒业酿造者干劲儿极高”。在我的葡萄酒之路上,我总共碰上两个叫Bernard且干劲极高的酿酒人,他们恰好代表了这个大区典型的两类酿酒人。
一个是La Sabine酒庄的主人Bernard Mallent,他在10年前买下了这个酒庄,开始了自己的葡萄酒生意,并打算从他这一代起为家族创造出葡萄酒酿造的传统;而另一个是Chateau Valmy酒庄的Bernard Carbonnell,Carbonnell家族酿酒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而Bernard 本身已经是继承家族产业的第三代。一个是三口之家撑起的新酒庄,一个是继承传统的老酒庄,以他们为首的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的酿酒人无一不把酿酒的过程视为艺术创作的过程,他们会为之倾注灵感、才华甚至全身心。都说葡萄酒的最终质量取决于酿酒人的技术和诚实,整个过程容不得出现半点疏忽,不然,纵使再怎么天时地利,酿出的葡萄酒也是会着实令人扫兴的。 法国的每一代酿酒人,哪怕他们是在相同的环境下用同一种葡萄酿制葡萄酒,其味道和风格也会有着细微的差别,即便同为卓越的酿酒师,也会对如何将葡萄酒的细腻、风格和韵味体现出来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见解。所以出自名酿酒师之手的葡萄酒就如同他本人的签名一样清晰可辨。其实,无论是一切从头开始的Bernard,还是继承家业与名望的Bernard,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葡萄酒业中站稳脚跟,如何维护家族产业的名望并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同样艰巨。
不过,好在,他们都是干劲儿极高的朗格多克鲁西永地区酿酒人的后辈,理想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再加上流传了几世纪的酿酒技术与孜孜不倦的献身精神,酿造出醇美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葡萄酒是迟早的事儿。 大区Corbières地区的Fontjoncouse小镇上隐匿着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厅Gilles Goujon。我是个丝毫与美食家沾不上边的人,在我看来,那些对食物无比挑剔的美食贵族们想必从小就习惯于那种精致烹调的传统,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他们常去的餐厅,那里一定拥有锦缎桌布,上面摆着闪亮的水晶杯以及装着最精纯橄榄油的调味瓶,头顶当然少不了豪华的大吊灯。所以,别期望我能将在这家餐厅吃过的每一道菜的口感与徘徊在唇齿之间的余香向你进行详细描述。
我只能说从前菜的第一颗色泽诱人的小番茄直到甜点最后一口味道醇厚的蛋白牛奶酥,这绝对是一次令人无法抗拒的旅程。再迟钝如我的人,也无法忽视这顿大餐背后的那个灵魂人物是以怎样的心绪,精心挑选最新鲜、诱人的食材,悉心调制,最终奉上完美杰作的。
就在这时,笑容可掬的主厨Gilles Goujon出现在了桌旁,没有高得吓人的白帽子,他亲切得就像在餐厅恰巧碰到过来打招呼的邻居大叔。这个相貌憨厚的主厨向我坦白:“在家里做饭的还是我,因为老婆从不进厨房”。“不过,”他紧接着说,“在家里我们吃饭可是相当简单”。即便如此,我相信,眼前的这位先生一旦走进厨房,哪怕是制作最简单的三明治也会以君临天下的气势一气呵成地为亲爱的太太奉上完美的作品的。 真是想不通,以前怎么会有人说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是法国的美食荒漠,当地人对于美食的重视程度自从1661年就是有据可查的,据史料记载,在当时,最受欢迎的职业正是厨师。直到今天,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的人们为了将悠久的美食传统延续下去还费尽了心思。
当我在佩皮尼昂这个东比利牛斯省古城中的一家时尚餐厅用餐时,无意中得知,大区中居然有一个年轻厨师协会,协会在大区内选出30名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厨师。这30位厨师获准可以以完全大胆的创意想象来烹制任何传统美食,并在餐厅推出。
恰好我在的这家餐厅的主厨正好是协会的成员之一,作为统领厨房的灵魂人物,25岁的年龄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不过当这位年轻的主厨Michael Mateo匆匆忙忙地走出厨房,出现在我面前,你就会明白能够从大区内上千名厨师中脱颖而出的决非等闲之辈,英俊非凡的面孔上显现出的是超乎常人的自信。在他看来拥有创造力、好奇心、艺术灵感以及激情是成为好厨师的必备要素。
法国人喜欢为许多事情做规定,尤其是对于他们极为珍视的美食与美酒,因为这关乎他们的生活品质。但是所谓的规定并不是为了保持一成不变或者停滞不前,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质量,所以当法国人意识到新鲜血液对于传统延续的重要性,便大胆地打破陈规,起用新人,此举不仅能为年轻的厨师们创造绝佳的锻炼机会,也能够令老牌名厨们不至于沉迷于过往的辉煌当中。 无论在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还是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总能看到当地的女生随意地踏着一双双颜色各异的麻底凉鞋晃来晃去。这种鞋在当地被称为Espadrilles,法语“espadrille一词来源于“espart”。Espart其实是地中海沿岸生长着的一种草,因为它的坚韧特性,常常被拿来做成粗绳,而这种麻底凉鞋正是用Espart草搓成的麻绳压制而成,而鞋面通常是普通的棉布或帆布。
西班牙街边小店外的鞋架上最常摆放着的就是那种纯色鞋面的鞋子,只需6欧元,你也能将那份随意穿在脚上。我渐渐发现,国境线这侧的法国姑娘则心醉于那种鞋面由不同彩色条纹拼凑而成的麻底凉鞋,比起西班牙的随意,则多了一份优雅与精致,不过,一双鞋的价格居然要到39欧元,明明是相同的制鞋工艺,只是图案不同而已,价格却相差6倍之多,着实令人费解。 直到我去了西法边境附近的法国小镇St.Laurent de Cerdans才明白,原来,法国麻底鞋的独特之处在于鞋面的布料。你可别小看那一款款拥有不同图案的鞋子,在法国,其制作历史已过百年,历经了成功与挫败,几乎一度销声匿迹,幸好在坚守传统的法国人的悉心守护下,它才得以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自古以来,St.Laurent de Cerdans这个边境小镇的人们一直都以自己所拥有的手工艺倍感自豪,织布、制鞋伴随着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独特的图案、设计因此世代相传。到了19世纪,一个名叫Joseph的当地人从巴塞罗那带回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织机,他创立了Sans et Garcerie公司,雇了250名工人,大量生产麻底鞋,令这个原本寂寞的小镇变得热热闹闹,St.Laurent也大张旗鼓地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制鞋中心。但是,当人们穿着出产自St.Laurent的鞋子踏入20世纪之时,Sans et Garcerie公司却逐渐走向衰败,濒临破产,最令人痛心的是,掌握传统手艺的老人们也相继离开人世,几乎将这门传统工艺就此封存于世。 时光流转,到了1994年,年轻的Francoise和Henri来到了St.Laurent de Cerdans,他们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家公司,并将其更名为“Les Toiles du Soleil”。今天,当我走进这里的产品展示厅,工作人员非常自豪地向我展示出当时被Francoise和Henri找回的六种以传统工艺制成的珍贵的布料。
他们被当地人视为挽救传统手艺的大英雄,设计师出身的他将这宝贵的技艺应用到了他们熟悉的家居设计领域,所以,厂房里除了麻底凉鞋,你还能在各式各样的家居饰品中见到这些布料的身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