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陈式太极剑落花式和倒卷肱的练法

如题所述

倒卷肱式:此式也是说明动作的。因步向后退,两手旋转,故名倒卷肱。陈师教此式时,也常说为倒碾肱。杨式太极则名为倒撵猴,可能因口音听不清,而致讹误。现已与各陈式拳书同名为倒卷肱。但陈鑫著书名为“倒卷红”,解为如红铁出炉,人不敢近。似不妥。又说:古人曾名为珍珠倒卷帘,倒有象形意义。要领:此式为陈式一路第一倒卷肱,共七个动作。眼向正前方,最后向右前斜角;身右、左、左、右、右、右、左凡七转;步法为左前虚步、右侧马步、右前虚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左后扑步、右前扑步;手法为右转棚、退左步列、开棚、退右步列、收棚、右转退左步棚,左双手捋等法。此式步向后退行,而眼向前看,两手更迭旋转,所以叫做倒卷肱。陈鑫著书曾说:“同向后看,恐履非所履。”我认为凡后退的足,都用足尖划地而退,在生活上便是如此,不管后面有水,有坑,足尖自然感觉得出来。“同向后看”之法,实非必要。而且式名的“倒”字不合。陈鑫又说退行步子要低而大,退行时小腹要贴前腿。那样岂不身向前俯?是否有此必要?我认为还是身法中正为妥。4、第二倒卷肱式名考释同前,加“第二”字样以区别次序。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仍向正前,最后转向右前;身法右、左、右、左凡四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右侧马步,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前侧棚、退左步列、退右步列、退左步捋等法。此式与前一式子同名倒卷肱,为何前者七个动作,此式则是四个动作?陈鑫曾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拳式中上一个动作便是下一个动作的来脉。来脉有大小、高低、斜正之分,则转关必须因势承接得恰当;第一倒卷肱是接前式肘底捶的左前虚步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式则系接右独立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因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因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的手步自然加快。正是符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