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个税中,含税级距和不含税级距的区别,适用范围以及换算的问题!最好能举例!

如题所述

不含税级距只在税后工资推算回税前工资的时候用,计算个人应纳税额时用的是含税级距税率。

如果公司发的是没扣税的工资(即税前工资、含税收入额),税由自己承担的话,就要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下相应的税率计算应该交的个税。不考虑社保等因素的情况下实际到手的工资=税前工资-缴纳的个税。

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公司发的工资是纯收入(即税后工资、实际到手的工资、不含税收入额),个税由公司来承担,那么公司在计算应该承担的个税时,先要将税后工资反推回税前工资,反推时用的税率是不含税级距下的税率。推算回税前工资后再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相应的税率计算个税。

公式: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注:此公式中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税率表中不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税前工资=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扩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税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通俗点说,如果公司发给你的是没扣税的工资(即税前工资、含税收入额),税由你自己承担的话,那你就要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下相应的税率计算应该交的个税。

不考虑社保等因素的情况下,你实际到手的工资=税前工资-缴纳的个税。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公司发给你的工资是纯收入(即税后工资、实际到手的工资、不含税收入额),个税由公司来承担,那么公司在帮你计算应该承担的个税时,先要将税后工资反推回税前工资,反推时用的税率是不含税级距下的税率。推算回税前工资后再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相应的税率计算个税。

公式:公司全额全额负担税款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注:此公式中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税率表中不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

扩展资料:

由于单位为个人负担税款的情形不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同的方法:

1、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其收入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一定时的计算,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款的,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额-速算扣除数)÷(1-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述公式适用于费用扣除标准一定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和不含税收入不超过3360元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例1、某个人某月份取得工资、薪金收入2000元,其个人所得税由企业负担,计算应纳税款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2000-1600)÷(1-5%)=421.05元

应纳税款=421.05×5%=21.05元

该人应纳税款为:21.05元。

2、对于费用扣除数按比例扣除的应税项目,则用以下公式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率-速算扣除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含税级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一、含税级距和不含税级距的区别,就是个人承担税款(含税级距)和单位承担税款(不含税级距)的区别。

二、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

三、计算公式如下: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

(1)定额负担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或者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的,比例负担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举例:在某企业工作的张三月工资收入人民币5000元,雇主负担其工资所得全部应纳税款,其当月应纳税款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5000-3500-105)÷(1-10%)=1550元

应纳税额=1550×10%-105=50元

扩展资料: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对纳税人在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将各项所得合并计算纳税。注意四点:

1、个人在一个月内取得两处或两处以上工资收入应合并为一个月工资收入计税;

2、发放工资、薪金的单位都应按税法规定履行扣缴义务,并且扣缴税款环节可以分别减除费用;

3、个人具有依法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补缴税款的法定义务;

4、在合并计算需补缴税款时,只允许扣除一次费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税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03
  通俗点说,如果公司发给你的是没扣税的工资(即税前工资、含税收入额),税由你自己承担的话,那你就要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下相应的税率计算应该交的个税。不考虑社保等因素的情况下你实际到手的工资=税前工资-缴纳的个税。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公司发给你的工资是纯收入(即税后工资、实际到手的工资、不含税收入额),个税由公司来承担,那么公司在帮你计算应该承担的个税时,先要将税后工资反推回税前工资,反推时用的税率是不含税级距下的税率。推算回税前工资后再对照税率表中含税级距相应的税率计算个税。
  公式:公司全额全额负担税款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注:此公式中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税率表中不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
  税前工资=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
  。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此公式中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不考虑社保因素)
  还有公司只负担部分税款得情况,也要反推回去计算个税,公式比较麻烦,就不列举。

  反正你记得不含税级距只在税后工资推算回税前工资的时候用,计算个人应纳税额时用的是含税级距税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